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斯特恩小提琴赛明年8月再开赛,中国作品为决赛必奏曲目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7-09-10 11:2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2018年8月10日-9月1日,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将于上海举行,即日起面向全球接受报名。

本届比赛将继续设10万美金的最高奖。为给更多青年演奏家参赛机会,比赛报名年龄从上一届的18-32岁扩展到16-32岁;凡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三大赛事中获得过前三名的申请人,均可免去预选;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所有选手旅费,由比赛组委会报销,各轮晋级选手将有免费住宿。

周平、余隆、徐惟聆

优化评委阵容

本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由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以及曾在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出任评委的徐惟聆联合担纲。

评委阵容荟萃了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行业领袖,总人数从上一届的13位增至15位。

中国小提琴界领军人物徐惟聆、俞丽拿、吕思清;国际知名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奥古斯丁·杜梅;教育家扎哈尔·布朗、多拉·施瓦茨贝尔格、丹尼尔·海菲兹;中外知名室内乐组合创始人李伟纲、菲利普·赛策;世界级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格伦·迪克特罗、斯雷滕·克里斯蒂奇;行业领袖马丁·坎贝尔-怀特、埃马纽埃尔·翁德雷等,均在评委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埃马纽埃尔·翁德雷是巴黎爱乐音乐厅的演出部总监,每年度都会策划500场音乐会;马丁·坎贝尔-怀特则是古典经济公司Askonas Holt的创始人,他曾把年轻的西蒙·拉特打造成伟大音乐家,也曾把杜达梅尔打造成业界红人,海丁克、丹尼尔·哈丁等指挥家的艺术生涯亦由其引领。

之所以特别引进行业领袖,比赛组委会主任余隆说,“学院派领袖如扎哈尔·布朗、演奏家如文格洛夫,只能为参赛选手提供技术判断,能为他们提供未来、提供工作平台的,是翁德雷、怀特这样的行业领袖。斯特恩小提琴赛要超越技术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如何为选手们提供走向世界的渠道。”

委约中国作品

曲目难度高是上一届赛事备受热议的话题,在赛前,每位选手都要准备长达4小时左右的曲目量,这在国际同类赛事中都是罕见的。

相较考核选手的个人技艺,本届比赛更关注选手对音乐精神的领悟与诠释,减少了偏重演奏技巧的曲目,而是从丰富曲目风格、演奏形式上多方位考验选手。

和上一届一样,本届比赛半决赛仍以室内乐的形式呈现,且分三个板块进行:弦乐四重奏环节将特邀上海四重奏的三位音乐家——蒋逸文、李宏刚、尼古拉斯·萨瓦拉斯与选手合作;再就是奏鸣曲与克莱斯勒作品环节;最后是莫扎特协奏曲环节,选手须自行即兴演奏华彩乐段。

决赛阶段,除了常规的古典小提琴协奏曲,中国作品也是必奏曲目。

首届比赛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音乐大使”,不同国家的参赛选手因为它熟悉了中国声音。本届比赛将继续传递中国音乐之美。由上海交响乐团联合策划委约,作曲家陈其钢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将在决赛阶段奏响。

“首届比赛,《梁祝》的谱子卖到脱销。为了拉好,很多选手主动研究了中国戏曲,因为不熟悉戏曲很难演绎好这部作品,这使大家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兴趣。如果仅仅是去国外演《梁祝》,观众只是觉得好听,但进入不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也因此,余隆多次表达了对中国作品的渴望,“有些音乐创作来钱快,比如网络音乐、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写艺术作品耗时长又辛苦,但中国的未来需要好作品,中国交响乐团也有义务推动中国作曲家。只有大量委约,大量创作,才能把中国文化推到世界平台。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比赛平台,触动中国音乐的创作。”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