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治沙扶贫的中国方案:菌草技术已推广至五大洲101个国家

姜雪兰/新华社
2017-09-10 19:34
绿政公署 >
字号

资料图:林占熺研究员

“菌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容易成活还省水,行距1.5米,种下去80天左右就能固定住流动沙地。”在近日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研究员对记者说。谈起自己的心血之作,他立刻神采奕奕。

菌草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名词,统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菌类一般都生长在成段树木或木屑中。然而,菌类产品的广泛种植带来了“菌林矛盾”,为了寻求解决之法,林占熺探索出“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技术,并于1986年获得了成功。

“在福建的时候我发现菌草能够控制水土流失,并且非常有效,我们就开始在北方干旱地区尝试种植菌草,改善当地环境。”1997年,林占熺和他的同事们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宁夏中部典型干旱荒漠化地区种植菌草,治理当地荒漠化土地。他们一头扎下去,就是20年。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在内蒙古阿拉善、西藏林芝、新疆克拉玛依、青海贵德县等海拔不同、气候不同的很多地方,通过种植菌草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尝试,都已经取得了成功。菌草在治理流动沙丘、砒砂岩等荒漠化地区典型地貌上都有明显成效。

据林占熺介绍,2013年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乡种植下的巨菌草,每公顷可产鲜草233.4吨,产量是青贮玉米的3.1倍,耗水量却比青贮玉米减少1200升/公顷。作为菌草的一种——巨菌草生长120天就可以固沙15.2平方米。

“菌草植物根系深,能够有效地固定住降水和土壤,即使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一年生菌草被收割后,根系仍然能起4到5年的固沙作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林占熺带来了菌草样本,菌草生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有三四米甚至更高。

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主要负责菌草种植技术的国际推广,“我们现在在斐济、卢旺达、莱索托等国家都已经开始种植菌草,治理当地荒漠化土地,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效非常显著。”她说。

斐济农业部研究司司长阿帕提亚博士认为,菌草种植不仅对环境有所改善,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希望能够与中国加强相关合作。除气候炎热的非洲国家外,来自伊拉克、蒙古国等国家的代表也表达了浓厚兴趣。

据介绍,菌草不仅可以种植菌类,还可以饲养牲畜,粗蛋白含量可达15%,营养价值较高。今年,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项目,已推广至五大洲101个国家,成为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农业技术。

(本文原题为《飞越大洲治沙扶贫 经济生态高效共赢——我国菌草技术已传播至101个国家》)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