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中国治沙样本值得全球推广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发自内蒙古鄂尔多斯
2017-09-11 18:5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9月11日上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鄂尔多斯举行,会后,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他说,中国治沙的样本非常重要,为全球沙漠化地区提供了非常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防治荒漠化的技术和范例。

9月11日上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埃里克也关心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他认为,中国在致力于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时,取得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手段的进步,可以提供给国际社会,通过分享这些知识,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环境治理;同时,中国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经验,并应用到中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库布其: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中国是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比耕地面积占比高15个百分点。

并且,荒漠化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成为制约中国西部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两个月前,埃里克去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考察。

“库布其改善荒漠化的成绩非常鼓舞人心,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有这么大的成就,值得所有的人去思考如何去推广它。”埃里克说。

埃里克所说的库布其沙漠经过近30年的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成功转变。

9月10日,中外代表在库布其体验甘草平移种植技术。

9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跟随200余名中外代表来库布其七星湖区域考察,沙漠中的一片片绿色带给中外代表的是震撼。

“过去几天,我感到无比惊奇,因为看到库布其为生态扶贫贡献了力量。”印尼经济与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黑尔说,在中国库布其沙漠上,创造这样的奇迹,是当地的政府、企业以及农牧民三者通力合作的结果。“他们用了近30年时间,将这片沙漠改天换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现在这个故事在中国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得到了验证。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在来这之前,我想到这里会是非常苍凉的景象,到这儿之后,发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库布其模式应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书

库布其近30年来,完成了沙漠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还发展起“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六位一体”产业体系,累计带动了10万农牧民脱贫。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说,中国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一直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拉动,科技驱动,社会联动等多种参与模式。库布其治沙过程中,社会参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亿利资源集团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企业以科技为先导,近30年来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刘东生对澎湃新闻介绍,这是一条成功的模式,在今后的防沙治沙过程中,社会参与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亿利集团相关负责人总结了他们治沙理念和实践成果:一是沙漠治理必须规模化、系统化,最终形成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让绿洲、降雨、生物多样性、沙尘成为此消彼长的协同关系;二是沙漠治理要考虑经济性,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三是沙漠治理必须要有高科技的支撑,要创新种子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产业技术。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斯夸尔说,库布其的“秘密”在于,它采用全面的方法,利用了沙漠的资源。这样当地老百姓利用土地的时候,还考虑到环境所提供给他们的机遇。这一系列的措施就可以称之为“灵丹妙药”,“库布其模式应该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书。”

库布其沙漠中的植被网。 澎湃新闻 刁凡超 图

中国治沙样本应全球推广

在接受采访时,埃里克·索尔海姆也多次赞扬“库布其模式”。

“(库布其)那里的人们并没有把沙漠当成一个问题和困难,而是当作一种挑战和一种机遇,”埃里克向澎湃新闻表示,库布其在刚开始治理的时候面临的问题非常糟糕,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也没有现在这么高。而经过近30年的沙漠治理,库布其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库布其,这片土地通过甘草种植改良土壤,首次实现了蔬果种植。

9月10日,中外代表在库布其品尝阿木古龙有机果蔬。

埃里克表示,环境治理应该形成全球机制,国家间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密切合作。一些国家在合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他表示,联合国非常乐意与中国合作,向世界分享最好的科学技术、最好的可以的实践方法,从而联合世界各国家促进全球环境的治理。

埃里克告诉澎湃新闻,他在库布其看到有大片的太阳能发电、生态农业、生态制药等,这些产业给当地带来很多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他认为,撒哈拉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沙漠地区的人们,虽然不能完全复制“库布其模式”,但是可以从库布其模式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判断哪些是可以在他们国家借鉴实施的,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

“我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非常赞赏,沿线国家的荒漠化地区也是非常严重的,这些经验可以很好的向这些国家输出。”埃里克说。

今年6月份,埃里克去了伊朗,他在伊朗看到的情况跟中国完全不同。

“那里沙尘暴特别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电力、交通以及人们的生活。”埃里克说。他认为,中国治沙的样本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经验带去伊朗,看看我们能够为伊朗的荒漠化治理带来什么改变。”

大气治理的进步值得分享

埃里克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还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政府将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相关合作。“我们会关注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比如用太阳能替代煤炭。我们也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建铁路的过程中不能影响到沿线的动植物。”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挑战,环境保护部针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17年以来针对中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环境保护部组织5600人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专项行动。

“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是世界各国都应该有想考虑的环境问题,”埃里克认为,中国在致力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时,取得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手段的进步,可以提供给国际社会,通过分享这些知识,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环境治理,同时,中国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经验,并应用到中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