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物联网金融的中国机会:重构客观信用体系,争取世界话语权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7-09-13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写过他的遗憾:“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连接,未实现与万物的连接。”

而正在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则可弥补比尔•盖茨的上述遗憾。

日前,世界物联网(无锡)金融峰会上,与会的各界专家,围绕“物联网金融”这一崭新课题,展开了“华山论剑”,并畅言中国要在这一轮国与国的竞争中取得标准的执行权和世界的话语权。

建构客观信用体系

物联网与互联网,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千差万别。

“别以为物联网是互联网延伸出来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博士表示,“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人输进去的,有真有假,还有骗子。物联网所有的信息都不是人输进去的,是在实体世界镜像感知的信息,这个差别将导致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架构体系、思维方式存在根本不同。”

在刘海涛看来,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互联网是一个主观的、确定的信息,而物联网是一个客观、非确定的信息。

反映到金融领域,互联网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支付手段和方式上就发生了很多变革。但同时,互联网也给金融带来了一定的“灾难”,比如,时下传销和互联网的结合、杠杆率过高、金融工作“脱实向虚”等问题。

“互联网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他让骗子的信息也对称了,有了互联网,行骗也不需要面对面了。”那么,物联网金融是什么?它又能够给金融带来什么?

刘海涛在2013年最早提出了物联网金融的理念。他认为,物联网金融恰好能够解决上述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第一种途径是构建客观信用体系、防控金融风险,第二种则是实现了实体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合一,而此前互联网仅解决了信息和资金的二流合一,“这使得金融给经济投资的时候风险可控,推动金融脱虚向实。”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瀚进一步指出,物联网金融的未来在于,可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风险定价”,“它让我们万物变得可以看到,而且可控制,最终可以去定价”。

一方面,对于一些征信信息不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存在,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时确与财务报表出入较大,投资机构较难做尽职调查、风险控制成本较高。

此外,一些轻资产企业由于没有厂房、设备等作为抵押物,难以获取融资;而在商贸流通领域,“这些货是我的、但又不是我的,我只是经手然后去转卖出去,需要融资时又怎么办?”

对此,周治瀚认为,物联网金融或许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说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就通过电子技术掌握每一件物品的状态和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它是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商场,还是在仓库,还是已经销售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清晰地了解澳整个状态,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根据物品的状态给予相应的融资服务。”

“可以说是把动产变成了不动产。而且,物品的状态都处在完全的监控之中,风险控制成本大大降低。”周治瀚说。

物联网金融的“中国机会”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表示,物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各国倾注了大量的人财物来竞争物联网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到底由谁来制定游戏规则。而基于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领先的优势,中国或许可以在物联网金融方面争夺话语权,从而推动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

“为什么说中国是金融大国,不是金融强国?”刘海涛认为,当下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游戏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那就是信用体系,而相比于他们所拥有的非常完备的主观信用体系,中国的信用体系起步较晚。

“而现在发展到物联网阶段,我们是领先全球的,这使得我国有可能成为物联网金融的规则制定者,将客观信用体系的话语权拿在手上。”刘海涛说。

在此背景下,2014年刘海涛及其团队发文首次提出了“客观信用体系”的概念。2016年出版《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一书,里面用大量的篇幅系统论述了物联网金融体系的构成和架构。同年,他们在无锡发布了中国首份《物联网金融白皮书》。

今年(2017年),刘海涛团队等联合各国成立了“国际物联网金融标准研究工作组”,并成为国际物联网金融标准研究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在银行、投资、保险、交易等若干个行业实现了试点和推广物联网金融服务。

激烈的话语权竞争态势不仅仅发生在物联网金融领域。事实上,它贯穿在整个勃兴的物联网产业,包括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必需的5G时代。

在今年3月上海举办的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与国外各大通讯厂商之间就展开了5G技术标准角力,而只有足够研发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和国家才能最后影响直至主导5G的标准制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