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索与争鸣|关新:人工智能在中国第一件事就是做好数据管理

关新/宽资本董事长、奇点大学投资人
2017-09-13 14:38
全球智库 >
字号

科技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可以将它置之不顾,亦可正面迎接,成为科技的领袖。笔者认为掌握科技就是掌控未来,之所以选择投资奇点大学,正是因为奇点大学传授的知识是引导人们如何迎接科技的未来,培养运用科技改变人类面对挑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获取财富。早在1999年,我们就投资了当时的人工智能。 当时我们投资了一款游览及翻译国外网站公司,但那时的翻译软件只能达到50%的准确率。我们于是投资300万美金与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授合作来提高翻译的准确率。但因为当时技术的局限性及机器学习尚未出现,翻译准确度没有明显的提高。

曾经人们所称的“电子计算机”已变为当下的“电脑”,科技的力量逐步壮大,这使得人们开始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人和机器第一次结合在一起,机器的计算能力和硬件配置提高,计算能力速度加快,直到人们可以用机器来学习和提高认知,比如我们搜索一个学者的部分讲话就可以找到他之前所发表的文章。五年前,就有对政治学家或者经济学家的言论进行分析的技术,这正是因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对技术新应用的了解而带来的。笔者认为,人是不可能阻挡技术的,技术本身就是洪水猛兽。如今美国在制造人机的混合体,人机混合的时候到底什么时候是机器、什么时候是人,这是人们所害怕的。对此笔者也感到惭愧,因为很多公司投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际上它不光是AI,是整个的系统,是智能还是智慧,是经验还是算法,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把人工智能和科技的革命视作完全不可阻挡的趋势。至于人类怎么在运作当中对它有更好的认知,或者发挥它的作用,这就挑战人类本身的智慧,而不是机器本身。

在投资方眼中,人工智能会带来最主要几个方面的革命。

第一,生产资料的革命。过去人们关注生产资料,即人、石油、工具、土地,而现在生产资料就是数据,所以要有一个对数据的认识,数据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笔者认为,与人工智能相比,环境的恶劣是更可怕的洪水猛兽。就二战以后美国很多生产弹药的公司正愁大量硝酸铵卖不出去的时候,发现硝酸铵有利于种植,于是作为肥料推广使用,却没有料到二十年以后土地被化肥所污染,如果当时有人工智能就可能提前预知这样的结果。

第二,机器自动化。例如医疗技术的自动化,交通工具的自动化等。

第三,新的商业模式。先进的机器会产生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笔者认为这些商业模式可以代替旧的模式,改变就业情况。美国在1900年时的农业人口是80%,到现在只有2%, 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四,机器可替代大脑。人类的智慧超乎想象,人类在未来或许能创造出代替大脑的机器,这也是许多大型科技企业所正在做的。笔者对此秉持乐观的态度,人类在往前进步的时候要挑战一切,今天人们担忧人工智能的同时,又在全力研发最大的智能火箭。尽管有所顾忌,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国度,笔者认为应该把哲学、知行合一以及三生万物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结合一起,使之为我们的国家甚至全体人类服务,创造更好的未来。

如今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在隐私方面或许做得不够好。中国有非常大的数据、新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者。AI技术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肯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最底层的技术会相对差一点,笔者认为今后人工智能在中国第一件事就是做好数据管理。比如美国很多AI的平台是开放的,谁来运用数据并提供更好的联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投资行业非常看好的。第二,中国有很多的研究机构、教授及学生,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近有一个美国机构,请了全世界一百位比较聪明,而且数学非常好的人来解决气候环境的问题。在最近发明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一百个人类可以利用改善气候的措施。谁能想到第一要改变的就是冷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前面3,4位是在饮食方面,减少牛、猪、羊等动物的食用,多吃素菜也可以使环境得到很快的改变。我们的常识认为的燃煤发电才排到第37位,看来用数据来看问题的方面正在颠覆我们的传统认识。

笔者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有几点想法:第一,用人工智能去推算以前不敢去算、不敢去想和不敢去推翻的东西;第二,通过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进行预测,例如环境,金融及粮食方面。第三,我们还要关注人类是否能控制人工智能的一些破坏性,这也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现在世界开始讨论如何做Impact Investing, 我们中文翻成影响力或社会性投资,就是要关注回报的同时,关注造福后代的企业与技术。

(本文为关新在2017年8月28日由上海市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和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趋势、风险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经本人整理,首发于微信公号:tansuoyuzhengming,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