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造戈壁绿洲,青海格尔木去年新增林地约273公顷

黄瑾辰/青海日报
2017-09-14 17:35
中国政库 >
字号

格尔木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的第一站。这里是戈壁滩上的新兴城市,从筑路大军的六顶帐篷开始,拉开了在荒漠中艰苦创业的序幕;这里是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寄托着领袖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这里是绿色循环发展的重镇,年复一年打造出了一座戈壁绿洲。

无疑,格尔木是一座值得骄傲的城市,而其中最值得骄傲的则是城市的三种本色——在艰苦创业中孕育的精神本色、在落实领袖要求中体现的行动本色,在绿色发展中实践出的生态本色。这三种本色,就像美术中的三原色一样,可以调和出城市发展最美的色彩。

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格尔木市同样不忘“本色”,用它们凝聚起了城市文明的“精气神”。

一座精神高地,凝聚文明的心灵力量

文明,首先体现在精神上。

格尔木是一个不缺精神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慕生忠将军带领筑路大军来到这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六顶帐篷扎下了格尔木市的根。几十年里,“两路精神”、“农垦精神”、“盐湖精神”、“青藏兵站部精神”等等闪光传承,筑起了一座精神高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本色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在如今,这些精神还有什么用?事实上,它们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两路精神”等所体现的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勤劳务实等等内核会代代相传,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自觉召唤,化为一股满满的“正能量”。

不久前的8月28日晚,本是浪漫的“七夕”之夜。由于连续的强降雨,格尔木那棱格勒河8号桥遭受洪水威胁。格尔木公路人立即奔赴现场抢险,黑暗中,制服上的反光条闪闪发亮,显现出一个个奋战的身影。抢险一整夜后,天边的曙光,映出了大家脸上的笑容。“每当有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两路精神’,用它激励自己去坚守、去奉献、去拼搏。”格尔木公路总段总段长邓利忠说。

吴登明,是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同时还是十几位留守学生的“家长”。长期以来,他承担起本应该由学生家长承担的责任,负责给孩子们洗衣做饭,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教育,负责矛盾调节和心理辅导,成为留守儿童的守护天使。在吴老师的照顾和培养下,这群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滴水见海。爱岗敬业的公路人、甘于奉献的小学教师……点点滴滴的“正能量”让人们感到,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精神像红柳一样扎下了根,在格尔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打下了最深厚的基础。

化嘱托为动力,凝聚文明的行动力量

文明,也应当体现在行动上。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首站来到格尔木,令全市上下倍受感动、倍加振奋,也倍增了格尔木人创建文明城市的信心和动力,他们把创建工作当作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实践之一,动员一切力量行动起来,互相影响互相督促,参与到创建工作中。

志愿者,是文明行动的一支生动力量。格尔木市各类志愿服务人员目前已达1万人,每天同时服务的有近300人。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身影,长期活跃在街头巷尾、交通路口。市委书记王勇等领导干部也穿上马甲,上街劝导不文明行为,身体力行当起了志愿者。除了全市层面的志愿者组织,格尔木市各社区都有自己的志愿者服务队,仅金峰路园林社区,就有“为民服务一线志愿队”、“文明入户宣传志愿队”等5支队伍。

“小尊老、老爱幼,全家和睦乐融融”、“爸爸少抽烟、妈妈少打麻将、自己要努力学习”……这是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的孩子们亲手写下的家庭公约内容。在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中,以家庭为单位,孩子和家长共同订立公约,全家举手通过,共同行动。

”浪费粮食可耻!如果坏了,您就不能放到垃圾桶里吗?”9月4日,格尔木市建设西路的一个垃圾箱有人乱丢垃圾,被市民拍下后传给了媒体。在宣传部门开展的监督行动中,格尔木市民可以随时拍下不文明行为,并通过媒体公开。通过一件件身边的小事,让每个市民都成为了文明的参与者、倡导者。

在浓厚氛围和不断实践中,文明城市创建已经融入格尔木人的日常生活,当文明成为城市的自觉行动,也就有了经久不衰的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凝聚文明的绿色力量

文明,还体现在发展方向上。

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是文明水平的体现,更是文明的责任。在不断实践中,特别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过程中,格尔木人用绿色循环发展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友好,让绿色成为了城市本色之一。

其实,绿色一直是格尔木市的发展底色。要想在戈壁滩上立足、发展,就必须持续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条件。从建政起,格尔木市一直在坚持为城市打造绿色屏障,一代代格尔木人前赴后继,不断植绿造绿,使格尔木成为醒目的戈壁绿洲。2016年,格尔木市实施林业及园林绿化项目34个,新增林地约273公顷、城市公共绿地约5公顷。

在发展思路上,格尔木人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坚定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作为工业城市,格尔木市一直在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工艺循环、上下游衔接上找突破口,不久前,柴达木绿色发展论坛在格尔木市召开,城市的绿色发展思路更加明晰。

在改善城市环境上,格尔木市安排资金7048万元,整治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而借助环保督查期间的整治工作,当地的人居环境更加美好,一大批环境整治的难点、死角被一一攻克。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牛皮癣”等等,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问题,但格尔木市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发现问题不放松,直到整改为止。光明小区存在乱堆乱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在第一次清理效果不大之后,继续苦口婆心劝说引导,最终得到了住户的理解和支持,问题也得以解决。

如今,在格尔木街头随便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里子”和“面子”一样美。城市干净整洁,街边很少看到垃圾、小广告;市民文明友好,碰见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这正是格尔木市凭借三种“本色”,凝聚起来的“精气神”。依靠文明的力量,格尔木市将努力建设一座环境更美、人更文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用崭新的城市面貌,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原题为《格尔木:不忘“本色”凝聚文明“精气神”——格尔木市创建文明城市综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