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欲升级枢纽门户,专家建言陆港与空港“无缝衔接”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17-09-15 11:5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什么是国际化?可能是我从上海坐高铁到南京开个会,然后可以直接坐飞机去阿姆斯特丹。这个转化效率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如此说道。对于南京的发展,他向南京市长缪瑞林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空港跟高铁有效组合,能把南京门户枢纽功能发挥好,提升城市国际化能力。

杨保军不是唯一一个提出这种建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9月13日的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15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知名机构和企业高管中有多位认同这种看法,即陆港与空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嘉宾们举出的例子是上海的“虹桥模式”。

“在中国好像只有一个机场和高铁站的联合枢纽,那就是虹桥。我觉得这远远不够,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当中,应该有更多的航空枢纽和高铁枢纽的结合体。南京就可以把这一点做好,比如能够把禄口机场和高铁站结合在一起联动发展。”来自荷兰的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杜马丁在会上说。

事实上,这也是南京市长缪瑞林正在思考的问题。会议伊始,他就针对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建设引领这一话题,向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发展“六问”,以供研究探讨。其中第二条,就是如何增强南京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南京是扬子江城市群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我们有高铁、机场、港口三大枢纽。但是,南京的公、铁、水、空等各类交通设施相互间衔接还不够顺畅,尚未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缪瑞林说。

南京赛虹桥立交。视觉中国 资料图

交通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在缪瑞林看来,基础设施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也是保障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市群中顺畅运转的基础条件。

目前扬子江城市群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发达,高速公路密度和质量居于全国前列,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初步形成,南京则是扬子江城市群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缪瑞林介绍,当前南京有高铁、机场、港口三大枢纽。禄口机场已迈入超大型机场行列,140条航线覆盖国内、辐射亚洲、连接欧美;南京高铁南站是全国高铁网的重要枢纽,京沪、沪宁、宁通等高速铁路贯穿城市群始末;南京港是长江第一大江海转运港,随着-12.5米深水航道已经初通南京,5—10万吨海轮能够直达。与此同时,江苏正在进一步加快高铁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南京至省内其它城市的“1小时高铁交通圈”。

“但我们也感到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很突出。”缪瑞林所,目前南京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仍不占优势,处在后面。长江航运的潜力和优势有待挖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率还不高、港口竞争力还不强。

而城市群中,包括南京城市本身的公、铁、水、空等各类交通设施相互间衔接还不够顺畅,尚未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此背景下,缪瑞林认为,南京作为交通枢纽还存在一些可研究的课题。比如,如何实现与全球主要枢纽机场和国内外城市的直联通达?如何在与镇江、扬州等宁镇扬一体化城市共同规划建设跨市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加强城市间通勤联系?如何更加积极地发挥南京作为亿吨级港口所在城市,连接内陆、承接中上游物流运输的枢纽功能?如何促进城市群与机场群良性互动发展?

“如果南京的禄口机场与高铁连接,未来南京禄口机场可能会变成类似上海的虹桥机场。”缪瑞林举例设想。

空港要做长三角西翼

和缪瑞林有类似想法的还有与会嘉宾。

扬子江城市群能不能一步步进阶,美国雷鸟国际管理学院院长艾伦莫里森觉得主要有两大问题,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出行流动性。“我觉得人才流动,包括货物流动、智力资本、事业产业的流动等都包含在出行便利这个领域。”

“而流动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场的重要性。” 艾伦莫里森觉得,机场实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明显,一些世界级大体量机场的建设是可以和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建设划相关等号的。

因此他认为南京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要在机场和航空枢纽建设方面再多下一点工夫,如此也可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南京空港的发展并不理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包括体制机制方面,其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空港没有与高铁做到很好的附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张京祥表示。

这正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的,“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化,而什么是国际化?可能是我从上海坐高铁到南京开个会,然后可以直接坐飞机去阿姆斯特丹。”杨保军说,这个转化效率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而很多城市不明白这一点”。

他总结道,当前国内是内外两个市场经济同时驱动,空港的作用愈渐突出,再加上高铁时代来临,中国经济格局、资源整合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调研发现高铁的商务通勤率在迅速增加,空港跟高铁有效组合得到重视,这就是资源重新配置。”

“转换效率越高的地方机会越多,一次折损就不得了,大家不愿意捣来捣去。把门户枢纽发挥好,才能够把我们的能力提升。”杨保军说。

与缪瑞林的设想相似,张京祥认为南京空港要做到长三角西翼,产生类似上海虹桥的综合枢纽,可以将更多的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与禄口机场附和。

“在南京的南站和空港之间,是南京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黄金走廊。要让这个廊道更好支撑禄口机场的发展,仅仅只有一个南京南站还不够,我们还关注到了溧水站,两者一同与禄口机场之间建立起更好更便捷的轨道联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作为长三角新的交通枢纽、综合枢纽也能够实现。”张京祥说。

不过,会议现场也有专家提出相反意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顾朝林认为,“虹桥模式”不适于所有的城市,每个交通服务的方式有其特定服务对象,南京的航空港不可能超越上海、杭州,因其主要是以旅游的人为主体,而非商务。如要从旅游为主走向商务为主,南京整个产业结构都要改变,而这在近30年似乎不太可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