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使看大选|德国政坛的老大和老二:英雄不以大选成败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杨成绪
2017-09-18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今年9月24日,德国将举行战后第19届大选。为了从历史上和宏观上,观察战后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有必要研究德国两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以下简称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政策,作为和选民支持率的变化。

德国两大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社民党更倾向于关注职工生活福利,认为只有不断地改善职工的社会福利,减少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联盟党则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减少企业主的纳税,刺激投资,加强经济的发展,才能扩大工作岗位。因此德国人一般认为,社民党是左倾的政党,是红色政党。联盟党是保守的政党,是黑色的政党。德国是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发达国家,国家的法律、条例,以及各种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标准都是极其繁琐复杂的,而各党提出的种种改革或者政策调整,往往也是有利于部分人,而不利于另外一部分人。

长期保持第一大党地位的联盟党

1949-2013年德国历届大选一览表

德国最大的政党当属联盟党。从1949年到2013年在这54年中,基本上保持40%以上的选民支持率,只是在1998年到2009年下降到35%左右。联盟党在以往18年大选中,有12次胜出。作为主要执政党主持国家事务。联盟党主政12届政府,在这48年中,阿登纳、科尔和默克尔成为三位任期最长的总理。

战后西德第一位国家领导人是阿登纳。早在魏玛时代,阿登纳就是一位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治家。在希特勒统治时期,阿登纳作为科隆市长,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曾被捕入狱。1945年美国解放德国,重新任命阿登纳为科隆市长。次年阿登纳创建了基督教民主联盟。73岁的阿登纳于1949年出任第一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总理。此后在1953年,1957年和1961年在全国大选中连续获胜,4度出任德国总理。

战后西德第一位国家领导人是阿登纳

赫尔穆特·科尔是于1982年10月11日通过不信任投票战胜执政的社民党总理施密特取得总理的地位。此后科尔于1983年、1987年、1990年1994年4次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历任总理15年。他在执政期间,实现了德国统一,被称为统一总理。

战后从1949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在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的10余年中,西德在巩固和加强了与美欧的关系后,继续处理和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此时,社民党影响力上升,终于在1969年首次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此后,联盟党又经历了第14届联邦大选(1998年)和第15届联邦大选(2002年)受挫,沦为反对党。

2006年后,国际形势剧变,德国经济发展缓慢,执政的社民党施罗德总理推行改革政策,造成党内分裂,失信于民,地位下降。2005年第18届联邦大选联盟党和社民党斗争激烈,默克尔战胜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迄今她以连续三届执政,历时12年。如果今年联邦大选默克尔再次获胜出任总理,意味着进入第4次任期,将超过阿登纳和科尔的任期成为德国战后政治任期最长的政治家。

二战后社民党的升降沉浮

社民党作为德国第二大政党在以往18次大选中,胜率低于联盟党。社民党曾先后6次作为最大执政党执政,其中1969年、1972年、1976年和1980年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4次;1998年和2002年和绿党联合执政两次。而近年来2005年和2013年两次作为联盟党的伙伴,组成大联合政府。

战后社民党在德国国内和国际政治中素有名望的当属勃兰特、施密特和施罗德3人。

社民党在战后初期,选民支持率不到30%,直到1969年初次执政,支持率上升为42.7%。仅次于支持率46.1%的联盟党。只是那一年自民党这个小党由于在战后和联盟党执政5次后,分歧日益加剧,决心改变合作伙伴,改而和社民党联合执政。

1972年,社民党第二次和自民党联合执政,时任总理勃兰特面对东西方相对缓和的时机,积极推动和苏联,东德以及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关系。特别是1970年12月勃兰特总理应邀访问波兰,签署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波兰人民共和国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条约。而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前往华沙犹太人居住区,在遭受纳粹杀害犹太人的纪念碑前下跪。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成为具有久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勃兰特因此在国内外影响日益上升。

但好景不长,勃兰特总理身旁的秘书纪尧姆被揭露为东德的间谍。1974年勃兰特引咎辞职,继任者为原财政部长施密特。不少德国媒体分析,揭露勃兰特秘书纪尧姆系东德间谍,只是勃兰特下台的导火线。实际上是德国企业界对勃兰特的经济,税收政策不满,认为这对德国经济发展不利。勃兰特下台后,选择社民党右翼人士施密特出任总理。这显然是为了平息社会对社民党在勃兰特领导下推行左倾路线的不满。

社民党在1983年第10届全国大选中失利,成为在野党,经过15年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第14届全国大选中获胜,挫败联盟党,和绿党联合组成新政府。这是绿党成立以来第一次成为执政党。社民党选出施罗德出任总理。

到2005年大选时,局势对社民党并不是十分有利,联盟党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这时候德美关系成为德国大选关注的重点。施罗德顺应民意,坚决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美国对施罗德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始终耿耿于怀,而美国对德国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始终没有表示支持过,不难看出,美国对德国社民党的不满。而基民盟候选人默克尔早在2002年就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更中意基民盟自在不言之中。

在国内政治方面,在大选的最后阶段,原东德地区发生水灾,施罗德大力支持受灾的民众,这使他赢得了原东德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在此时,联盟党的姊妹党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却发表公开讲话,说不应该让失去勇气的东德人决定由谁主政。他的话音未落,指责之声四起,基社盟的支持率大跌。有73%的德国人认为,施托伊贝尔是在侮辱德国人。

尽管如此,选举的结果对社民党并不有利。联盟党获得35.2%的支持率。而社民党获得34.2%支持率。两大党不论谁和绿党或者自由民主党联合都不能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率。最后只能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由于联盟党支持率略高于社民党,因而是由联盟党选出默克尔出任总理。

近年来社民党因何势力不振

在战后60余年中,社民党从接近30%的支持率,上升到接近40%的支持率。而近10余年来,又下降到23%的支持率(2009年全国大选)。在整个战后历史中,1972年举行的第7次全国大选,社民党以45.8%的支持率超过联盟党的44.9%的支持率,成为全国第一大党。这是战后德国历史上社民党支持率第一次超过联盟党。此后在1998年第14届全国大选中,社民党以40.9%的选民支持率超过占有35.5%选民支持率的联盟党,再一次成为第一大党。此后,社民党选民支持率逐渐下降。2002年的第15次全国大选中,社民党和联盟党各取得38.5%的选民支持率,取得平局。而上一次2013年全国大选,社民党的选民支持率下降到25.7%。

社民党支持率连年不振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党内左右派分歧日益加剧,导致一部分左派脱离社民党,另组新党。比如1999年时任施罗德内阁的财政部长拉方丹,一向为社民党左派人士,曾经担任过社民党的主席,因不满施罗德的右倾政策,辞去部长的职务,并于2005年退出社民党,和原东德的政治力量共同组成左派党。

其二是施罗德执政期间,面对不利的经济发展形势采取的种种政策,从长远看,是有利于德国经济扎扎实实的发展。但从当时看,难以提高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往往会失去民心。

从1998年到2004年,施罗德总理执政7年之间,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德国经济逐渐陷入到不景气的状态。2002年,施罗德再度当选出任总理后,针对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剧增,社会保障体系难以为继的问题,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于2003年6月正式提出《2010议程》改革方案。

这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改革力度很大的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德国社会福利待遇已经超过德国经济的承受能力,主张削减社会福利,采取增加企业家利润、鼓励企业投资的政策,调整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010议程》一出,不仅社民党内部产生激烈辩论,一向比较接近社民党的工会组织也与之产生严重分歧,各阶层市民纷纷走向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施罗德政府,削减社会福利的政策。

事实上,当年不少西欧国家也面临相同的经济形势,不少国家的执政党由于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削减福利的支出,而遭到选举失利下台的结果。有的国家政党不敢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采取回避客观事实,无所作为的做法,其结果是这些国家陷入困难之中,始终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从2003年德国提出《2010议程》以来,已经经历了14年,从整体看,德国经历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和随后接踵而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保持了经济相对稳步发展,改善了经济环境,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德国的做法已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2015年10月,施罗德传记新书出版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并在会上介绍施罗德这本新书。她说:她钦佩施罗德掌权的意识。她从来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低估施罗德的能力,特别是施罗德的竞选天才。她至今仍高度尊重施罗德的《2010议程》。施罗德用高兴和感动的目光,凝视默克尔,这一来自对手的赞扬可说是对《2010议程》最高的肯定吧。

(作者系中国前驻奥地利大使)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