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地铁邂逅诗歌,英国在上海等五城推广中英文学促进人文交流

澎湃新闻记者 辛恩波 沈靓
2017-09-19 20:5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9月19日上午,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起的“在地铁邂逅诗歌”(Poetry on the Metro)活动在上海地铁正式启动。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编辑 廉秀宇(01:45)
“夜雨冲刷着树叶和花絮,冰晶切开了夜半与晨曦,泥土倒影昨日的苍狗,石像露出了久远的白衣。”9月19日,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的喧嚣中,一段诗歌朗诵让众多行色匆匆的乘客放慢了脚步。

朗诵诗歌的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总监金承志和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华东区主任马旭宁(Matthew Knowles)。他们一起朗诵的这首由金承志创作的《落霞》,是入选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起的“在地铁邂逅诗歌”活动40首诗歌之一。

19日上午,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起的“在地铁邂逅诗歌”(Poetry on the Metro)活动在上海地铁正式启动。这一活动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英国举办“地铁诗展”(Poems on the Underground)及去年在上海举办“在地铁邂逅莎士比亚”取得成功之后,发起的又一个面向公众推广中英文学的项目。除上海外,这项活动也会在广州、成都、重庆和南京的轨道交通进行。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马旭宁(右)与彩虹合唱团总监金承志乘坐诗歌文化专列。

中英诗歌走进五城地铁

“我们会花费大量时间用在出行上,乘坐公交或者地铁,这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绝好时间。”马旭宁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这时你常常是独身一人的,你被周围众人包围,你在旅途中有机会进行反思,我认为诗歌是一个使青年人反思青春真谛的好形式。”

从9月19日起至年底,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和南京五城的轨道交通里,每天都将有“在地铁邂逅诗歌”的文化列车运营,同时在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中也有诗歌展示。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很高兴能和这么多当地官方合作伙伴一起举办这个项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全球文学项目总监柯提娜·巴特勒(Cortina Butler)说,“希望活动最终能促进中英诗人共同交流、合作,加强中英文化交流。”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文艺自媒体“诗歌岛”一起选取了中英诗歌各20首共40首作为活动推广内容。这些诗歌不仅来自中英两国各个文豪,如莎士比亚、雪莱、李白、徐志摩等,还有来自两国崭露头角的80后青年诗人。

“我们做古典音乐,对于文化本身就有自己的冲动,”金承志对澎湃新闻表示,“这虽然是英国发起的活动,但同时又基于地铁这样一种平台和媒介,将两国的诗歌做了一种交融。”

马旭宁表示,去年举办的“在地铁邂逅莎士比亚”有将近300万上海市民乘坐了文化专列,今年“在地铁邂逅诗歌”活动也将在地铁2号线推出一列文化专列。

同时每一条地铁线均有一辆列车的全部把手画面循环展示这些诗歌。南京西路站、新天地站、天潼路站、游泳馆站、金沙江路站共五个车站的诗歌视频墙着重展示其中的12首诗歌,供来往的行人驻足品读。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马旭宁(左)与彩虹合唱团总监金承志共同朗读《落霞》。澎湃新闻记者 辛恩波 图

寻找中英年轻人的相通之处

“在地铁邂逅诗歌”活动也是今年英国政府“灵动青春”(Spirit of Youth)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旨在把优美的中英诗歌利用地铁公共空间展示出来,通过文学来促进中英文化交流。此次选取的40首诗歌主题均和“青春”有关,呼应“灵动青春”大主题。

“灵动青春”活动是由英国政府、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英国旅游局在中国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旨在激励中英两国的下一代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聚焦文化创意、体育、旅游、健康、科学创新以及教育六大领域,将在中国12个城市开展超过25场活动,并邀请民众参与其中。

“我非常好奇,我们把中英两国的青春之诗摆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特别的化学反应。我们肯定会有不同,但是肯定可以找到彼此的相通之处,”马旭宁说。

马旭宁告诉澎湃新闻,“灵动青春”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关注下一代,尝试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青春是非常特殊的年纪,这是一个探索的年纪、发现的年纪、寻找意义的年纪。在人生中这样重要的阶段,我们希望人们注意到中国和英国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让年轻人了解彼此,增进合作。”马旭宁说。

中英人文交流近年来十分活跃,马旭宁将这种活跃的交流形容为“前所未有的繁荣”。2012年,中英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建立的第一个人文交流机制。该机制新一轮对话将于今年12月初在英国举行。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9月6日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表示,这一机制已成为中英高层机制性对话的三大支柱之一,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人文交流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

9月19日,英国国际贸易部带领英国学前教育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将参加在北京、上海及深圳举行的中英教育发展论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人文交流的根基在于民众,希望在于青年。”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说,人文的交流为中英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提供了源头活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