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辉煌中国》执行总导演:故事看了无数遍,还是感动骄傲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7-09-22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澎湃新闻专访纪录片《辉煌中国》执行总导演潘敏。澎湃新闻记者 齐思蕾 视频编辑 林顺祺(03:11)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隔着荧幕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尽管看了无数遍,我还是为这些人、这些事件感动和骄傲,如果能打动创作者本身,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9月21日,由中央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执行总导演潘敏在剧组工作地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辉煌中国》背后,是摄制团队历时3个月,走遍全国31个省区市,拍摄近3200个小时的高清纪实素材、300多个小时的航拍素材,采访108位人物,外加两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后期制作,得以将总长约300分钟的纪录片呈现在观众面前。

9月19日起,《辉煌中国》每晚8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全片分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该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谈到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困难,多位分集导演向澎湃新闻感叹“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多部委、地方政府、社会人士的帮助下,最终还是得以完成。而在潘敏看来,制作进度赶只是困难的一方面,对团队身体和体能的考验则是另一方面,毕竟,在中国南北东西,摄制组会面对诸如高原反应、蜱虫侵扰、环境艰苦等各种问题。

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面向全国征集五年来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征集来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

潘敏认为,《辉煌中国》要全面反映百姓真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希望有百姓的参与,这才有了“众筹”的创意。经过梳理,一些线索最终运用到了片子中,即将在第六集现身的以色列网红高佑思就是通过众筹得来的线索。

解说的声音也被细心网友留意到,有网友在澎湃问吧向潘敏提问说:“播音员是谁?太好了,听着特提振人心!”

事实上,《辉煌中国》的配音来自老牌配音演员李立宏,他曾参与《舌尖上的中国》《五年规划》等纪录片配音。“大家对他的声音很熟悉。”潘敏形容,“尤其是正好画面有吃饭场景的时候,大家会说,咦,好像又听到了《舌尖》的感觉。”

首部“众筹内容”的纪录片

澎湃新闻:《辉煌中国》播出后,收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反馈?

潘敏:反馈特别多,网友的感想特别热烈,也让我们特别感动。

比如有很多国外华侨发来消息,说感觉祖国真的强大了,我们腰杆挺直了。也有一些人说,看到这部片子,祖国的发展是在意料之外的,尤其是科技的进步,还有圆梦工程,给中国的百姓带来的真正的获得感。

澎湃新闻:纪录片播出前,我们关注到剧组打出了“众筹内容”的概念,能否介绍下为什么会有众筹内容的方式?

潘敏:当时我们在策划做纪录片的时候,就想让它有跟其他纪录片不同的地方,有所创新,而且这部片子要全面反映老百姓真真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想我们的电视节目就是要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所以我们希望有百姓的参与。当时我们就想到做首部“众筹内容”的纪录片。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认可,我们就由央视财经频道专门的新媒体组向全国发出了征集令。

到不久前,我们收到了各种线索,包括视频资料,将近一万条。百姓的参与让我们觉得非常激动,也感谢他们的支持。

澎湃新闻:这一万条线索中,最后经过怎样的筛选,线索如何运用到纪录片当中?

潘敏:我们的征集令发出时,其实有很多的话题,比如“厉害了我的家乡”,“厉害了我的工程”,“厉害了我的技术”,甚至还有“厉害了我的小伙伴”等等。后来确实是有一些线索运用到了片子中。

比如说第六集,现在有些剧透,有一个专门讲外国人在中国生活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征集来的线索。得到这个线索后,我们觉得这个人物,他的家庭、他在中国的生活,以及他的事业,都非常有意思,所以我们把他拍成了主要的故事。事实证明这个故事也是非常的好看和精彩,接下来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澎湃新闻:在和分集导演聊的时候,他们都说接到这个任务时,感觉是mission impossible,因为时间太紧张了。你认为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潘敏:确实,这个片子时间很紧,我们把它叫做“完成了一个难以挑战的任务”。

我记得我们为了让这个项目能够高效推行,从第一天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拍摄、采访、后期制作,包括各个辅助工种配合的任务清单,我们每天都有一张进度表,要求每个导演、每个工种每天都按照进度表来完成工作。对我们自己来说,要管理好这个项目,时间真的是用天、用小时来计算的。

我们决定7月初必须进入后期,也就是前期工作在7月初必须要全部完成,但是当时在拍摄时,南方各地都有大雨,还有很多导演遇到了高原反应,本来是定了5天拍摄的,可能就要拖到7天。我们都是按天计算(进度)的,在这个地方拖了两天,就意味着后面的进度要提前两天。还要担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包括他们的高原反应,去到了森林中遇到蜱虫,到了悬崖村能不能爬得上去,还有摄像、摄像助理脚扭了,能不能坚持……这些都是我们担心和关心的,除了关心进度,还关心他们的身体能否吃得消,我们的团队能不能打过这一关。

画面和细节优中选优

澎湃新闻:在澎湃问吧,有网友认为解说声音非常棒,解说词能够跟画面完全契合起来。能否介绍一下纪录片的解说是如何打磨的?

潘敏:做纪录片,我们讲的是解说是跟着画面走的,我们没有脚本。当时有很多人说,能不能先给一个脚本看看,我们都会告诉大家,我们不是做其他的专题片,不是写好了脚本去拍的,而是所有素材回来之后,3000多个小时的高清素材,我们在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看完了之后,看着画面写的稿子。所以你才会觉得它不是声画两张皮,它会实实在在地走进你的心里。

我们的配音老师是著名的配音演员李立宏老师,他配过《舌尖》(《舌尖上的中国》),所以大家对他的声音很熟悉,尤其是正好我们的画面有吃饭场景的时候,大家会说,咦,好像又听到了《舌尖》的感觉。他是可以驾驭这样的片子的,声音有厚重感。

澎湃新闻:刚才听你介绍,每一集片子的解说原本有18000多字,但是到最后只留下9000多字,这个删减过程对你们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吗?

潘敏:是的。我们在看细节、看画面的时候,会把令我们感动的瞬间,或是好的画面都想呈现出来,但到了最后片子是呈现不了那么多的,所以我们会优中选优,这个过程肯定是有缩减的。

实际上我们也很舍不得,有的导演会说,“哎呀,保留吧保留吧,这个环节我拍得也很辛苦啊。”但是这一集只能保留8个故事,其中1个故事可能拍了3个细节,那我就只能保留最精彩的1个细节或者两个细节。对我们来说,选择也是很困难的。

澎湃新闻:《辉煌中国》英文翻译是《Amazing China》,但是“Amazing”直译过来并不是辉煌的意思。为什么英文片名会用Amazing这个单词,纪录片给观众呈现了哪些“Amazing”的东西?

潘敏:我们当时想,虽然中文名是“辉煌中国”,但是如果以后要对外传播的话,我们希望不仅是给大家恢弘气势的感觉。尤其是看了第一第二集,还有整个片子,你会看到这五年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惊艳的,自豪的、骄傲的,我们觉得“Amazing”这个词可能会给人感觉,像看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惊艳的发展成就。

像(第一集)这种大工程,很多都是世界第一;还有(第二集)这种创新科技,很多中国已经在走向世界领先;还有到最后你会看到,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上的那种自信,我觉得都是很惊艳的感觉。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隔着荧幕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尽管看了无数遍,我还是为这些人、这些事件感动和骄傲,如果能打动创作者本身,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