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铃塔,塔金铃……上海绕口令保存着标准上海话发音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7-09-25 15: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上海绕口令中有很多以塔为名的绕口令作品,如《金铃塔》(又名《金陵塔》)、《龙华塔》、《玲珑塔》、《金星塔》等等。把这些上海话绕口令汇聚串连起来,便是一首妙趣横生的《宝塔联唱》。

9月23日下午,上海图书馆音乐欣赏室接连传来上海绕口令《宝塔联唱》、《上海滩小贩叫卖》、《一道算术题》、《好儿童》、《星星之火·杨桂英控诉》……它们皆用上海话“一气呵成”,有的出自尚且稚嫩的童声,有的来自专业精彩的演绎。

这是由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上海方言传承与保护系列活动”第一场,主题为上海绕口令。在活动现场,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第四、第五届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徐维新特意用上海话讲述了上海绕口令的流变。

“上海绕口令是中国绕口令的一个部分。我们国家的绕口令有上千年的历史,进入 ‘当众表演’的上海绕口令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活动间隙,徐维新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就上海绕口令的经典与上海方言的传承发表自己的看法。

9月23日,“上海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之上海绕口令”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上海绕口令有许多经典之作

徐维新向澎湃新闻介绍,所谓汉语绕口令就是把声母或者韵母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变成句子或段落。它们念起来比较拗口,所以叫绕口令。

“绕口令在唐代就是文人之间的文字游戏,之后还成为儿歌或民谣等很有趣的汉语现象。到了专业领域,它又成为训练演员的一个教材。”

让徐维新骄傲的是, 上海绕口令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经典之作。比如,上海“塔王”袁一灵在《孩儿歌》的基础上首创了全国著名的《金铃塔》,后来《金铃塔》在传承过程中还出现了“袁龚派”和“春山派”,前者重心在绕口令,以快取胜;后者重在“数塔”,一字一句让人听得清楚。

除《金铃塔》之外,还有很多自成一派的上海绕口令作品。比如周柏春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唱红至五十年代的《龙华塔》,童双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吸收了《金铃塔》特点和技巧后新编创作的《玲珑塔》等。

“上海绕口令非常特别。”徐维新称,它蕴含了海派文化内涵,进入了上海戏曲、曲艺,成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或独立的段子群存在。“从戏曲角度来说,上海绕口令的技巧其实在上海戏曲中得以广泛使用,几乎每个戏种都在用。”

而在民间,大段口口相传的绕口令又可以用来讲述民间故事。“这些段子都是用上海话,所以从保护上海话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好的教材。”

小演员扮演杨桂英,用快唱的“赋子板”揭露日本人迫害中国百姓的阴谋。

上海绕口令对方言保护意义非常

2013年,上海绕口令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维新认为这对上海方言保护意义非常。

“上海绕口令保留并蕴含丰富的上海文化。因为它们是 ‘上海的’绕口令,须用标准的上海话来传播或训练口齿,因此它们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必定比较好地保存着标准的上海话发音。”

“其实,年轻一代 ‘不会说方言’是全国都很普遍的情况。之所以提倡上海年轻人说上海话,是因为上海话是我们本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徐维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近年几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几乎每年都有保护上海方言的提案,每次提案都得到了政府的十分重视。“但也别因此就排斥普通话。”

独脚戏《算术》新编《一道算术题》。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钱程曾提出:“上海话没有 ‘老派’和 ‘新派’之分,只有 ‘标准’和 ‘不标准’之分。”

徐维新深以为然。“现在有学者为了商机出书、演讲,还有了 ‘没有标准上海话’这样的理论。我是不赞成的。”

他说:“确实,上海的地方概念一直在变迁。有人说上海话是以老城乡为标准,有人说上海话以徐汇区为标准,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大上海概念,即上海属吴方言地区,上海方言应保持与传承吴方言共同的特征。”

“上海方言是有几大特点的。首先,它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声调、尖音字,比如上海话数字中 ‘一、六、七、八、十、百’都是入声字;其次习惯用 ‘阿、老、小、头、子’组词;而且同义词多,词语来源也丰富。”

在徐维新看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几十年来一直在播的沪语栏目“阿富根”,以及以沪语为基本语言的沪剧、滑稽剧,都在传播标准的上海话。

“必须要说的是,现在的上海话保护与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人把“上海人”标成“上海宁”,把“讲上海话”标成“刚上海话”。“一面是莫名其妙的 ‘新词’,一面是一些现在几乎没人认识或者无法理解的上海方言标字。”徐维新说,上海话中历来约定俗成地把“这个”表字为“迭个”或者“格个”,而今出现了标字“搿个”“格格”。“汉语词典中 ‘搿’是用力抱,但在上海话里是把东西放在腋下、用手臂夹住的意思。用 ‘搿个’不仅让人莫名其妙,还会产生歧义。”

据悉,为了“上海方言传承与保护系列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图书馆已在微信公号“微阅读”频道中提供有关上海方言与本地文化的电子内容。澎湃新闻发现,在9月21日的“微阅读”书单中,上海图书馆推出了《上海滑稽和上海闲话》、《上海滑稽的前世今生》、《写不出的上海话》、《上海细节》这几本,读者在微信上通过长按识别二维码就可以对这些书进行试读,若办理上海图书馆读者证或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还可以免费全文阅读。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