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带一路”从各国互通开始:巴基斯坦欲借力成“亚洲之虎”

澎湃新闻记者 单珊
2017-09-26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9月22日,“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

9月22日,由上海社科院国际丝路学院、上海亚太地区经济和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7位国际友人齐聚上海,交流各自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市场潜力大,吸引外资的意愿强烈。目前中国已经在20个‘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建设50多个合作区,占整个中国在境外经济合作区的72%,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的企业已经超过1100家,总产值超过500亿美元,这些企业和园区已经为东道国上缴国税超过1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几十万个。”上海社科院国际丝路学院院长周一平在论坛上用一组数据简要说明了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区建设情况。

然而,周一平也指出,中外合作区中,有90%以上的员工都是在本地所招聘,缺乏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如此一来,经济的效益碰到很多的瓶颈。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才提出了五通建设,只有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给各个国家所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人文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的体现,而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先从互通开始。

中巴友谊万世长存。

巴基斯坦寻求成为“亚洲之虎”

中国民间对巴基斯坦的友好称谓是“巴铁”,那么在巴基斯坦有对中国的特殊称呼么?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问题,巴基斯坦发展改革部助理主任穆哈迈德·萨利赫(Muhammad Saleh)思忖片刻,在纸上分别用英文和乌尔都文写下:巴中友谊万世长存。

“这是巴基斯坦随处可见的标语”,萨利赫笑着介绍说。曾就读于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也在上海和武汉生活过的萨利赫,对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都有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巴经济走廊”是重点工程之一。该走廊由2013年5月提出,初衷是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该经济走廊起点位于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被称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一首惠及多个国家的交响乐的话,那么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这首交响乐甜蜜的开场曲。”

“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代表巴基斯坦参会的穆哈迈德·萨利赫(Muhammad Saleh)也是备受关注的嘉宾。“巴基斯坦一直在寻求成为一头‘亚洲之虎’,虽然目前还只是个憧憬,但‘中巴经济走廊’于我们而言是个极好的机会”,萨利赫对澎湃新闻说,“如果能在能源、基础设施、电子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巴基斯坦也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新动力。”

三年来,“中巴经济走廊”的部分项目已陆续落地,中国为巴基斯坦贡献很多“最大”。

今年7月,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电站竣工投产,成为巴基斯坦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的绿色环保型电站,可满足当地1000万人口用电需求,有望填补巴基斯坦1/4的用电缺口。同在7月,中建三局中标拉合尔阿拉马·伊克巴勒国际机场改扩建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项目,将建成巴基斯坦最大的机场。9月,中国出口海外的第4座核电站——恰希玛核电4号机组竣工,标志着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同在9月,有美媒报道称,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最大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也将超前完工。

除了经济合作,近期,中巴高层领导人的会见也频繁周密。8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赴巴基斯坦出席巴独立70周年纪念活动,随后,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塔米娜和巴基斯坦外长阿西夫先后对中国进行访问。复旦大学南亚问题专家杜幼康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推进较快,已经进入早期收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中巴领导人接触,有利于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对经济走廊平稳建设很有必要。

“16+1”是中东欧国家自然选择

据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察,在当天的产业合作交流论坛中,参会的中东欧国家代表们表现活跃,积极描述在本国投资的优势。

当天参会的唯一一位女性代表——来自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府公共财政顾问博亚纳(Bojana Vasilijevic Poljasevic)的发言令人眼前一亮。博亚纳指出,波黑塞族共和国是通向欧盟市场的跳板,对外商在关税等方面的照顾、丰富而价优的自然、人力资源,都是波黑重要的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16+1”合作机制的推进,波黑塞族共和国希望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中国进一步在欧洲展开合作,并在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进一步拓广合作。她还提出,希望能够达成免签的机制,让中国老百姓方便前来游览。

拉脱维亚文茨皮尔斯自由港副首席执行官伊戈尔(Igors Udodovs)则表示,拉脱维亚有超过170个全球大型的物流公司,GDP增速每年达到4%以上,被称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经济特区之一。

“欧盟成员国身份保障了在我国投资的安全性,中国的优质产品在拉脱维亚可以通过铁路、港口、经济特区等进入欧洲市场,这就是拉脱维亚对中国的最大吸引之处”,伊戈尔对澎湃新闻表示。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建立了“16+1”合作机制,以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规划,迄今为止已是第五个年头。

不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近期也引发了欧盟的关注。“中国通过投资购买在欧盟的话语权”、“‘16+1’加速欧洲分裂”等言论也不绝于耳。

就在本月初,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巴黎参加驻外使节会议时,将中国描述成了导致欧洲影响力下降、欧盟内部离心倾向加大的根源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表示,这种转移矛盾、诿过于外的做法近年来在欧洲政治家中并不少见,表面上是拿欧洲一体化说事,真实考虑是担心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触动德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布局。

对此,伊戈尔对澎湃新闻表示,欧洲国家需要更多的合作框架,“16+1”的合作并不能分裂欧洲,与中国合作,达到双赢是自然选择。“虽然中拉目前没有大型的合作项目,但我们期待并急切渴望与中国成果合作”,伊戈尔说。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