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大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本科生最长可10年毕业

曹莫/济南时报
2017-09-26 16:41
教育家 >
字号

9月25日,由山东大学参与主办的2017年“蓝贝创客计划”IAEC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青岛高新区举行,来自美国硅谷、波士顿,法国巴黎,上海、济南、青岛5个赛区的6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同场竞技。记者从山大了解到,为了发展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基因,学校不但在2015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还在今年与青岛市和剑桥大学合作,在青岛校区建立了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山东大学9月1日刚实行的新版学籍管理规定提出,本科生休学创业最长可10年毕业。

想法如何变项目?新学院就要解决这事

创新创业想法如何落地成项目,企业与项目如何实现对接,高校团队与社会资源之间如何无障碍沟通,这是国际创新转化学院正在考虑的问题。

山大副校长胡金焱介绍,该学院首先要进行学科建设,打造专门的研究团队,从全球招聘引进人才,形成专家团队。教育是创新转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计划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未来还可能会设置招生方向;在对科学家的培养上,要让他们以转化为重点,将创新项目延伸到产业上;同时还要培养双创管理人才,胡金焱将这一人群称为“经纪人”。

“‘经纪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与科研人员和企业对接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成为创新与转化的桥梁。”山大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院长邹难介绍,“经纪人”的职能不是拿着企业需求列表和学校研发列表,去对照有没有合适的搭配,而是通过沟通和引导,让双方都能理解项目,向着共赢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说是一种“超级经纪人”。

此外,国际创新转化学院还承担着搭建创新转化联盟和平台,以及构建智库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服务。

学生可一次或多次休学创业,最长不超4年

据了解,山大目前正在打造三个平台、五个体系的创新创业环境。三个平台是双创教育平台、创客一条街和创业孵化园,胡金焱说,这是一种从普惠到小众再到个别的体系,学校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去实际创新创业,而是通过双创教育,培养学生身上的创新基因,让他们形成创新意识。“我们愿意让学生去‘玩’、去‘折腾’,但不一定都要成功,我们更注重这种经历。”

五大体系则是教育课程体系、训练平台、孵化体系、“导师+”体系和基金与项目的支撑提议。“以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种专业教学的辅助活动。”胡金焱说,他们把双创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要把“展台”变成“讲台”,把“展品”变为“产品”。

山大对学生创业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今年8月30日,该校发布了《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其中提到,“学生可一次或多次申请休学创业,但累计休学年限不得超过4年”。这一规定已于9月1日正式实行。

实际上,对所有学生来说,学校已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生可在标准学制的基础上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也就是说,9月1日起,本科生可推迟两年毕业也就是6年毕业,如果再申请休学创业(4年为上限),学生最长可以10年毕业。

胡金焱说,对于创业学生来说,可能一两年时间才刚摸到门道开始起步,如果时间太短未必能做出什么名堂;但如果休学时间太长,也不适合学校教育,所以4年应该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

●延伸阅读

在校热衷创业赛毕业反而“不敢”创

201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此后一年间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在一些具体设计方案中,可保留学籍的年限被细化为2至8年不等。

在对休学创业的态度上,南方不少省市拿出了很大诚意。去年6月,深圳出台政策,大学生休学创业和毕业后自主创业,创业场租补贴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50%,优秀项目可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

国家相关意见还提出,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为此,广西提出建立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高校教师每2年至少有2个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不过,具体到山东的情况,实际上在校生休学创业或毕业后创业的仍是少数,甚至在校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团队成员毕业也未必能坚定地走上创业之路。“参赛的创业团队,在毕业后未必还能继续维持,毕竟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再说,踏入社会后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也远比参赛时的单纯环境要复杂得多。”一名曾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山东籍参赛选手说,有时家庭环境压力等也是创业的障碍,尤其是以山东的“传统氛围”而言,父母可能觉得考公务员更好一些。

(原题为:《本科生休学创业最长可10年毕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