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波农民获救助后将义工当“主业”:领低保维持生计拒绝报酬

张冰、陈云松、王珍珍/浙江在线
2017-09-26 17:10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据浙江在线9月26日报道:“他真是个热心人,帮我挂号、取药,还送我到公交车站!”提起前天在宁波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卫生院的看病经历,已是耄耋之年的张爷爷,连声称赞那个帮他忙前忙后的小伙子。

张爷爷口中的“小伙子”叫娄逢理,今年已经44岁。这位家境并不好、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的农民,因为曾经受过他人恩惠,从2010年开始把义工当“主业”,志愿服务全年无休。

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帮忙照顾过的老人,累计超过200位。当地卫生院和敬老院把他当成“自己人”,一些孤寡老人视他为贴心人。

娄逢理骑车接送老人到医院看病。  本文图片均来自浙江新闻

做义工的低保户

今年初,尤永泉调任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伊始,有人告诉他,娄逢理已经在卫生院做义工多年。后来,尤永泉才得知,娄逢理本人心脏不好,干不动重体力活;妻子精神状态不稳定,需常年服药。加上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人在岔路镇租了间小房子。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低保救助外,妻子偶尔打零工可以挣些钱,每年还会收到一些热心人士的送来的财物。

提到娄逢理,当地居民都知道他乐于做好事,而且不要任何回报。但很多人不清楚,娄逢理一家四口,竟是靠低保维持日常生活。“家里生活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多精力做志愿服务?”每次听到这样的疑问,娄逢理总会笑着回答:我也曾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想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原来,娄逢理曾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身体一下子垮下来。也是机缘巧合,就在娄逢理意志越来越消沉的时候,宁波市学雷锋联合会会长吴在明得知了他的病情,帮忙联系了远在北京的“当代雷锋”孙茂芳,后者又邀请专家会诊,为娄逢理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两位热心人的帮助,让娄逢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他决定加入学雷锋队伍当中。娄逢理在去看病时注意到,一些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独自前往镇中心卫生院,来回奔波多有不便。从那时起,他开始到卫生院当起义工,帮老人楼上楼下跑腿,送他们到车站甚至直接送回家。

娄逢理为敬老院老人理发。

谢绝补偿的志愿者

3年前,娄逢理又开始到镇里的敬老院帮忙,替护工为老人量血压、喂饭、擦身体;每逢周四,他还会到县城的医院,帮忙维持秩序。娄逢理自己印制的“要帮忙找我,电话……”的名片,岔路镇很多老人都收到过。看病、买药、代购生活用品,每位老人的需求,娄逢理都认真记在本子上,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逐一完成。

“他基本每天都会到这里帮着干活,根本闲不下来,给我们帮了大忙。”提到娄逢理,岔路镇敬老院院长葛明贵挑起大拇指。他说,敬老院的70多位老人,日常生活只有6名工作人员照料。娄逢理到敬老院后,给每位老人准备了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老人每天的饮食、服药乃至大小便等各种数据,非常细心也非常有耐心。不仅如此,娄逢理还自费购买了电子血压计、刮胡刀、理发器等工具,对这些孤寡老人的照顾堪称无微不至。

一个月前,住在镇敬老院的葛老伯过世,对这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娄逢理已经坚持照顾了5年。敬老院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老人有4万多元存款,就想着把这笔钱交给娄逢理作为补偿,娄逢理拒绝了。

“我在网上学习过孙茂芳的先进事迹,他拒绝了一位老人赠送的四合院,说可以照顾老人一辈子,但不要老人一根草。”娄逢理说,自己受过孙茂芳老人帮助,在学雷锋过程中也要向他学习。

娄逢理照顾敬老院老人。

传递爱心的暖人事

这些年来,娄逢理从未中断过志愿服务,风雨无阻。爱心,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娄逢理奉献给社会,社会也在关注着他和他的家庭。

岔路镇敬老院院长葛明贵告诉记者,敬老院早就把娄逢理当成正式员工,他曾多次想以“补贴”的形式,给娄逢理一些报酬;也想过邀请他到敬老院正式入职,既可以挣工资补贴家用,也可以继续照顾老人。但娄逢理每次都是婉言谢绝,说夫妻俩够吃够喝,女儿在学校有免费午餐,他自己只想专心做志愿服务。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几年前,宁波一位热心人士得知,娄逢理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就主动与娄逢理的小女儿结对,每学期提供800元生活补助,还会时常寄来一些书本、零食等。岔路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近期也计划与他的大女儿结对,初步设想是除了每学期资助2000元,在平时也会关注小朋友的生活、学习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别人都说我傻,我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妻子又常年吃药。但是看到别人有难处,我还是会忍不住去帮一把。”娄逢理承认自己照顾家里太少,但如果哪天自己没有去做好事,心里就会觉得不踏实;如果没能给打电话求助的老人帮上忙,内心就会充满愧疚。他说,一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就觉得更要尽己所能,主动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原题为《宁波农民7年前获得救助 后半生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