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人货架进驻上海逾千家企业:自取零食饮料,扫码付费靠自觉

陈宁/劳动报
2017-09-27 10:05
浦江头条 >
字号

最近,沪上不少公司的茶水间或楼道都出现了一种开放式零食货架,上面放着薯片、饼干等常见零食,有的货架旁边还配有一个放饮料的冰柜。没有售货员,也没人在旁边监督,员工挑选商品全程自助,手机扫码付费全靠自觉。劳动报记者了解到,无人值守便利货架投放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外企、创业园和高级写字楼,大部分采用免费入驻或协议利益分成的模式,相当于把企业部分福利工作外包化。

开放式货架买单靠自觉

在位于长宁支路88号6楼的We+联合办公空间走道处,记者看到了一台高约一米左右的“猩便利”无人货架,货架上摆放着薯片、糖果、方便面等零食。在货架的最右上方,有一个二维码,记者扫描后便进入了一个虚拟货架,上面的商品和眼前货架上的相同,点击需要购买的商品付款后,记者便拿走了货架上的一包薯片,整个过程很简单。

记者在无人货架附近研究了一圈,货架上除了一个二维码没有任何其他标示,而周围也没有摄像头等装置。这意味着,在这台开放式货架上的所有消费行为,全靠自觉。据了解,这个联合办公空间今年5月开业,三个月后便入驻了无人货架,根据办公室里的员工反应,由于目前货架上的商品品类相对便利店较少,平常扫码购买的人并不多,大多以尝鲜为主。

据了解,今年夏天至今,沪上多个写字楼的茶水间、楼道里的无人货架数量已过千,粗略估计已接近3000个。其中,以互联网企业为主。

与企业合作方式有三种

一直以来,商家之间的斗争都是围绕着对消费者的抢夺:一个白领职工选择了骑共享单车去上班,那他在同一时间就不再需要网约车;选择了午餐叫外卖,就不会去餐厅里吃饭;选择网上购物,同一件商品就不去商场消费。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门店,本质上都是在瓜分消费者的24小时。

而一个白领职工在工作日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办公室——每天至少8小时。尤其是在工作节奏强度高的上海,职工在家里停留的时间十分有限,这就给了无人货架比拼的广阔空间。

劳动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些无人货架供应商和企业的合作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企业员工自费购买零食,零食货架提供商自负盈亏,企业不负责管理,也不收取场地费用;第二种是企业提供零食补贴,员工购买零食享受部分折扣;还有一种是企业总包的形式,由企业付费购买零食作为员工福利免费向员工提供。目前,无人货架供应商的主要收入均来自商品销售。

“无人值守便利货架在空间上离职场人士更近,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即时消费’服务。”魔盒Citybox市场部负责人陈皖婷表示,传统零售低毛利、重资产,而无人货架具有快速规模化的亮点,另一方面,它也给消费者和企业产生了新价值,入驻相对容易被接受。她指出,大部分无人货架采用免费入驻或协议利益分成的模式,相当于把企业福利工作外包化。可以减少HR和行政的工作精力,省去公司采购费用,给员工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性。

最大难题在于考验诚信

在创业者看来,无人值守的货架形式,最大优势在于节省了人力成本,一方面,它不必像便利店那样抢地段、付高昂租金,由于单个货架SKU少,可实现更灵活的采购补货,无需大量压货;在硬件上,也省去了自动贩卖机千元至万元不等的高成本。但目前阶段,这种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因为无人值守而带来的货物丢失问题,也就是无人货架供应商提到的货损率。

“我们在货架上有贴画,用了不同的宣传语提示大家要诚信付款,也在最新的架上加了一个摄像头,起个震慑作用。”小e微店CEO荣光向记者透露,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但他认为这个问题背后要对抗的是人性,“只要有人知道拿了东西可以不给钱而且没有后果,他就会扩散。”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大部分无人货架供应商提供的货损率均在3%-4%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100件商品,会有3到4件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损坏,或被盗取。在荣光看来,这个数字较项目启动初期接近10%已下降了不少。

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被质疑最多的问题就是盗损率,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挑战人性的生意,但荣光认为,只要把优质的企业资源抢到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因为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往往与员工素质直接挂钩。

同时,企业的规模还与销售额直接挂钩,不同于开在路边的便利店,无人货架覆盖的消费者十分有限,就是企业的全部员工,所以企业规模直接决定了货架的利用率,也成为单个货架是否能盈利的关键。

他说:“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地把所有优质的公司全部签下来。”

(原题为《无人货架进驻沪上逾千家企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