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家庭日| 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再难也要找回温暖和融洽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22-05-15 17:46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矛盾丛生的一家子人,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天天挤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关系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本轮疫情爆发后,我一直在心理科临床一线接诊各类患者,也看到许多家庭的愤怒哀乐。其中既有在隔离期矛盾加剧,闹得不可开交的家庭,也有家人之间感情变得更融洽的案例。”心理学博士,家庭治疗师刘亮表示。

华紫的儿子13岁,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怎么说话。疫情隔离开始的时候,夫妻俩和儿子在家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不顺眼。

“从他上中学开始,我们这个家就越来越冷漠。读书不上心,老师来告状,说了不听,急得我哭了好几次。他爸爸工作忙、脾气暴躁,没时间耐心管,喜欢用激将法,动不动就说儿子没出息,以后是失败者。”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三个人家中厮守,“像演出了一场狗血连续剧,起起伏伏、跌跌撞撞,现在看来剧情走向还不错,有点‘合家欢’的意思了。”

华紫说,最开始挺兴奋的,觉得老公有时间了,可以好好管孩子了,大家摩拳擦掌,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儿子的学业上。家庭关系的确变了,以前是冷冰冰,现在是火,动辄就烧得劈里啪啦。“后来,只要说孩子哪里不对,孩子就低着头,说‘都是我的错。’我开始害怕了。”

不敢再多管,可是问题还在,怎么办?周围的邻居带来了改变的契机。

自从划为防范区后,华紫和邻居们可以自由在小区活动。她发现有些父母会带着孩子一起跑步、快走。“儿子不能老躲在房间里,得让他有一个规范、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先不那么紧盯作业了,软磨硬泡劝儿子出来,每天全家一起打羽毛球一小时。

羽毛球是一个集体活动,吸引了周围邻居参加,大家玩得开心,交流也多了。“原来觉得我育儿很失败,现在才知道,别人也会为青春期孩子发愁,只是表面上不怎么说。互相唠叨唠叨,劝一劝,我对孩子也有了更多了解。现在的小孩确实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课业压力也比我们那时大,网络的吸引力也大,家里的关注、期望又高,遇到一点挫折,大人天天指责,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

以前看孩子浑身都是缺点的华紫和老公学着放下压力,反省自己,他们想一家人好好相处。家里气氛慢慢好了,安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儿子的精神状态。“每天一起出汗,聊聊天,孩子像个年轻人了,我们好像也更享受做父母的感觉了。”

是什么让家庭在宅家时鸡飞狗跳,又是什么让有些家庭能走出纷争,建立更融洽的家庭关系?

重塑家庭关系的秘笈有时藏在我们为之哭为之笑的电影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高分佳作《阳光小美女》就描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如何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发展出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关系。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有许多隔膜的普通家庭里,爸爸是不成功的成功学讲师,妈妈被家庭和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竭,爷爷因为吸毒被养老院赶出来,还满嘴脏话,舅舅失业,自杀未遂,青春期的哥哥9个月不跟家里说一句话,而小妹妹长相普通却渴望当选美国小姐。

因为妹妹要参加另一个城市的选美比赛,各怀心思的一家人开上一辆破车上路了。你瞧,家庭改变的契机首先藏在了空间和时间的亲密里——我们必须有机会在一起真正相处,而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各自为营

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在一起的结果可能是制造出更多冲突和碰撞,让每一个人更渴望离开彼此。要想重建融洽和亲密,转折往往发生在我们同心协力去面对彼此的脆弱,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爸爸陷入破产的边缘,舅舅的死对头拿走了他一直想要的奖金,梦想当空军的哥哥猝不及防地发现自己是色盲……大家开始倾听对方的无助,为各自不恰当的行为道歉,彼此隔阂的一家人在这辆破车中慢慢靠近:原来我们对对方有那么多成见,原来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面对生活的一个又一个打击,开始学习相互支持,放弃过去习惯的嘲笑、指责、批评和自我封闭。最让人惊叹的是,故事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在家庭这个避风港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变得更加真实,而不是盲目顺从社会文化对成功的规训和评判——“做你真正想做的,努力去飞。”

与《阳光小美女》用剧情推进冲突转化不同,心理治疗师们以更明确的观点呈现他们眼中家庭得以发生改变的人为原因。在《疫情期,为啥有的家庭相处更融洽了》一文中,刘亮总结了9条特点:

“大家会好好听对方把话讲完,试着去理解对方的意思和需要”;

“愿意真的换位思考,体会到底对方生活里的痛苦和快乐是什么”;

“愿意接受那些和自己原来认定的真理不一样的事情和想法”;

“能给生活娱乐、学习和工作都留出位置,在时间上给这些事划清界限,也能在空间和情感上尊重家人各自的隐私”;

“家人各归其位,各司其职,不越俎代庖手伸得太长去管别人的事”;

“愿意发自内心欣赏彼此的优点”;

“能接受彼此的情绪,也接纳‘我的家人有不高兴的权利’这一事实”;

“能直面彼此之间的冲突和需要;带着十足的诚意去彼此妥协,找大家都能接受的‘双边协议’”。

虽然孩子的成绩依然不见起色,但是华紫却觉得自己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路程,正在走向儿子的内心世界。“过去,虽然生活在一个家里,大家各忙各的,心离得挺远。现在,还是这个家,在一起时间多了,吵得多了,聊得也多了,你说奇妙吧?”

    责任编辑:杨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