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群围在“《蒙娜丽莎》”面前,恍若卢浮宫的情景再现

澎湃新闻记者 朱洁树
2017-09-28 13:3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地面是神秘的黑色镜面,天花板上流淌着辉煌的天顶画,人群围在一幅与达·芬奇《蒙娜丽莎》同名的作品前,恍若是卢浮宫的情景再现。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 于9月27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佛罗伦萨贝利尼家族的收藏与达·芬奇理想博物馆的作品为主,以6个世纪以来的459件作品展现了文艺复兴的辉煌历史和深远影响。在现场展示的大量署名大师工作坊、大师追随者,甚至某个画派风格的作品,让观众了解到文艺复兴大师对于整个绘画创作行业摧枯拉朽一般的影响力。当然对于展出的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真伪问题,现场也不乏争议。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展览现场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 展览的看点,包括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的作品聚首。现场这三位大师作品的真伪问题尽管不乏争议,但能够亲临现场,见证这种围观大师杰作的盛景,依然是一种令人难忘的体验。在现场展示的大量署名大师工作坊、大师追随者,甚至某个画派风格的作品,让观众了解到文艺复兴大师对于整个绘画创作行业摧枯拉朽一般的影响力。而20世纪以来诸多艺术家——包括杜尚、达利、博伊斯、安迪·沃霍尔——致敬古典大师的作品,更体现了文艺复兴三杰时至今日依然散发出的源源不绝的能量。

《最后的晚餐》安迪·沃霍尔,原版海报,1988,达·芬奇理想博物馆,现场翻拍

本次展览由贝利尼家族21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联合策划,分为三大板块,由七个独立的展厅组成。

入口处的大厅回荡着雄浑的古典音乐,地上增强现实(AR)技术制作的水潭影像会随着观众的脚步荡开涟漪,大屏幕上播放着佛罗伦萨和上海的景象,一个致敬古典艺术的展览被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气氛。

《L.H.O.O.Q.》,马歇尔·杜尚,法国,21 x 13.5厘米,现成品,1964

环绕大厅墙面的作品主要由达·芬奇理想博物馆提供,呈现了20世纪以来艺术家临摹、研究、致敬、借用达·芬奇的图像而创作的作品,例如马歇尔·杜尚的《L.H.O.O.Q》(俗称“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此外,安迪·沃霍尔、达利、博伊斯等艺术家的创作也位于这一创作序列之中。

《裸体乔康达》,达·芬奇工作室 ( 其执笔人为达·芬奇弟子萨莱) ,意大利,74.6 x 58厘米,板上油画,约1516年

除此以外,大厅里面最重要的是背靠背的两幅油画作品,其中之一便是16世纪的这幅《蒙娜丽莎》。在其背面是《裸体乔康达》,被认为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其执笔人为达·芬奇的弟子萨莱(Salai)。策展人沈其斌在开幕导览的时候介绍说萨莱是达·芬奇最喜爱的学生和情人,而这幅作品描绘的对象其实是年轻时候的蒙娜丽莎。“(它)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凝视的眼神既迷人且清澈,身体略向一侧倾斜,手的位置、画面的空间布局,以及塑像般的裸体展示……这会是一个人的肖像吗?”

达芬奇《蒙娜丽莎》(Mona·Lisa)法国巴黎卢浮宫收藏

《蒙娜丽莎》,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佚名追随者,意大利,81 x 52.5厘米,布面油画,16 世纪 喜马拉雅美术馆在展

早前在新天地展出的《早期蒙娜丽莎》

也许观众会绕回另一边再去重新审视《蒙娜丽莎》。这幅作品1950年在伦敦收购的,它被认为是达·芬奇的徒弟贝纳迪诺·路易尼的作品。沈其斌在导览的时候开玩笑说:这件作品的地位就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样,哪天卢浮宫的那件不再了,这件就会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

事实上,上海观众对于“蒙娜丽莎”并不陌生。就在去年,新天地举办过一个“早期蒙娜丽莎”大展,展出的是一个“更年轻、更美貌”的蒙娜丽莎,画中的女子有着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它于1913年被住在伦敦艾尔沃斯的收藏家收购,苏黎世的蒙娜丽莎基金会联合了许多专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历史学家,证明《早期蒙娜丽莎》确是出自达·芬奇之手。他们甚至还写了一本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带着这幅作品进行全球巡展。

正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的这幅《蒙娜丽莎》,也曾在东京、台北、夏威夷展出过。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在现场的标签上面,这幅《蒙娜丽莎》被归到另一位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的名下。这一定是标签弄错了,否则“拉斐尔的《蒙娜丽莎》”当仁不让应该是展览的最大噱头。(据悉,展览主办方已于次日及时发现并更改了标签,更换后的署名是: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佚名追随者。)

拉斐尔的蒙娜丽莎标签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时代距今已有6个世纪之久,达·芬奇等艺术巨匠,他们又是如此有名,甚至连忍者神龟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而对他们的研究往往也免不了掺杂着说笑和神话的成分,而所谓专家有时甚至也会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共识——甚至展签也可能会打架。除了享受文艺复兴时代的视觉盛宴,这个展览同样需要考验观众的眼力和判断力。

李奥纳多·达芬奇自画像( 根据李奥纳多原画创作)》,佚名,意大利,33.3 × 21.3厘米,纸张模本,1949 年之前

《达·芬奇自画像》,李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59x 44厘米,布面油画,1505 -1510
关于达·芬奇的谜团还不止这些。2008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的萨勒诺,卢卡尼亚古迹博物馆馆长Nicola Barbatelli发现了一幅达·芬奇的《自画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达·芬奇肖像只是一幅他自己的素描,因而,有报道称这幅自画像才让世人得以见识艺术家的真容。证实这幅画作真赝的证据源源不绝地在产生,而本次展览它也被带到了上海观众面前。

拉斐尔自画像 乌菲奇美术馆藏

《自画像》,拉斐尔·桑西,意大利,46.3 x 35.5厘米,木板油画,约1505年

展览里还有一幅拉斐尔的《自画像》。这幅作品最著名的版本是收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奇美术馆。本次展出的作品是在1984年一次国际会议上公诸于世的,其发现者是学者吉安·洛伦佐·梅里尼。

《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拉斐尔·桑西,意大利,51.2x37.7厘米,板上油画,1497 - 1499

另一幅拉斐尔的小尺幅作品《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充斥着用透视法画的柱子和柱顶,在圣凯瑟琳的衣服上有“RAPHAEL SAN”的签名。这件作品被私人收藏了数个世纪后,在1932年作为拉斐尔的作品而重见天日。

《朗弗兰奇的磨刀工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111x61x108厘米,高佛理那岩石,16 世纪

现场还有一件米开朗基罗的《朗弗兰奇的磨刀工人》,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这件作品是在2002年被意大利艾纳“科尔”大学古典考古学副教授芙拉维亚·奇萨确认是真迹并且对外公布的。

值得一提的是,传承了21代的古老的贝利尼家族,其正式开始大规模收藏却是从本次策展人路易吉·贝利尼的祖父开始的。贝利尼家族从18世纪开始从事古董生意,直至20世纪,老路易吉·贝利尼将家族生意发展至巅峰,他自己也逐渐开始了古董收藏。老路易吉·贝利尼在二战之后积极帮助佛罗伦萨的重建,他最大的功绩是出资重建了阿诺河上的三圣桥,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纪念章,纪念老路易吉·贝利尼的功绩。老路易吉去世之后,他的儿孙继承了这份家业,继续孜孜不倦地收藏古董艺术作品。因此,在展览中,很多作品也都有其传奇的发现故事。

三圣桥修建纪念章

例如一幅达·芬奇的素描,是贝利尼在一本书的夹页中发现的,画面上至今仍留有折叠过的痕迹。据悉,画面中描述的并非现实实景,达·芬奇笔下的骑士坐骑结合了非洲和欧洲马的不同特征,而画面中骑士所拿的枪,则是达·芬奇自己设计的一种可以伸缩的枪。

达·芬奇,《骑士》,素描,15世纪,贝利尼私人收藏

路易吉·贝利尼是一位眼光犀利独特的艺术鉴赏人,据他自己介绍,其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训练他分辨作品真赝的能力。在赝品泛滥的20世纪,收藏被低估的古代艺术珍品,需要独特的胆略和智慧,更需要面对争议的勇气。

在展览的现场,实际上令观众更加印象深刻的,是贝利尼家族身为收藏者对于古董艺术品的热忱。459件作品,散布在7个颇具规模的展厅之中,其中一些展厅甚至还原了贝利尼家族的生活起居空间,观众走入其中,像是在收藏家的宅邸做客,身边围绕的是海量的古董艺术品。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展览现场

《圣方济各接受耶稣五记》,乔瓦尼·德拉·罗比亚,16世纪初,贝利尼私人收藏

来自达·芬奇理想博物馆的藏品也是展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展览第三部分“神话与较量”(Myth & Rivairy)中,二十五个篇章详述了达·芬奇理想博物馆长期的研究成果:以错综复杂的线索,重新串联了三位文艺复兴巨匠彼此之间、与其各自追随者的脉络关系。最后部分以“达·芬奇与中国”结尾,展示作品中包括一幅画有中国的《达·芬奇的世界地图》的摹本。

画有中国的《达芬奇世界地图》,佚名,摹本,20世纪,达·芬奇理想博物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