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新中国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沈文敏/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7-10-01 08:13
直击现场 >
字号

今天,是共和国68周年华诞。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升国旗、唱国歌,对于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是值得纪念的事。说起国歌的作词作曲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五星红旗的设计过程和最初设计者,可能还鲜为人知。

地处上海虹口区的山阴路,不愧是条文化气息浓厚的街区,从这里走出过大名鼎鼎的文豪鲁迅、茅盾等,也走出过内山完造、赵家壁、谢旦如这样的文化名人。其实,除了这些名人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当年,他从山阴路上把五星红旗设计图案初稿寄往北京应征,最后被选定为国旗图案。

曾联松和国旗合影。

征稿参加设计五星红旗图案

今年是曾联松诞生百年的日子。1917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上海解放后,他到上海合作供销总社担任调研科长。“四人帮”粉碎后,恢复了他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职务,后又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常委。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在瑞安初中就读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星图案,奠定了基础。

那是1949年7月,金色的晨曦洒满上海虹口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刚刚上街的报纸上,一则征稿启事吸引了年轻的曾联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公开征集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

曾联松旧居前的牌子。

走过漫漫长夜,迎来旭日东升。早在学生时代就入党、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的曾联松,冒出了一个念头:我,要为新中国设计一面漂亮的国旗。

实在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热情和动力,推动成天与算盘和数字打交道的曾联松,拿起画笔和剪刀,来做这件看似应由艺术家操心的“国家大事”。

也许,正如曾联松自己所说,“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数不清多少个酷热难耐的不眠之夜,每当曾联松伴着熹微的晨光沉沉睡去之时,他的妻子都能从简陋的斗室里清扫出无数的废稿和剪碎的彩纸。

灵感总是姗姗来迟却又不期而至。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曾联松突然似有所悟——人们常说“盼星星,盼月亮”,中国共产党,不正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么?

又是一个清晨,当五星红旗的轮廓出现在案头,曾联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就是他心目中的新中国国旗。不过,一个多月后,当曾联松在报纸上看到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旗图案时,他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正是自己亲手设计的五星红旗吗?

正式成为了国旗

据资料显示,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公布后,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侨胞的应征稿纷纷“飞”往北京,共计有3012幅,足见当时老百姓和海外侨胞的热情。

当时国旗图案评选工作(包括国徽、国歌),是由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为副组长,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李立三、翦伯赞等成员组成的全国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后来,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知名人士也一起参加了评选。

1949年8月,政协筹备会在北京饭店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阅览室,将所收集到的应征设计图案进行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进行阅评。大家根据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及庄严、简洁的要求,逐个图案进行审阅。许多成员和专家经过仔细讨论,认为曾联松设计的图案“美丽大方、寓意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五角星中设计的镰刀、锤子,很容易让人有摹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大家觉得,不如删除,突出中国特征。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遴选出了38幅图案草图,编成了《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决定。

1949年9月23日,政协第一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时,委员们对38幅国旗草图进行了审阅,大家各抒已见,对曾联松设计的图案和另一张标有黄河的图案评价较高,但没有最后决定。

两天后,毛泽东主席邀请了文化艺术界45名知名的政协委员,对国旗、国歌、国徽等草图草案进行协商。座谈会上,大家比较一致地倾向于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毛泽东表示,可以把说明改一下,不说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要说五星红旗代表全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就正式成为了国旗。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全场30万群众一片欢腾。

开国大典上的升旗仪式。

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曾联松从1947年起就居住在虹口区的山阴路上,直到1999年10月19日逝世。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曾联松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情十分激动。观礼结束后,曾联松赋诗《赴京观礼》一首:“乘风秋日走燕台,香拥红旗桂蕊开;叨陪盛典粹英才,铠甲山河入画来……”表达了此时他的喜悦心情。同年11月,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信中说:“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折合现人民币500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时,曾联松再次受邀赴京参加国庆活动。1987年曾联松离休后,虽然有享受局级待遇,但他没有闲着,经常去部队和学校,为广大战士和青少年学生讲述自己的爱国经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建设好国家。

1997年,曾联松和香港访沪代表团一起合影留念。

“曾先生人非常低调,平时弄堂里进出,总是穿着兰卡其布的中山装,夹着个皮包。弄堂里的人很少知道他是我们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我是在小学五年级时,老师讲述课文时,我才发现曾先生是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曾在曾联松晚年时照顾过他的邻居沈美丽说,晚年的曾联松因病很少出门,要买什么东西总是在香烟纸上,用毛笔写上物品,自己就按照曾先生的需求,帮助其购买。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的前一天,曾联松将一面签有自己名字的国旗赠送给了邻居沈美丽。这面珍贵的国旗,沈美丽一直小心翼翼地用布包着珍藏了20年。

曾联松签名送给邻居的国旗。

68年后的今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每一个角落,并随着“天宫”“蛟龙”上天入海,伴着奥运健儿出征凯旋,成为人民共和国和56个民族、13亿华夏儿女的共同象征。(原标题:五星红旗设计稿,从这里寄往北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