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北仑河到鸭绿江:闪米特的海上漂流日记

2017-10-04 0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国内知名独木舟探险家闪米特(原名李华灿),于9月28日驾独木舟抵达辽宁东港,结其历时140天的环渡中国海岸线行程。(01:11)
闪米特

【编者按】曾以纯人力独木舟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湾海峡,成功完成黄河全程单人漂流的探险家闪米特,在今年面向长达1.8万公里的中国海岸线发起挑战。5月11日,他由位于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入海口出发,途经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8个省市自治区,最终在9月28日顺利抵达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成为世界上首位采用纯人力皮划艇环行中国海岸线的探险家。

在辽宁东港市的鸭绿江口国家湿地观鸟园登陆上岸。本文均为 闪米特 供图

回顾这段长达140天的海上漂流,闪米特表示,因为地域及时间跨度大,海况复杂且天气多变,整个过程可用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来形容。比如,在防城港起航次日,在北部湾遭遇雷暴侵袭,不得不跳入海中躲过一劫;从舟山群岛划往上海,时值 8 月酷暑,暴晒之下皮划艇内温度超过 60 度,身体耐受力濒临极限;而在经过中国最为繁忙的洋山港航道时,50 多公里的航段耗费 9 个多小时才得以通过……类似的艰险、困难处境不胜枚举。

但闪米特也提到此次挑战对于他个人的意义,“我需要用行动再次证明,我是一个走在路上的探险者,而不单纯是一个曾经创造过探险辉煌的人。”按照计划,明年他将会继续海洋独木舟探险活动,考虑前往越南,继续环西太平洋的下一航段。而在越南之后,他还有穿行日本、俄罗斯海岸线以及横渡白令海峡的计划,最终目标是走完西太平洋全线海域的,打破日本探险家八幡晓在亚洲的一万公里独木舟探险纪录。

以下为闪米特在环中国海漂流期间留下的部分文字记录。

下水点附近立有大清国一号界碑

防城港:礁石迷阵

独木舟海上漂流,核心技术在于规避风险。有一组数据最能体现探险者个人实力,那就是海岸线实际长度与探险者划行长度的差值。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沿着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划行才是安全的选择。如果为了缩短距离,远离海岸,尽量拉直线划行,风险会成倍翻升。

毕竟,我使用的是一种最原始的工具,哪怕是用现代工艺制成,靠纯人力前行的独木舟,在浩瀚大海之中,依然摆脱不了它的原始属性。

从万尾金滩到企沙镇的海岸线长度是130公里,我尽量划直线,最终GPS轨迹显示,我用43公里的划行数据,完成了这段130公里的海岸线。130公里VS 43公里,差值是87公里。没有非常精确的方向判别能力,一般人划不出这么直的距离。

划了7公里后,到达白龙台海湾岬角地带。天气闷热,云层的变化隐隐有变天之势。观察海况,岬角外面的海面上,有一大片暗礁和明礁地带。隐隐约约露出水面的礁石,显出一副狰狞之态,排布之势仿若一个礁石迷阵。在这个大礁石区的最外侧,有一个红色的灯塔,其颜色和样式跟我最初练习独木舟时,经常登陆的一个荒岛灯塔比较像。那个荒岛名叫白排岛,我曾数次划着独木舟甚至游泳造访过。这个一模一样的灯塔,勾起了我数不尽的回忆。

对于船只而言,大礁石区非常危险。相对来说,我的独木舟会比较安全。毕竟它吃水浅,而且反应灵活,理论上应该能够应付。

在划向企沙镇的途中,遭遇突如其来的雷暴,闪米特不得不跳入海水躲避了半小时

我自信地划进这个迷阵之中,逐渐发现暗礁的密度,远比想象中大。水底地形非常复杂,有些地方深不见底,有些水就很浅。海底凹凸的礁石上,长满了各种蚝和形形色色的贝壳类海洋生物,目测海底礁石离水面不到半米深。水很清,低头看着海底礁石划行,心底竟生出一种害怕之感。

尽管独木舟的吃水深度只有20cm,但航行在上面,清晰可见的礁石,还是让人有随时可能触礁的担忧。就像开车,不断通过高度很低的限高杆,总担心会撞上。在大海茫茫之中,如果独木舟被暗礁撞毁,真是求救无门!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岬角的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灯塔,并且距离山顶灯塔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人们还要另外立一座灯塔在水面上。

在同一个地方,并列建两个灯塔来警示船只,这是我在过往10年的海洋探险中,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有经验的人,仅仅通过这两个灯塔,就能判断这个地方的海况极不正常,不会贸然带领船只进入。然而,我在这个礁石迷阵中划行不久后,发现在迷阵深处赫然孤零零地停着一条渔船,岬角尽头有一个非常小的凹地,三面环山,其中一侧面向礁石迷阵的小坡上,居然有建筑物。

根据长期海上探险经验判断,能够把一条渔船开进这个礁石迷阵中,技术非常不简单。渔船的船体长8至9米,吃水不算深,但加上发动机,也需要最少1.5米以上的水深才能通行。不然,发动机碰撞到暗礁上就完蛋了。外面的船只,估计也不敢进入礁石迷阵中来救援。除非是另一个对迷阵足够了解,经验丰富的老手才有可能施与援手吧。我不得不敬佩这位不知身在何处的船老大,真是艺高人胆大。

礁石迷阵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了我的预计。因为裸露出海面和暗藏于海底的礁石状况,并不是静态的,随着每天每月的潮汐变化,眼前所见的迷阵永远都不重样。现在是早上9点,祖国最西端的海岸线,也是我身处的区域,正在涨潮。再过两三个小时后,能看见很多大大小小的低矮明礁,随着水位的上升,慢慢沉入海底,变成不可见的暗礁。礁石地带的水底下,是弯弯曲曲动态变化的水道。肉眼不可见,只是你的经验在你脑海里,绘制了一幅动态的水流图。

在海洋中行进

万山群岛:中国的马尔代夫?

我仍在一桨一桨前行,尽量远离曲曲折折的海岸线,试图将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拉直线用六、七千公里划完。原本计划是用2017、2018两年分段折腾完,但考虑到洋流和季候风等诸多因素影响,最终还是决定一次性搞定。另一个原因是,早点划完,我好去早点去爬雪山。

中国海岸线,除了台湾地区,实际上经过11个省市自治区,如果采用横渡海峡(如渤海海峡和琼州海峡)或跳岛穿越模式,那就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航程,无需经过河北和天津,划完8省1市,就算完成了。

5月底6月初的南中国海岸线上,从琼州海峡开始,强劲的西向洋流开始和独木舟较劲。这对于我自西向东的航向来说,完全是逆水行舟。我曾一遍遍地向很多人解释,如果你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那么大海上就永远不存在“漂流”这回事。

洋流千变万化,有顺有逆,如果你身处逆流之中,何来“漂”之说。往后倒着漂是可以,那也意味着,你也许永远到不了目的地。真正要完成一条确定的航线,你只能紧盯指南球,不断用船桨划行来纠正航向,朝着固定的目的地出发,不论顺流与逆流。

在到达汕头之前,整个航程都很艰苦。经过雷州湾的时候,曾被浅水巨浪卷走了部分行李,还好新寮镇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大哥,用他的渔船,帮我从海中捞起来了。经过乾塘镇的时候,遭遇龙卷风。一条在海中逃避龙卷风的渔船,在危难之际,停船把我连人带艇捞上去,躲过了一劫,非常感谢搭救的女船长。水上人对同样在水里活动的人,非常友善,除了会让我蹭饭,也会免费让我留宿在他们家里。

对于纯人力独木舟而言,整个中国海岸线上,有三个最具难度的段落,它们分别是:万山群岛岛链穿越、从长江口的舟山群岛横渡到上海、渤海海峡横渡。其中,万山群岛之所以难,是因为它在珠江口附近,伶仃洋的西岸是澳门,东岸是香港。虽然我手上有港澳通行证,但因驾独木舟,无法从水上合法进入澳门和香港。这导致环中国海岸线的路线,不得不从远离大陆的万山群岛岛链中穿过去,航线因而变成:万山岛-庙湾岛-担干岛-大鹏半岛。

夜晚选择安全的营地扎帐

庙湾岛是靠近公海的一个岛屿,远离海岸线超过100里。在1980年代,香港赌博电影流行的时候,那些巴拿马注册的香港赌船,就是在开出庙湾岛后,驶入公海进行赌博的。庙湾一带海域,洋流情况非常复杂。珠江水汇入大海形成的洋流,伶仃洋湾区的潮汐洋流,5月的东南风,在庙湾岛与北尖岛之间狭窄海峡地带,形成加速效应的洋流……多股洋流在这里碰撞后,将这片海域变成了一个恐怖的鬼门关。如果不是经常在这片海域出没,经验丰富的船夫,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把快艇开到这里来。即使那些被大船送到庙湾岛观光的游客,通常有半数人,都会被这片海域的风浪,颠簸到呕吐。

尽管庙湾岛被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能轻松享受船旅的乘客却不多。大面积的呕吐,让人们对这片海域产生了敬畏之情。

担干岛是一个似扁担形状的长条状岛屿,它的东边是东沙群岛。担干岛上的武警小哥告诉我,这里是南中国海的最前线,所以必须立刻查我身份证。

本来以为只是例行的边防检查,不料武警小哥还专门给我上了一节海岛安全课,千叮万嘱后给我派发了海岛安全宣传资料,让我感觉这根本就不是一位武警,赤裸裸一个小奶爸。

从珠海的担干岛到深圳的大鹏半岛,可以说是整个广东段的难点。中间没有任何陆地和岛屿,超过55公里跨度的茫茫大海,对于纯人力独木舟来说,是一个超级大挑战。我当时的实际划行距离超过了55公里,因为如果划直线,就进入了香港水域,属于非法行为。划行的过程中,左侧一直能看到香港的岛屿,很近,但就是不能靠近,更不能靠岸。

海上的落日

粤东沿海:妈祖与井神

粤东地区海域,没有比较大的岛屿。像龟龄岛这样巴掌大的岛,在这里已经算大岛了。但不管岛上的妈祖庙规模多小,对于渔民而言,岛上妈祖庙的灵性,都要比陆地上的妈祖庙强。

粤东地区除了信仰妈祖外,还信仰井神。这里的井神跟妈祖基本上是一体的。就像你在城市里,只要看见一家麦当劳,附近多半会有肯德基。在这里,只要你看见一座妈祖庙,附近必然会有一个井神。

信奉妈祖的渔民,拜祭的井神是“日井神”。神奇的是,同样在海上出没的北欧瑞典、挪威、芬兰,以及在北海对岸,处于相同纬度的苏格兰,信奉的德鲁伊教,同样也是拜祭井神。唯一区别在于,信仰德鲁伊教的北欧人,拜祭的是“月井”。日与月,多么神秘的遥相呼应。

在21世纪的今天,不管是中国海岸线上信奉妈祖的渔民,还是北欧大陆上,不再以海盗为职业,信奉德鲁伊教的北欧人,他们开的都是现代化的船。而我使用的依然是几千年以前人类发明的独木舟。独木舟航行要危险得多,这是所有遇到的水上人对我另眼相看、善待有加的原因,也是我选择了同时信仰妈祖和德鲁伊的原因。

愿妈祖的日井,和德鲁伊的月井,保佑我平安完成中国海岸线。

穿过福建海域

从漳州到宁德:沿着黑潮行进

我的独木舟,底部厚度是3毫米,这比指甲稍厚的距离,就是我与大海之间的屏障。茫茫大海之中,风一样跃过波浪的感觉、拼尽全力后大汗淋漓的疲惫感、一秒一秒突破自己界限的感觉,都让我迷恋。

触摸近在咫尺的这片广袤无垠的海洋,让我感觉到自己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人生得以透过海洋向外部伸展。

每次划完一段航线,我就会把航迹标成红色。看到地图上的中国海岸线又变红一段,就感觉到自己的账户里多了一笔巨款般喜悦。这次变红的,是福建省。这里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亲切的渔民和爱凑热闹的大爷大婶。从接近福建省的广东汕头地区开始,受到西太平洋黑潮的影响,北向洋流速度逐渐加快。我开始有那么点“漂”的感觉了。洋流的变化,使得我每日的划行距离产生大幅攀升。从粤西地区的每天30来公里,到粤东地区的每天40多公里,再到从汕头开始的航程以及整个福建省,增加为每天60公里左右。

因为南风助力,汕头以后基本顺风顺流,不但航程距离增加,辛苦程度也大大降低。 回想起在粤西海域时,5月的东南风形成逆风,加上珠江汇流大海的影响,划行相当艰苦。

这前后之变化虽然提前就了然于心,但看到自己对水文情况的把握,一一得以验证,心里还很高兴,也对后续行程多了些自信。

为了补充蛋白质,沙滩野炊成为日常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自北向南划,从辽宁划到广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说实话,以我对海岸线水文情况的研究,让我在5个月内反向划行完成海岸线,我信心不是很大。探险,是一门专业的综合学科,任何短板,都有可能导致活动失败或者命丧大海。

从粤东汕头地区开始到福建全省,靠岸慢慢变得困难。在这段海岸线,漂亮的沙滩几乎都被圈起来成了旅游景点。在粤东地区的旅游景点靠岸,往往会被景区保安驱赶。在福建旅游景点的沙滩靠岸,保安则会直接踢打独木舟以示警戒。

我不得不更加小心地选择上岸点。有些地方,我会避免靠近,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毕竟福建地理位置特殊,沿海军事设施比其他沿海省份多也正常。

我更多地选择了在渔港靠岸。但因为是禁渔期,渔港里密密麻麻挤满了船,独木舟划进去也不容易。有时候,我在下午两三点就会靠岸。虽然还没划完预定的航程,但只要看见一个不错的靠岸点,我就会提前终止行程,上岸扎营,以免在原定靠岸点无法顺利靠岸。

毕竟,无论攻略做得多么细致,每一个站点对我来说,都是未曾到达过的地方。赌一把的话,风险太大。

拖着小艇入水

浙江沿海:与淤泥斗争,等待涨潮

我到达浙江的第一站是温州市一个长长的半岛小镇,霞关镇。

从福建进入浙江,意味着我离开了台湾海峡西海岸地带,由黑潮产生的北向洋流明显减弱了,但依然是顺流。这顺流,到底是减弱之后的黑潮,还是仅仅因为顺风所产生的洋流和助力,没有办法很清楚地判断。总之,从浙江段开始,虽然每天航程依然能接近60公里,但划独木舟的强度和艰苦程度,比福建段高了很多。

在无边夜色中划行,音灭声消,燥热全无。

宽容的夜色,遮掩了浑浊的海水,四周是一片辽阔的黑暗。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在暗夜的大海中划行。出发前,德国探险家Freya就曾好意劝告我,如无必要,绝对不要夜航!但她不知道,中国真的比非洲热呀!

如果单纯从地图上来看,很多人会觉得浙江的海岸线长度和江苏差不多,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浙江沿海的山和半岛居多,半岛地形的曲折海岸线令海岸线总长度增加,悬崖峭壁的地理地貌,亦增加了独木舟靠岸的难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开始根据地形来更换座驾——使用折叠独木舟。

框架结构的折叠艇,可以让我在靠岸后,拆卸装包,背起来爬过山坡,去到公路与妻子羚羊会合。如果想借鉴在福建省的靠岸经验,尽量找渔港靠岸,也不是很容易。因为浙江海湾少,适合做渔港的地方并不多。

为了避开山的阻隔,很多渔港都建在河口,但河口泥沙多,加上潮汐落差大,受退潮影响,渔港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水的。船只只能搁浅在淤泥上。每天只有两次时间极短的涨潮期,渔船可以趁机摆脱淤泥,出海打鱼。打完鱼归港的渔船,如果没有正好在涨潮时回港,也只能停在离渔港几公里处有水的地方,耐心等待涨潮。

退潮了

海水和湖水最大的区别在于“潮汐”。这也是大海的魅力和可怕之处。虽然整个海岸线上都有潮汐,但毫无疑问的是,浙江海岸线上的潮汐非常不一般。首先是潮汐水位的落差。广西、广东和福建段,大部分地区的潮汐落差都在2米多,最高也就接近3米。

3米的潮汐落差,相当于涨潮和退潮的水位落差,也就是一层楼的高度。而浙江段的潮汐,很多地方居然高达4米,这潮汐水位落差,已经相当于两个标准游泳池的深度了。

这里潮汐变化多端。我之前经过的三个省份,整个广西包括北部湾,还有广东、福建,不同地方的潮汐都是随着距离而缓慢变化。只有一个例外:广东和广西之间,由于北部湾与南海相隔了一个琼州海峡,导致琼州海峡两端虽然距离不远,但大潮汐的时间点相差较大。

浙江海岸线却和前面三个省份迥然不同。相隔两天行程的下水点,其潮汐变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一不小心用上一站的潮汐数据作为参照,以为可以多划两个小时,以便多完成点距离,没想到上岸的时候,岸边已经完全退潮,露出了大片泥滩,让人不得不拖着船在深深的淤泥中挣扎靠岸。

在嵩家港靠港时,刚好遇到退潮,离港口一公里远独木舟就被搁浅了。周围是带着死鱼腐烂恶臭的稀烂黑泥,我没有办法进港,也没有办法离开此处,只好老老实实呆在艇上。一直等到半夜11点,涨潮之后的海水重新把独木舟托起来后,才成功靠岸。在腐尸般恶臭的泥滩上,足足呆了6小时,饿了一整天后的我,也没有任何食欲。

吸收了嵩家港的教训,到达浦坝港镇时,我放弃了从渔港上岸,而是选择了渔港东边几公里远的一个地方,很小但看上去像海滩的地点。靠近海湾,果然是一个小沙滩,不到一百米长,左边是一条水泥渠道,是浦坝港向大海排污的管道。沙滩三面峭壁,有一条陡峭的山路可以爬上去,但杠艇上去却不太现实。

羚羊早早在来到海湾等待,就在我头顶几十米高的地方。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把已经没有电的摄像机交给羚羊回镇里充电,我自己就地扎营。心想到了宁波附近,情况应该会改善。宁波在钱塘江口,有不少海滩。虽然海水依然浑浊,靠岸应该不会困难。

闪米特的妻子羚羊在约定上岸地点等待

上海:检修,换艇

今年的夏季真是可怕。每天在大海划行,毫无遮蔽,烈日骄阳下,总觉得自己会被晒融成一滩水。上海也是前所未有的炎热。我的折叠艇是黑色的,非常吸热,暴晒几个小时后,金属框架摸起来都烫手。

在我到达上海芦潮港后,Tyrell安排工程师,帮我检修了折叠艇,更换了脚踏和舱盖栓,重新配了新桨,因为旧的已经裂开了。我用的这台小艇是知名独木舟生产商epic出品,艇和桨都是世界顶级品质,只是未曾想到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这次环海能够如此快速和安全,也全赖它的高品质。

收起折叠艇,重新换上epic硬艇,速度立马上来了。我趁着夜色出发,黑白颠倒地行进,借此避开酷热天气。

渤海湾:宁静的渔港与美味的海鲜

前些日到烟台的时候,接受了好友力嘉的邀请,狂吃了烟台海鲜,味道挺棒的。在他们夫妻俩的目送中下水,突然觉得还有点不舍得烟台。

威海-烟台-蓬莱,这条线划得比较有意思。特别是烟台到蓬莱,风和洋流的方向正好相反,在两股力量的冲击之下,大海好像发生了轻微地震。又像是受到了白胡子的震震果实影响,浪花通过独木舟不断按摩我的大腿,麻酥酥的。

到蓬莱时,再次看到蓬莱的八仙过海,感触好大。想起六年前和亚凡一起横渡渤海海峡时,曾经在这里照相留念。这次没有计划横渡渤海海峡,6年前已经完成的这项纪录,暂时没有人打破,那就让它成为环中国海岸线的一部分吧。

我从6年前横渡渤海海峡终站大连港上岸,接着出发,进入了行程中的最后一段线路:辽东半岛。

在山东海阳市上岸时,被群众围观。有位脑洞很大的大爷问,“你这个东西会飞吗?”

之前,大家肯定的跟我说,这里可以看到黄渤海分界线,甚至设了一个看分界线的旅游景点在半山。关于何时能看到,为什么能看到,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黄渤海分界线,我想在日后写篇长文来分析一下。山东一路的顺风顺流,让我有点不习惯大连的风浪了。我在星海广场上岸,庆幸的是,看到了极美的夜色。

大连金石滩的海水不比星海广场的漂亮,但是沙滩要大气得多,可以容纳的人数,是星海广场的数倍。这里的风浪很适合玩风帆和冲浪,可惜并没见人玩。作为单列市的大连,经济虽然发达,在娱乐方面似乎还比较单调。

很多人看见皮划艇,都很好奇,总要凑上来问一句:“小伙,这是什么呀?。

“皮划艇,你要试试吗?”每次这样一反问,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过了金石滩后,因为风浪太大,我设计了一段比较短的航线,目的地是20公里开外的成山角。忍不住想在这里多停留一下,因为过了大连的成山角,后面的航段,再也不会有蓝色的大海。

在大连的县级市庄河市,有位渔民大哥跟我聊了聊。

老闪:我划到舟山的时候,舟山人说,全国只有舟山的海鲜最正宗,其他地方的都不行。

渔民:那不行的,海鲜最好吃还是大连的。

老闪:后来我去烟台,朋友说他们烟台海鲜是味道最好的。

渔民:那不行那不行,海鲜都是大连的最好。

嗯,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乡。

老闪:那不行的,还是我们珠海的海鲜最好吃。

在滩涂中艰难行进

獐岛:最后一段滩涂

浙江、江苏和辽宁的滩涂地貌是此行所见风景中最让我感到刻骨铭心的。虽然有这方面的地貌知识,但当你真正去到海边,面临十几里地的烂泥滩无法下水和靠岸,需要耐心等待涨潮才有可能划行时,那种大自然的力量,对人的缓慢折磨,会让人觉得“人定胜天”这句话,有点可笑。

辽宁省最后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属于滩涂地貌,和江苏差不多。一旦退潮,海边十几里地都是烂泥滩,船几乎不可能进出。我上一次在庄河靠岸时,下午两点就到达了目的地,但足足干等了四个小时,涨潮的潮水才把我送到岸边。

我的行进路线是庄河市-丹东菩萨庙镇-獐岛。獐岛,又叫小鹿岛,隶属于丹东县级市东港辖区,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到了这里便来到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最后一个岛屿。

同样是边境小城,中朝边境的东港市,比我此行的出发点,即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市政管理更严格。首先,这里动不动就没有信号,其次,就连普通的渔港都有保安驻守,他们不允许皮划艇靠近。我只好从泥滩下水。一天后,我将会来到中国最北端的零海岸泥螺滩,就像之前计划的一样,终于赶在北方的冬季季候风到来之前抵达终点,顺利完成环中国海岸线的全部航段。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