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坚守者|塞罕坝护林员张振江:每天巡山12公里,已离不开

澎湃新闻记者 王哿 发自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
2017-10-07 13:17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塞罕坝巡护林人员张振江:每天巡林步行3万余步。编辑 龙景(02:11)
59岁的张振江即将退休,但他的手机微信计步器仍显示每天3万多步,他是一位穿梭在林子里的护林员,自工作起就很少有时间休假。

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张振江的工作就是每天沿着3万余亩责任林区边界巡山、防火。

张振江正在他所负责的林区巡山。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王哿

三代人守护林场

10月5日下午2点左右,正在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附近巡山的张振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的责任林区叫“裤裆沟”,植被主要是落叶松,巡视的对象是违规进山、非法放牧、砍林毁林和非法狩猎的人。

在这片区域,张振江每天上、下午必须要各巡视一圈,路途大约为12公里左右。

张振江一身工作服,手臂戴标有防火检查字样的红袖标,走起路来矫健稳重,强壮的身板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年近六旬的老翁。

1958年,不满一岁的张振江跟随父母来到塞罕坝,此后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的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同样是接了父辈的班,在各个林场从事着相关工种的工作。除了自己的一儿一女外,其余的侄子侄女大部分留在林场工作,成为“林三代”。

“由于林场安置政策问题,我的子女并没有留在这里工作,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他们回来为塞罕坝做贡献,这里是家,一定会比外边好。”张振江说。

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的父母依然住在塞罕坝林场分配的安置房里,张振江负责照顾,退休的妻子回到围场县城与儿子共同生活,女儿已出嫁,在承德市一家医院当护士。

“老人们希望每天看到这片林子,我就在这照顾他们。”张振江称,这些年除春节外基本没有休过假,父母在身边能够天天看到也比较放心,等退休后还要留下来照顾他们。

“生活了大半辈子,离不开了”

“我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感情太深了,我也离不开这了。”在进山的路上,张振江向澎湃新闻回忆起他与林场的故事。

他的父亲张义从部队转业到河北承德的粮油店工作,1958年通过招工带着妻子和孩子到了塞罕坝,当上了一名林场司机,负责运输幼苗和油料,他们一家就住在了单位分配的一间半土坯房里。后来,张振江的母亲也在林场做些杂活儿。

张振江在塞罕坝林场度过了他的小学和初中时代。

1976年,根据当时林场的政策,在外就读高中的张振江毕业后成为林场修理厂的一名学徒,每天跟着师傅学习机动车配件的清洗和维修。

三年后,张振江学有所成,已能够单独完成修理任务,很快就成了修理厂的主力。

“当时作为林场职工的父母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工作,别惹事,从上班到现在没出现过一次差错。”张振江说。

1981年,张振江与小时候前后院住着的姑娘结了婚。妻子和他在一个修理厂工作,是厂里唯一的女电焊工。

婚后,他们住在单位分配的平房里,过着幸福安稳的日子,一起上班,一起下班。随后,女儿、儿子相继出生。

那些年,塞罕坝林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差。“那时候冬季的雪非常大,去一趟围场县城都很不方便,单位的拖拉机上下坝的时候都需要链轨车去拉,平时吃的就是土豆、莜面。”张振江向澎湃新闻描述。

后来,修理厂实行了承包制,张振江和几个工友掌握修理技术,便接了这摊子。几年后,由于林场调整,修理厂解散,张振江的妻子办理了退休手续,搬回到围城县城的职工家属楼,他则被重新安置到林场的扑火队负责修理扑火械具,继续留在林场工作。

但由于年龄原因,两年后,张振江的工作岗位再次出现变动。

2006年,张振江被“下放”到了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成为该营林区的一位护林员。主要负责整个营林区的防火寻道工作。

这段时间,张振江非常忙,每天就是在路上巡查,无数次的向过往车辆举起标有防火字样的小黄旗,加班的时候早晨6点就得到岗,直到下午7点才能下班。

十年后,由于林场巡山人员人手不够,张振江又被安排到了现在的岗位。

下班后,张振江回到家中帮着80多岁的父母做饭。

八旬父母退休后也未离开

再有3个月,张振江就要退休了。

“我现在的工资5千多,媳妇退休金也有3千多,日子过的很开心。”张振江笑着说。

张振江的父母被安置在离总场场部不远处一栋联排二层小楼里。

每天早起,张振江为父母做好饭,然后再去上班,中午父母自己简单吃一点,等到晚上下班,张振江再会为父母变着花样做好吃的。

10月5日下午5点半,澎湃新闻记者跟随张振江回到家见到了他80多岁的父母,老两口身体还算硬朗,正坐在屋子里看电视,嘴里不时还在念叨着什么。见到记者进屋,张振江的父亲起身与记者握手问候。

张振江的父母自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后,并没有去住林场在围场县城的职工家属楼,继续留在塞罕坝生活,“住在这里习惯了,哪也不想去了,看着这片绿油油的林子心情舒畅。”张振江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

张振江走到厨房发现,包好的饺子已经准备下锅。“这是他们老两口下午包的,他们是怕我上班辛苦。”张振江边烧水边说。

中秋节中午,由于时间紧,张振江在营林区吃了午饭,下班后,他急忙回家为父母做了炖排骨、炒了菜,陪着二老过了节。

张振江的父母向澎湃新闻记者讲到了刚来塞罕坝时的艰苦,讲到了现在生活条件的好转,对比下,他们都很感慨。

“大哥、三弟、四弟这个时候都很忙,他们也会抽空过来陪陪老人。春节的时候,我们这一大家子都会来父母这里聚聚,陪陪他们,谈谈家庭,谈谈工作,其乐融融。”张振江说,“既然二老不愿意去县城的家属楼住,我就准备退休后在这一直陪着他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