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梦·申城美|熊健:心里住着一座理想城市的规划者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2017-10-09 07: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下千根线、中间一根针”,在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这句话恰当概括了秘书处的工作特点。

2014年5月,上海正式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称“上海2040”)编制工作,这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规,关乎上海城市未来25年发展,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为推进这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共有40个团队参与战略议题研究,上海市政府22个委办局开展专项规划,16个区政府同步推进,4家编制单位联合编制最终成果。工作团队众多、人员队伍庞大,如何协调便成为一大难题。

为此,上海市总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专门成立秘书处和战略研究、专项规划、公众参与、区县联络等4个工作小组,其中,秘书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上海市规土局总规处处长熊健兼任负责人。

在数年时间里,熊健带领团队为这份工作倾注了无数心血。如今回忆,她说那是既感到幸运,又倍觉压力的一段时光。

熊健(右一)工作中。 周馨 图

幸运与压力

“我是一个幸运儿。”身为规划工作者,回忆参与编制“上海2040”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熊健首先谈及的是幸运二字。

确实,从时间上看,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上海2040”可能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上海最后一次从全局层面对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

用熊健自己的话来说,参与编制,“就像走进了一座思想的宝库”。“上海2040”的编制举全市之力,凝聚着众多政府部门、大量专业团队、无数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

但压力也不言而喻。熊健说,上海规划管理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是压在她身上的重担。

熊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规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对总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之相比,规划工作实际还存在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国内外大都市在规划工作方面有很多的创新和实践,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借鉴,结合上海实际去转化运用。为此,熊健组织秘书处编译了十余个全球顶级的城市总体编制,厚厚一摞本子始终放在案头,学习参考。

“之所以坚持这份事业二十多年,是因为规划工作充满了压力和挑战,每一次的任务都不相同,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她说。

熊健带领秘书处编译国际大城市的规划。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绣花功夫推进工作

出生于1971年的熊健,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担任总规处处长之前,她历任过徐汇区规划局建管科科长、市规划局规划处副处长、市规土局详规处副处长、信访办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这些岗位专业方向相互迥异、工作重心相去甚远,但熊健总能走出一条新路,干得有声有色。同事评价说,熊健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女性的细腻、精致,用绣花态度推进各项工作。

“上海2040”编制中,第一次秘书处碰头会,面对少数同志迷茫和疑虑,熊健布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的指示要求。

“只有我们秘书处首先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才能协调带动其他团队抓好贯彻落实”,熊健说,事实也证明,后来的工作中大家没有走弯路。

秘书处对上承接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国家相关部委,横向协调市政府40个委办局和16个区,对下指导各研究团队,对外还要负责大量的社会沟通联络工作。一针穿千线,如何理清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是熊健和她的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项目化管理方法,被她运用到了秘书处的工作中:根据工作职能细化责任区分,量化工作目标、人员投入和成果产出;根据项目时限划分工作阶段、倒推工作节点,设立项目里程碑。

项目化管理的背后,需要熟悉、掌握各个团队工作方式、内容、进程。每隔一周、每逢重要工作节点,熊健都会通过工作例会与各个团队沟通工作进展情况、更新项目甘特图、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节奏,使之相互配合、统筹推进。

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下,“上海2040”的编制工作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平稳前行。

当时同在秘书处工作,此前担任上海市规土局总规处副处长的范宇向记者回忆,14年5月正式启动前,团队花了大半年时间研究制定编制方案,得益于专业技术上的准确把握和组织管理上的科学高效,后续三年多的工作,也基本上按照工作方案在执行。

范宇说,如此大的任务,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很不简单,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熊健的带领下,大家始终保持着很好的工作节奏,“我们不是没日没夜的加班,而是力图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秘书处办公室挂着“上海2040”各项任务进度表。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开门做规划

开门做规划,是“上海2040”编制中,始终秉承的理念。

为了让公众更好理解专业内容,早在制定工作方案之初,熊健带领秘书处就想到要做一本更具可读性的小册子,删繁就简,图文并茂,将现状问题、规划思路和最终方案等,向公众连贯表述清楚。

为此,团队专门请了专业的广告公司设计,在面世后,这本册子也受到了大量好评,让“上海2040”的公示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等两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20万,收到了良好效果。“上海2040”总规成果也已经成为创新案例,被住建部和规划行业协会纳入全国规划培训课件。

“传统意义上的总规,更多解决技术层面的东西。”熊健说,“上海2040”是面向未来的规划,“要有战略性,引领力,要有管控力,还要有号召力。”

组织编制方式上,“上海2040”从单纯的政府主导转变为组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从单纯注重制定技术方案向注重沟通协商转变,意见征询对象贯穿各个层面,涉及各类人群,沟通协调的工作量极为庞大。

工作中,熊健反复向秘书处的同志们传递这一观念:沟通协调工作绝不是打打电话、发发通知那么简单。她始终认为,沟通协调的背后是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和价值的追求,必须立足实干、清楚实况、倾听实情。

为充分征求社会各方面对“上海2040”意见建议,秘书处和各工作小组先后累计举办专题研讨会、论坛讲座、座谈会、意见征询会等40余场会议;邀请15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总规公众咨询团,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规划编制。

2016年10月20日,十届市委十三次全会专题审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会议收集到280位与会人员约350条意见。当晚,熊健就带领工作团队连夜对意见进行研究整理,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有力助推了总规审议报批工作。

“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心里要住着一座理想的城市,我们今天完成的每一份规划,将来都会变成这座城市的肌肉和骨骼。”熊健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这份情怀也支撑着她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受到上下好评后,这位规划人在采访中,则更多地将功劳归于团队。“组织和团队就是我的依靠。”她说,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