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居家这段日子,我尝试写小说

易之
2022-05-20 21: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疫情期间,我只能居家办公。工作的节奏不那么饱和,就想着做点平时一直想但没时间的事。最后决定,继续我童年的梦想——写部小说。

我用了几个晚上的睡前时间,大致构思了小说的格局与脉络。背景设置在我熟悉一点的宋朝吧;武侠要和历史相结合,像金庸小说的那种质地;最好还要涉及点前朝恩怨,嗯,宋之前的五代十国纷纷扰扰,随便抽出一条都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想着想着,我脑海中浮现出了《权力与游戏》的场景。对,就是要这种格局,世界庞大到作者自己都懒得写完的地步。

我自忖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还算熟悉,应该能进展很快。结果快一周过去了,字数还停留在一个尴尬的数字:1466。跟《权游》比,大概就是一段自然描写。

所谓“知易行难”,这就是。真到动笔,才发现随便一个小小的知识短板,就能打乱整个计划。本来设想开头要像《鹿鼎记》一样,有一段历史人物的对谈,就设计了欧阳修和苏轼在颍州的一次会面,再引入正题。查了一下发现,我的记忆有误,欧阳修和苏轼这次对谈比小说开头就早了十多年。这下风华正茂的男主要变成大叔了,整个结构要推倒重来。

过程中,也有很多小的知识点,不停地打断我。比如,剧情里有“男主买了一本《白氏长庆集》,揣在怀里”的描写,结果一查,白居易这本别集有75卷,他怎么揣在怀里?想写男主买这本书随手掏出“十几个铜板”,稍微查了查宋代物价,这大概还不到今天的10块钱,估计又不对……

这下,我冷静了许多。自以为有专业背景,有很多长时间的设想与铺垫,到头来发现是很脆弱的,随时就有一个漏洞,打破你自信满满的想象。这时候就会开始自我怀疑,很多自以为应该如此的事,都开始地动山摇了。

我想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体验。当一切慢下来的时候,你只能重新审视自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程序化的职场生活不在了,每天被塞得满满的生活链条突然断掉,你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相处。你必须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终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

这一刻,你所有储备的知识、养成的价值观,都要开始重估,在一种近乎真空的环境里去评估它们的分量。没法用一些职场技巧去找什么“客观原因”,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将是属于个人的。

褪去许多社会角色,一个人本身的质地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大家过去总抱怨职场又卷又烦,但其实慢生活也是不好过的。《瓦尔登湖》里那样的日子,去度假村过一过可以,但时间长了,能不能从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里发现意义,找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支撑,是很可疑的。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有“悟道”“参禅”的习惯。这是一种反反复复的自省与关照,是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虚空幻境,去寻找价值,确定某种代表永恒的意义。苏轼去庐山拜访高僧,一路上都在写禅诗,其中就包括“只缘身在此山中”;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这个小地方,可以“一夜悟道”。这不只是他们聪明,而是长久的思维习惯,在某一刻爆发了。

今天的人,只要顺着读书、工作的链条,就不难建立自己的工具价值,找到一个社会角色。但能不能找到人本身的价值,就难说了。离开名片上的身份,支撑起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并不容易。

这说得有点远了,我不过是写小说受挫,却引发了比半截小说篇幅还长的感想。但我想,这段特殊的日子终究不能“浪费”,就算写不出小说,也应该多去思考一些本质和终极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平时无暇甚至不屑思考,很多人还会问“想这些能当饭吃吗?”但吃饭,也只是让我们获得意义的手段。那个充满哲学意味的三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值得认真地想一想。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