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暖闻|每月数千里往来书信,浙高校生与贵州留守儿童情感结对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裴新平
2017-10-11 20:1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参与“海豚计划”的部分大学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供图

2016年秋天开始,每个月都会有40封署名“海豚哥哥”和“海豚姐姐”的信件,从杭州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寄往1893公里外崇山峻岭间的贵州省安顺市关索中学,这样的往来将持续3年。

这些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书写的纸质实体信件,会一一对应地交到关索中学初一年级筑梦班的40名学生手中,信中大哥哥大姐姐与他们情感交流,解答生活学习上的困惑,介绍外面的世界。

“在公益行动前往关索中学时,我发现相对物质而言,这些孩子更缺乏是心灵上的关怀。这里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交际等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考虑为其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情感倾述、答疑解惑和认识外部世界和的途径,‘海豚计划’由此发起。我们欣喜地发现,情感结对带来了双向收益,大学生也因此得到成长。目前我正着手招募第二期参与‘海豚计划’的大学生。”10月11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心理老师、“海豚计划”发起人徐竞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用有温度感的亲笔书信而非物质资助

徐竞介绍,杭州滴水公益资助了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中学的筑梦班,她作为滴水公益的公益心理老师,曾前往该校给学生们进行过心理服务。在那里,她发现,已经有不少慈善、公益机构对该校进行了物质上的扶贫,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相对比较充裕。但跟孩子们交流后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缺乏亲子关爱,在沟通交流、与人交际方面存在不足。

“最早,我们试图过心理老师不定期辅导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且不具备持续性。为此,我考虑让大学新生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大学生刚从这个年龄段过来,可能有一些类似的经历,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徐竞告诉澎湃新闻。

2016年11月,徐竞所在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心理协会向全院2016级新生发布了“招募海豚哥哥、海豚姐姐”的公告,明确以一对一的书信往来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精神安慰,鼓励和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情感倾述的途径。最终,经过笔试、面试选取了其中的40名学生。

“我们选择了书信这个沟通方式,是考虑亲笔书写的文字给人有温度感,见字如面无形中会拉近双方的距离。”徐竞向澎湃新闻表示,在招募海豚哥哥、海豚姐姐过程中,他们为参与的大学生制定了不少规则。如:参加人员需持续3年每月与结对初中生信件交流;信件不能透露自己的名字等,只能用海豚哥哥、海豚姐姐自称;不能将结对者寄来书信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不得对结对者进行任何物质上的资助。

“我的初衷是让大学生给这些初中生在情感上长久的陪伴,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效果。考虑到初中是3年,所以设置3年这个时限。对于明确不进行物质资助,一来觉得没有必要,二来如果资助后初中生有可能形成‘这个海豚哥哥送的多,那个海豚姐姐送的少’的攀比,让这个计划变的不纯粹。至于不让发微信朋友圈,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更多是一种责任、担当,而不是自我鼓吹的资本。”徐竞向澎湃新闻坦言。

海豚姐姐谢桂英。

学会表达爱,学会说想念

首批“海豚计划”的40名海豚哥哥、海豚姐姐,基本都出生于1997年、1998年,平时QQ、微信是他们熟悉的沟通方式。

“平时发微信、QQ会比较随意,写错了可以删除。但落于信纸上的文字,我会仔细思考,把自己想说的话最完整地表达出来。每月等一封回信,我会特别期待,等待的感觉焦急而美好。”海豚姐姐谢桂英告诉澎湃新闻,他们管通信的孩子叫“宝宝”,孩子叫他们海豚哥哥、海豚姐姐。“我宝宝是个男孩子,记得他第一次写信给我时,字很乱、表达也不清楚,还有信纸也是揉过的。”

谢桂英告诉澎湃新闻,最开始她跟男宝聊的都是“成绩下降了怎么办”、“同学不理我了怎么办”等事情,从文字来看这个男孩子非常拘束,而且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了好几页。几个月交流下来,突然这个男孩子在信中说到了家里的情况,他想在外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回来陪他。

“我很能理解这个男孩子的情况,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由奶奶带大。读高中了妈妈才回到我身边,我就跟他讲了我的经历。现在这个男孩子有时候反而会来关心我,问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么,然后在信里写一些笑话逗我开心,我能真切感受到他身上的变化。”谢桂英向澎湃新闻说。

通过交流,孩子们甚至会就恋爱等敏感问题请教海豚哥哥、姐姐。有一次,一名海豚姐姐结对的女宝宝在信中向她咨询关于恋爱方面的问题,她在回信里写到:“很高兴你能和我分享这个事,这是信任。其实,我初中时候也谈过恋爱……”

不过,有些时候海豚哥哥、姐姐们也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他们会请教徐竞、朱伟等心理老师。

徐竞向澎湃新闻表示,她从关索中学的王老师口中,切实感受孩子们发生的变化。王老师对她说:“以前孩子们比较羞涩,不太会表达爱,也不太敢说想念。但今年,有孩子在父亲节时会主动打电话问候远在他乡务工的父亲;我的生日,全班同学瞒着我买了生日蛋糕、布置教室给我过生日。”

“我更欣喜地看到,这次结对带来了双向的收益,大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以前他们都是家里的宠儿,但这个活动让他们学会关心人、为他人着想。不少参与者平时会更加关注自己学习,经常主动学习一些新知识,他们说这是为了给远在贵州的宝宝们做好榜样。”徐竞说。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