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护成长,干货满满!荔湾法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堂活动

2022-05-24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广州荔湾法院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今年5月9日至5月15日是全国第一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主题为“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

为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更多力量关注家庭教育,使更多社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推动建立健全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5月23日下午,荔湾法院邀请心理疏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家睿为来自荔湾区逢源街和西村街的社工代表及人民陪审员开展“法护成长,筑美‘荔’家园”荔湾法院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堂活动。

活动现场

法官细致普法,讲师为解决亲子问题“支招”

课堂上,荔湾法院家事少年庭副庭长陈俊薇向参加人员介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讲述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依法带娃”的法律责任,引导大家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家庭教育。

陈俊薇法官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

随后,杜家睿老师从亲子沟通技巧、亲子冲突解决方法、家长如何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等方面,结合过往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子女和睦相处、有效沟通。社工和人民陪审员各自分享了在过往接触到的家事个案中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杜家睿老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

杜家睿老师讲述亲子沟通注意事项

杜老师表示:随着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新一代少年儿童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与父母辈观念可能存在差异和隔阂。身为父母要懂得及时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多聆听、多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是促进双方认识和沟通的重要前提。

针对部分孩子容易出现自卑、消极的情绪,杜老师指出,家长对于子女过分的期望容易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平时要适当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这有助于孩子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

课堂最后,杜老师还教大家做起“放松操”,通过深呼吸、自我穴位按压等简单的动作快速平复情绪,放松心情,提醒大家切勿带着情绪与孩子沟通,夫妻间减少争执,尽量为孩子营造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

杜家睿老师教大家做“放松操”

参加者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在生活工作中学以致用

课堂结束后,参加者纷纷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黎雅琦是逢源街社工服务站的一名社工,她表示:通过今天的培训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妥善处理亲子关系、自我调节负面情绪的实用方法。平时街道也会不定期开展针对亲子家庭的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亲子志愿者走访困难家庭等活动加强社区亲子间的沟通,社工也会针对部分亲子家庭的个案开展跟进,普遍遇到较多的是家长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差等问题手足无措,会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服务中。

杜家睿表示:家长和孩子间的主要矛盾大多发生在孩子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三这个青春期阶段,其往往表现在家长喜欢将一些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自己则有着独立的想法,两者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当事人内在需求,家长不应该一味抑制孩子的需求,可以尝试多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学会与孩子站在一起寻找其他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对于促进亲子间有效沟通有很大帮助。

法院将多元化开展家庭教育普法

打造“家庭教育+心理疏导”联动机制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未成年人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道德品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荔湾法院针对家事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缺失等问题,探索打造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法治服务体系,通过法院这一司法载体,联合民政、街道、社工等多方力量,尝试建立“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的联动机制,努力让家庭教育指导发挥最大效能。

“我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讲课,引导更多的力量关注家庭教育,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推动建立健全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陈俊薇副庭长表示。

对于家庭教育,近年来荔湾法院还有很多尝试,如委托心理疏导员对个案中的亲子家庭进行“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等。

陈俊薇表示:家庭教育任重道远,不少家长有心,但缺乏学习动力,今后荔湾法院将继续探索提供更加便利的课程,帮助更多父母寓教于日常生活,坚持严慈相济,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尊重、理解和鼓励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 | 梁启明

供稿 | 家事少年庭

通讯员 拍摄 | Becky

编辑 | 美宛

原标题:《法护成长,干货满满!荔湾法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堂活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