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蜀山区五项入选!

2022-05-28 0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省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蜀山区庐州麦秆画、葫芦雕刻入选传统美术项目,徽帮裁缝技艺、庐州古琴斫制技艺入选传统技艺项目,许氏脉诊入选传统医药项目。

下面,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

庐州麦秆画

麦秆画作品《事事如意》。

一捆麦秆,一把剪刀,一瓶乳胶,一个电烙铁,马龙麟的工作台简单得近乎简陋。然而,就在这简陋的工作台上,马龙麟却能将一根根看似毫无生气的麦秆,经过她的细心挑选并创作后,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一只雄鹰在悬崖上傲然屹立,油光水滑的羽毛发出柔和的光色;一只红嘴绿鹦哥娇俏地立在枝头,鲜艳的羽毛如同华丽的绸衣……

潜心麦秆画创作数十载,从青春到白发,马龙麟对麦秆画的感情越发甘醇。由于技艺出色,马龙麟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大奖,2014年,马龙麟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低碳创新明星”称号。2015年,她的麦秆画《和谐家庭》摘得中国工艺美术(合肥)博览会金奖。2016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她的作品《丹叶吟风》也荣获银奖。

麦秆画传承人马龙麟正在创作麦秆画。

身为一名传承者,马龙麟期盼能以自身行动感染身边人,凭己所能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上麦秆画,让金色的麦秆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关于麦秆画制作工艺的教授,她严谨、细致:“烫”,将麦秆烫平成纸张模样;“刮”,先将麦秆用工具挑开并刮平;“贴”,将麦秆两端剪整齐贴在样板纸上;“裁”,用刻刀将多余的麦秆去除,每一个步骤在她手上都是那么娴熟精巧。

执一颗匠心,择一艺坚守。在马龙麟心里,每一幅麦秆画里都有着大自然最真的馈赠,都是一次传承的开始,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这门艺术,是她孜孜不倦地追求。

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庐州葫芦雕刻通过粗犷豪放的雕刻技法,反映本土浓郁的乡土风情。葫芦雕刻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是在葫芦表面上做文章。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葫芦雕刻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雕刻葫芦的艺术,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

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姚瑶正在创作浮雕作品。

合肥葫芦传统雕刻技艺工艺复杂,难以掌握,其图案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人物等。合肥葫芦传统雕刻技艺传承人姚瑶善于在创作时把握火候和力度,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充分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熨出丰富的图案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近年来,姚瑶不断探索,在合肥传统葫芦雕刻技艺上大胆创新,将原来的平面图案发展为立体图案,使得作品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由于工艺性的提高和作品繁多,合肥传统雕刻葫芦又格调新颖,雅俗共赏。

徽帮裁缝技艺

徽帮裁缝创始于1920年,是一家中国民族服饰的自主品牌。百年以来,秉承第一代王允茂先生独创编制的“四功、六针、九法、十六诀”等手工缝制技法,其手工盘扣、手工徽绣、手工缝制,工艺精湛,独成一派。历经三代,始终坚持原创设计、量体裁衣、单人单版、手工缝制,以旗袍、嫁衣、喜服等男女中式礼服为基础,坚守传承传统服饰文化。

王俊手工缝制的每件旗袍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徽帮裁缝”的每一件服饰在款式设计上,都嵌有浓厚的徽文化元素。王俊,祖籍绩溪,祖父辈、父辈都从事裁缝手艺。胡适曾为其祖父手书——“努力做徽骆驼”,真迹至今保存完好。如今,王俊扛起“徽帮裁缝”的旗帜,以字母“H”和八叶莲花盘扣为组合图案,成功注册了“徽帮裁缝”的品牌商标,传承传统手工裁缝技艺,提供定制衣服,全手工缝制盘扣刺绣工艺,每件旗袍、礼服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承袭传统味道,让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时代的人们倍觉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庐州古琴斫制技

庐州古琴斫制传承人朱志刚先生正在进行挖膛工序。

庐州古琴斫制传承人朱志刚自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先生的高足——高毅,学习古琴斫制和古琴演奏,后曾专程寻访中国现代漆艺泰斗乔十光之学生福建省级国漆技艺传承人——俞峥,拜其门下学习掌握漆画艺术和大漆手工制作技艺,他还从出土的古琴实物图录和大量琴书文献中查寻古琴精髓之处。

朱志刚在斫琴的过程中体验到,每一床琴都存在着微妙的音色变化,复杂的斫琴流程需要历时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直至成型,再分别斟酌不同形制款式的音色调试出最出彩的音频。对于成型的琴,再做复杂的大漆表面处理,让古琴更加古朴淳厚,具有魅力。

游客观看朱志刚古琴表演。

2009年,朱志刚创办斫琴工作室“檏拙堂”。除使用老杉木、老桐木等材质外,也开始尝试用老金丝楠木等材质制琴。十年磨一琴,朱志刚现在所斫制的古琴无论是外形、弧度,共振、款式,大漆工艺表现,过弦手感都已臻于成熟。低音浑厚饱满,高音清亮圆润,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

许氏脉诊

经脉如发生病变,会第一时间在脉象学上有所反应,哪怕是细微的或即将影响脉象的改变,如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将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氏脉诊传承人许跃远为病人脉诊。

许跃远可以通过脉象清晰地感知零点几厘米的结石、囊肿,黄豆大小的息肉、肿瘤等。他首次提出了“脉人”理念,直接透彻地揭示出“以脉知病”的本质和一病一脉的规律。在继承传统脉学的基础上,从位、数、形、势多方面有较大发展和创新,提出疾病早期病灶的21种脉气形式,开辟出一条医学诊断的新模式。

许氏脉诊传承人许跃远研究脉学二十余年,著有《中华脉神》《大医脉神》等著作。他以现代医学的理念研究脉诊,运用生物学的全息法探讨内脏的脉象,发现并确立了风脉、边脉、音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并在5万余人次的脉诊中发现、修正并验证出一套独特的脉诊规律。

来源:张娟 詹伟伟

审核:朱琛琛丨责编:吴亚晓岳丨 编辑:陈雷 陶若男

他们还关注这些

原标题:《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蜀山区五项入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