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谷好好代表谈“传统文化回归”:社会在发展,我们赶上了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发自北京
2017-10-23 11:1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0月19日下午,党的十九大上海市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团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十九大代表、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穿了件大红色中式服装,引起在场不少人关注和点赞。

十九大代表谷好好。 图由代表本人提供

在当天随后的发言中,谷好好谈到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回归带来的发展变化。她还主动提及自己的着装,“就像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放在从前,人家可能会说,这是你奶奶结婚穿过的吗?可是现在,大家都说很时尚很现代,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从艺三十余年的谷好好,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在昆曲备受冷落的上世纪90年代,她曾因为自己是昆曲演员有过自卑,也因为怀着一份不甘,坚守传承至今。

挨过一段艰难岁月,昆曲迎来它的春天。对谷好好来说,能够坐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是一件激动又振奋的事。她将报告中与文化有关的内容都勾划出来,认为传统文化的回归复兴,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在发展,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从备受冷落到主动培养年轻观众

1986年,13岁的谷好好怀揣着对大都市的向往,从家乡温州来到上海学习昆曲。在她当时的认知中,只有老同志才会看戏,他们很懂戏,但年龄偏大,这让谷好好一度以为,自己将来就是要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

实际情况又并非完全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期,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传统文化遭遇强烈冲击。1994年,谷好好从上海市戏曲学校毕业,刚刚进入上海昆剧团,就迎来一段惨淡时光。

“那个时候,看戏被认为是‘很土’的事。”谷好好清楚记得,复兴中路597号,那里曾是上海市戏曲学校所在地。当年学校内部有个剧场,俗称“蒙古包”,每次有演出,台下观众寥寥无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场旁边的大楼开了一家舞厅,一到周末就人山人海。谷好好曾为此心生羡慕,“什么时候,来看昆曲的人能有这么多?”

这个想法放在20多年前,仅仅是个奢望。

谷好好告诉澎湃新闻,由于没有市场,曾有人提出,昆曲应该进博物馆,不需要再演出了。这让演员们心里很不好受,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行当。

“过去人家问,你是做什么的?我们都羞于张口。”谷好好说,当年不要说自信,连生存都是问题,为了解决温饱,有的人白天排练,晚上还要去当钟点工赚点小钱。

但长期如此不是办法。看着昆曲被冷落,谷好好和同伴们心里憋着一股气,满满的不甘心和不服气。为了登台,他们学戏整整八年,有的老师唱戏一辈子,哭过苦过累过恨过,岂能就这样放弃?

于是,从1998年起,困境中的上海昆剧团开始新的尝试。他们将上海高校师生作为目标群体,推动昆曲走进院校。

“瞄准大学,主要是考虑到昆曲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比较高。”谷好好坦言,最早是通过学校组织学生看戏,效果并不好,有学生认为自己是被强迫的,提不起兴趣,看一会儿就偷偷溜走了。

后来,上海昆剧团调整策略,从最基础的常识开始普及。他们告诉学生,什么是昆曲?发源地在哪里?有哪些经典剧目?具体讲了什么?就这样,一批年轻受众慢慢培养起来,戏迷们也有了自己的昵称,就叫做“昆虫”。

社会在发展,精神文化素养也在跟着提升

而今,随着传统文化不断回归发展,谷好好已不再担心演出没有观众了。以今年9月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全本《长生殿》为例,四场大戏,场场爆满,150万的票房更是创造了上海昆剧团历史上商业演出的新纪录。

“150万看起来不多,这是我们过去卖票三四年才能达到的数字。”谷好好说。

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开始关注昆曲、爱上昆曲。这其中,不乏一些孩子,他们在家长的影响下,慢慢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社会在发展,我们赶上了。”谷好好坦言,这一天的到来,比预想的要快。

在她看来,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能够整体“抬头”,除了几代艺术家的坚守、政府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整个社会——因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的精神文化素养跟着一起提升,传统文化才有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一天。

现在的谷好好,也不再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卑了。

每当有人问起,她都挺直腰杆回答,“我是一名昆曲演员,也是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时,对方会投来尊重或赞叹的目光。

今年8月底9月初,上海昆剧团还受邀首次登上希腊国家歌剧院舞台。那次演出,受欢迎程度令谷好好不敢相信——晚上9点才正式开始,提前两个小时就有人排长队了。

“我以为旁边有音乐会,没想到,就是来看我们演出的。”谷好好告诉澎湃新闻,她当场就觉得自己是一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内心充满骄傲。

一个多月后,谷好好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报告中,有关文化的篇幅占了很大一部分,“文化自信”也被屡次提及。

“总书记说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谷好好说,她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不仅是戏曲人对专业的自信,更是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自信。

她还表示,文化是民生的一部分,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载体之一。身处这样一个大好环境,不仅要拿出更好的作品,还要继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这一天来之不易,我们要撸起袖子好好干,决不辜负这个时代,辜负了也就错过了。”谷好好这样感慨。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