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常熟重度残疾青年高淳 1根手指15年敲出300万字

2017-10-25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33岁的常熟重度残疾青年高淳,自小患有先天性肌迟缓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仅右手食指可以稍微动动。但就是用这根手指,高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继2009年推出150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逝》之后,第二部、75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时代之双雄》也于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15年来,他累计创作发表的作品已达300多万字以上。用高淳自己的话说,正因为一直以来认真对待学习与写作这两件事,让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身患重疾,学业戛然终止于初中

高淳1984年2月9日出生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父亲高耀兴当时正在北京某部队服役。等高淳长到十个月大时,高耀兴夫妇突然发现,小高淳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学习爬行,而且也无法站立起来,焦急的夫妇俩带着小高淳跑遍了北京的大医院,然而,换来的确诊结论却让这个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一下陷入了寂静:小高淳患的是先天性肌迟缓症。

为了方便给高淳治病,一年后高耀兴提前转业回到老家常熟工作。“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看着一岁多的孩子就患上了这么重的病,当时我俩就发誓,不管怎样,都要让高淳尽量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给他幸福、给他温暖。”回到常熟后的高耀兴夫妇,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名医或秘方,不论天南海北都带上高淳前去求医,然而换回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最终一家三口不得不面对现实:先天性肌迟缓症无法医治,只能通过锻炼来延缓、减轻症状。

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7岁时高淳进入常熟报本中心小学读书。因四处求医错过了上幼儿园,到了小学,高淳学习刻苦用功。由于无法自主行动,下课时,他就一个人在教室里复习。小学毕业后,他进入常熟第五中学读初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常熟市十佳好少年”“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标兵”等称号。中考时,高淳的文化课总分621分,达到当时常熟市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他的课堂学习之路就此戛然而止了。

“写作让我找到了一条奋斗的路径”

说起自己的写作缘,高淳将其归结为孩提时代的一个“玩”字。不过,不同于其他正常孩子的玩耍,他的“玩”只能从书中获得。

“不识字的时候,爸爸给我读《故事大王》,只要一听到故事,我便会变得无忧无虑,欢颜笑语;上了学,识字以后,我便开始自己看书,故事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认真看,自己整个人就会感觉掉进了另一个世界里,化作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环游世界,朋友成群。”高淳说,许许多多虚构的故事给了他最早的快乐。而他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海市蜃楼这种东西。在他看来,自己一生注定是要在与海市蜃楼有关的思辨中挣扎不休,“我就像是一个注定要在沙漠里孤行至死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安慰便是海市蜃楼。”

为了让这样的快乐持续,仅仅看书已不能满足高淳了。于是他决心用写作为自己找一条奋斗的路径,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在文章里。“因为我的身体条件所限,决定了我所能从事的职业的局限性。所以,走上写作这条路,其实也是个必然的事情。”高淳告诉记者,他发表作品比较早,12岁发表第一篇诗歌,13岁发表第一篇散文,14岁创作第一篇小说,应该说是少年时小小的创作成功,奠定了他日后在文学上发展的基础。到了2002年,他又报名参加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培训中心4年的函授学习,系统学习文学创作知识,使他对文学创作的感悟和技巧有了很大提高。

2003年起,高淳开始了长篇小说《风逝》的构思,将自己从随便写写推上了文学的正式磨炼之途。

感恩父母,不想虚度年华

由于病痛的折磨,高淳的写作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目前他只能勉强用右手食指控制鼠标点击屏幕上的软键盘写作,每打一个字要点击四五次,甚至七八次,而每天陪伴在他左右的,正是他的父母。“为了照顾我,妈妈在我小学三年级、36岁时就不再上班工作了;她每天4点半就要起床服侍我……”高淳说,每天他在妈妈的帮助下起床、洗漱、穿衣、吃饭,大概每天7点多,他就会在电脑前开始写作,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

正是一家人的齐心协力,才有了高淳用一根手指成就的诸多作品。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关怀高淳都铭记在心,“最感恩的就是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而高耀兴夫妇也希望一家人能在儿子的不断创作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我从2002年开始写作,至今已有15年。在这15年里,我一方面坚持自学,一方面坚持写作,生活过得比较充实。不虚度年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争取写作进步的方式。”高淳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收获与喜悦,也有挫折与沮丧,但一切都是一种历练,让他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学习、思考、阅读、写作,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内容,所以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人生有光明与希望。

10月21日,常熟市文联专门为他的新作《生死时代之双雄》举办首发仪式暨作品研讨会。该书责任编辑周小丽表示,高淳的作品贴近百姓生活,写作风格严谨,语言清新优美,表达的思想充满正能量,这部作品将成为高淳写作的又一个新起点;而高淳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令她对这位残疾青年心生敬意。

《人民文学》编辑、青年作家、文学博士刘汀表示,高淳的作品历史感强,具有传奇性,同时历史跨度大,书写内容宏大,主题思想大。尤其是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高淳身居斗室、心怀天下的写作雄心。

“高淳就是生命与文学创造的奇迹。”著名文学评论家、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丁晓原说,对于高淳,可以说,梦想照进了生命,生命创造了文学,文学创造了生命。高淳的创作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这种对生命、文学的态度,对人格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高淳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在文学之外。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写出更好的作品。”对于未来,高淳充满希望。

(来源:江苏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