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鼠咬手指也要社区开证明:成都砍掉95%不合理不合法证明

2017-10-27 15: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近年来,成都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鉴于成都市人民政府在2013-2017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中表现优异,今年9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和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特授予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称号。

“放管服”改革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成都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筑牢法治保障基石,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今年4月,成都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5月1日起,成都市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这一被称为“最大力度”的“减证便民”行动,让群众少跑腿,给基层组织减负,倒逼政府部门工作由“避责思维”向“负责思维”转变。

砍掉95%不合理不合法证明 保留证明都有统一模板

“老鼠咬了手指,也要来社区开证明。”在成都市“减证便民”行动取消各类证明298项实施之前,簇桥街办锦城社区党委书记李鑫,经常会遇到这类让人啼笑皆非的证明开具要求。

在锦城社区辖区某楼盘当保安的张朝阳,夜里值班休息时被老鼠咬了手指,保安公司为其购买了保险,但保险公司理赔时却提出需要有伤口是老鼠啃咬的证明。无奈之下,张朝阳只能来社区,要求证明自己的手指是老鼠咬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很为难,毕竟没有亲眼看见老鼠咬他手指,不能乱盖章证明。”李鑫说,“为此,社区工作人员只好让他写了情况说明,签署自己姓名后,盖上社区印章,才让他办了事儿。”

五花八门的证明,让基层组织“不堪重负”。锦城社区是2014年11月成立的新社区,截至今年5月1日,该社区办理的各类证明有1198项,占到工作量的一半。

据了解,去年初开始,成都市组织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对村(社区)证明事项进行集中清理,明确清理原则,从村(社区)实际开具的证明入手,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出313项村(社区)证明事项,涉及政府部门32个。随后,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和市法制办联手,逐项审核并反复论证,凡需保留的村(社区)证明,严格遵循办理依据只认法律法规和省级以上规章、文件的原则,95%基层证明事项被取消,保留15项。同时,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确保保留事项规范办理、取消事项清得彻底,着力打造依法办事的整体环境。

目前,“保留清单”里的15项证明都有统一的证明表格、证明模板。居民前来开这些证明,只需直接使用统一模板,不用空白纸随意手写或打印。

“互联网+”建平台共享信息 让群众少跑腿 为基层组织减负

“我们社区是这个平台的试点。以后,市民的各项证明和资料都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全市共享。”近日,市民丁娟因变更营业执照,需开具“住所(经营场所)证明”,电话咨询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带的证件后,她来到锦城社区。在核查资料后,工作人员马上就为其证明盖了章,她所提供资料也通过“成都市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上传。

据悉,目前,成都正在力推大数据建设,加快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工作,健全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信息查询窗口或自助智能查询打印一体机,为办事群众提供个人信息一站式、一键式查询及打印服务,逐步以部门单位间信息共享代替群众跑路。

“以前,滋生‘奇葩’证明的根源在于,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怕担责、图省事儿,把责任最终推到基层社区。”李鑫说,现在有了明文规定,不仅减轻了社区工作量,而且让群众得到了切身的便利。

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工作让群众少跑了腿,给基层组织减了负,倒逼政府部门工作由“避责思维”向“负责思维”转变,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砍掉各类不必要的证明、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方面,各地都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请职能转变协调办进一步加强指导,好的做法可及时推开。”此项工作还进入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目前,各地清理工作进度不一。为了让群众能办得了事,《通知》要求,成都市以外的地区或省级以上部门,办事中确实要求群众提供的村(社区)证明,各村(社区)可以本着方便群众和酌情合理的原则予以出具。除保留清单范围内的证明外,成都市各级部门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提供村(社区)证明。同时还引入承诺机制,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个人声明或承诺的方式替代村(社区)证明材料。

成都晚报记者/滕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