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庆阳香包再上央视!千年技艺“香”飘全国…

2022-06-04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五丝系香囊,福寿且安康。端午节当日,庆阳香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再次登上央视,将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传统民俗之美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香包是庆阳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已有上千年历史。端午节前后,庆阳市大街小巷各式各样造型迥异的香包琳琅满目,尽显浓郁的节日氛围。千姿百态的庆阳香包造型丰富、图案精美、芳香浓郁,表达着人们的图腾崇拜、祈求福寿平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香包最早称容臭,

屈原《离骚》中有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

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

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

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

一说香包可以避邪,

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

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

按照剪纸的图样,

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

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

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

2001年,

文物专家对庆阳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搬迁时,

发现了一只刺有变形梅花、

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

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

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

被美誉为"千岁香包",

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2006年5月20日,

庆阳香包绣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阳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5000多年前,

庆阳的先民们就在这里植五谷、饲六畜,

农桑并举、耕织结合。

而与之相生相伴的香包、

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

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

天地万物,山川日月,无所不包。

且用料简单,一布一针一线加一珠而已。

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

线絮全为五颜六色的彩线。

刺绣手法多样,

有手绣、锁绣、补绣、纳绣、套绣等,

在缝制中有剪样、锁边、打结、

绣样、吊絮、穿珠等工艺。

其针工细密,绣中罕见。

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

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

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

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

庆阳香包香气扑鼻,

那“香”是从何来的?

庆阳香包是中医鼻祖岐伯用来防病治病的药囊,

囊中所装就是中草药,

多以桂枝、丁香、豆蔻、佛手、金银花、

艾蓠、沉香、等中草药兑制而成,

香味沁人心脾。

香草是地里生长出来的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

人们将其佩戴于胸前腰间,

还可以祛秽化浊,熏蚊虫,防病保健;

作为一种吉祥物,犹如护身符一样,

可给人心理上一种安全感。

庆阳香包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刺绣珍品,

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精湛娴熟的刺绣工艺、

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

七彩丝线手工精制而成。

千姿百态的庆阳香包造型丰富、

图案精美、淳朴典雅、芳香浓郁,

表达着人们的图腾崇拜、趋吉避邪、

祈求福寿平安、子孙繁衍、

爱情幸福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文字来源|微游甘肃编辑部 王永进

编辑排版 | 田彦龙 王永进

内容校对 | 孔贵平 田彦龙

审核发布 | 秦炳峰

备注 | 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不加原创,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庆阳香包再上央视!千年技艺“香”飘全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