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武谈兵|美重新启用火炮上舰战术,“海马斯”上舰有何启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黄国志
2017-11-01 20:3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海马斯”在“安克雷奇”号船坞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上试射火箭弹。

上世纪90年代,解放军为了解决登陆部队火力支援不足的问题,对陆军火炮上舰(船)进行了探索,但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火炮上舰(船)最终没有大范围普及。在很多人眼里,火力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看不上”这种战术,但出人意料的是,其最近开始试验这种战术。

日前,美国海军陆战队1辆M142型“海马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发射车在“安克雷奇”号船坞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上试射了1枚M31型制导火箭弹,成功击中70公里外一个模拟敌方防空导弹的陆上靶标。作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举行的“黎明闪电”-17军事演习的一项科目,此次“破天荒”的试验很快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火箭炮上舰由来已久

“海马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此次试射主要是为了验证该炮支援陆战队官兵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而这一战术最初的发明者也正是美国海军。早在二战中,美国海军通过几次大规模对日登陆作战,便清醒的意识到了在己方大中口径舰炮和舰载攻击机对预定目标实施轰炸后,仍然需要一种可以在距离岸边数百米范围内为上岸官兵们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舰艇。而且,这种火力支援要更为持久和猛烈,于是,安装了大量火箭弹发射器的火力支援舰艇就此诞生。

最初,美国海军在LCI登陆艇上临时加装火箭发射器,作为火力支援艇。但是该艇较小,满载排水量也仅为395吨,能够搭载的火箭发射器和火箭弹数量很有限,安装方式也相对简陋。于是,美国海军接下来又将改装平台选定为LSM中型登陆舰,其满载排水量达到914吨,拥有足够的改装空间和甲板面积。经过改进的火力支援舰被称为LSM(R)。按照改装程度不同分为临时版本和终极版本,其中,终极版LSM(R)改装幅度较大,完全拆除了其原有的上层建筑,空余出来的甲板安装了大量武器。这些武器包括10座130毫米双管连续装填火箭弹发射器、1门127毫米舰炮、2座双联装40毫米高炮、4座双联20毫米高炮、4门110毫米迫击炮以及多挺机枪,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LSM(R)火力支援舰的火箭弹,如此密集的火力,一次齐射就会给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

终极版LSM(R)火力支援舰原本是美国海军为登陆日本本土的终极一战而准备的,但是还未等其投入战场,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美国海军便不再需要数量庞大的终极版LSM(R)火力支援舰,仅留下技术状态最好的12艘封存起来,留待必要时启封使用。在二战后美国海军参与的多次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还可以见到这些“老将”活跃的身影。

终极版LSM(R)火力支援舰所取得的战绩让外界对其刮目相看。因此,其他国家,如铁幕另一端的苏联也开始效仿美国海军的做法。不过,苏联海军并没有建造类似LSM(R)这种专门用于火力支援的舰艇,而是在性能出色的陆基型122毫米火箭炮基础上研制成功了舰载型,装备在“伊万·罗戈夫”级两栖船坞运输舰、“蟾蜍”级坦克登陆舰以及“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舰上。

解放军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段特殊时期内,也一度面临着两栖登陆作战中火力支援不足的问题。起初,陆军将各型大口径牵引火炮、自行火炮以及火箭炮放列在登陆舰以及民用货船的甲板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舰船本身在海上就存在俯仰、摇摆等多角度、多维度的扰动,再加上这些火炮和火箭炮发射的都是无制导弹药,射击精度远远无法满足对岸上目标实施火力打击的要求。

此后,中国海军充分参考和借鉴了美国海军、苏联海军的做法,对516“九江”号导弹护卫舰进行大幅度改装,加装了5座50管122毫米火箭炮,同时保留双管100毫米舰炮,作为专用火力支援舰的技术验证舰。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和火力密集度,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的发射架配备有先进的伺服机构,在舰载火控系统的操控下,可以补偿舰船自身运动以及海浪起伏带来的初始扰动。因此,虽然安装在战舰这种本身就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平台上,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射击精度和火力密集度竟然达到了比地面火箭炮更高的水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研制的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还开创了国内火箭炮封闭式模块化发射单元技术的先例。

此后,我国军工企业还在陆基300毫米火箭炮基础上,发展出了舰载型。但是由于舰载型300毫米火箭炮及其再装填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较大,已经无法安装在516“九江”号火力支援舰上,最后只在82“世昌”号国防动员舰上进行了测试。

516“九江”号火力支援舰发射火箭炮。

“海马斯”为何上舰

就在苏联/俄罗斯和中国海军纷纷在战舰上装备火箭炮用于登陆作战火力支援的时候,美国海军早已经彻底停止了舰载火箭炮的发展。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其庞大的舰载攻击机群以及陆战队下属的AH-1系列攻击直升机、AV-8B垂直起降攻击机等战机,就足以为登陆部队提供最强有力的近距火力支援。因此,再继续建造和装备专用火力支援舰已无必要。

那么,在F-35B/C开始批量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舰载航空兵,其对岸攻击能力不减反增的前提下,为何又要把“海马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放到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上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并不能把“海马斯”仅仅视为一种单一功能的陆基多管火箭炮。由于“海马斯”沿袭了M270履带式多管火箭炮的模块化发射单元设计模式,除了能够发射后者的所有无制导/制导火箭弹和M39战术弹道导弹,还可以发射新一代LRPF战术弹道导弹以及GLSDB陆射小直径制导炸弹。

“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将成为通用化高机动发射平台。

LRPF战术弹道导弹由于弹径较小,仅为400毫米,可以在“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的发射箱内安装两枚。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500公里,能够换装不同的导引头和战斗部对付各种类型的目标,包括陆上目标和水面舰艇等。GLSDB陆射小直径制导炸弹目前正在由瑞典萨伯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开发,与“海马斯”和M270的发射单元完全兼容,最大射程达到了150公里。“海马斯”多管火箭炮还曾经作为AIM-120空空导弹的陆基版——SLAMRAAM地空导弹的发射平台,进行过试验。

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必将成为一个可以兼容多种制导弹药,具备对陆、对海以及对空作战能力的通用化高机动发射平台。在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指导下,“海马斯”多管火箭炮部署在船坞登陆舰上执行作战任务,可以使后者不经过任何改装就具备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

此外,“海马斯”多管火箭炮所发射的各型制导弹药目标特征小、飞行速度快,很难被敌方拦截。比如在此次演习中,“海马斯”多管火箭炮打击的就是模拟敌方防空导弹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己方攻击直升机和固定翼攻击机暴露在类似俄制S-300/400这样先进的远程防空系统射程之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提高作战效费比。

对于中国海军的启示和借鉴

对于此次“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上舰试射的举动,国内很多媒体认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此举是在效法我军曾经的战术,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其实,我军在专用火力支援舰的发展上并没有走的太远,561“九江”舰再无后续舰,并且该舰也在今年悄然退役,而300毫米舰载火箭炮也不曾真正装备在任何一艘舰艇上。倒是122毫米舰载火箭炮作为多功能火箭发射器,后来成为了我国海军新一代水面主力战舰的标准装备。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是专用火力支援舰功能较为单一、改装费用也较为昂贵,并且诸如300毫米火箭炮等大口径火炮系统庞大,也没有合适的装备平台。此外,随着我国各军兵种对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迅速提升,专用火力支援舰的作用也完全可以被其他作战平台所代替,而且效费比更高。

“海马斯”上舰无需对任何一个平台进行大幅改装。

反观美国海军陆战队此次舰上试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的表现,可以说这一模式今后会被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其不仅无需对任何一个平台进行大幅改装,而且“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可以通过气垫登陆艇在岸上基地与登陆战舰之间运输,作战和部署方式灵活。通过两种平台之间的巧妙组合,实现了1+1>2的作战效能。

笔者以为,如同剑道有三层境界一样,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打什么样的仗;第二层次是打什么样的仗,研制和使用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第三个层次则是在现有武器装备性能都很出色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通过科学、优化的组合和配置,使得整体作战效能再提高一个数量级。

如今,美军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第三个层次。对此,我们也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军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上。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