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萨克森看德国︱柏林的兴起与普鲁士超越萨克森

朱明
2017-12-10 10:0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在萨克森东部广阔的边疆区,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原本是德意志东进运动中建造起来的贸易小商栈,后来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首府城市,作为普鲁士的都城。这座城市的发达,意味着萨克森的衰落,和以柏林为中心的区域的崛起。德意志的重心开始转向东方,边疆成为中心。

从萨克森的边疆小镇到商业城市

萨克森的核心地带主要是沿着易北河的区域。但是在其不断东扩的过程中,也兴起了不少边疆藩国。其中有一个北部边区(Nordmark),位于易北河与更东边的奥得河之间,成为中世纪德意志向东拓展的桥头堡。这个边区有一座10世纪由奥托大帝建造起来的城堡——勃兰登堡,依托城堡形成了一座防御性城市。

到12世纪中叶,在阿斯坎尼家族的领导下,北部边区得到迅速发展。这个家族与“狮子”亨利的韦尔夫家族向来处于敌对状态,两个家族为了萨克森公国而不断争夺。在争夺失败后,阿斯坎尼家族的“大熊”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转移到易北河以东的边区发展,经帝国皇帝的首肯,确立勃兰登堡为统治中心,自封勃兰登堡藩侯(或马克伯爵),为帝国戍守东部边疆,抵御斯拉夫人,同时对这块处女地进行拓荒垦殖。

这个地区在当时荒芜不堪,仅仅拥有占据东西方商业要道的优势。来到这里的德意志人陷入原住民——斯拉夫人的包围之中。为了拓展自己的力量,勃兰登堡藩侯不得不动员德意志本土的自由人移民前来实边,同时也有大量的骑士和修道院被吸引来,使这里的德意志人越来越多。这些移民来到这里后,建立起一些定居点和城镇,往往借用其家乡城市的名字,如法兰克福(奥得河上)、斯特拉斯堡、科隆(柏林的雏形)等等,可见大量都是从德意志最西边莱茵河地区迁来的居民。这些城市一般规模都不大,呈规则的矩形形态,同先前的斯拉夫人不规则的定居点形成鲜明对比。阿斯坎尼家族虽然没能在西边的萨克森祖地经营,但在东边新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向波兰、丹麦索取土地,将德意志帝国和勃兰登堡领地的疆域一直向东延伸到奥德河,向北拓展到波罗的海。一直到14世纪初,阿斯坎尼家族治下的领地都在不断扩张,勃兰登堡成为这个蒸蒸日上的领地的首府。而东边不远处也出现了一座小城——柏林,是由隔着斯普雷河的两个市镇发展而成的,一个叫科隆,一个叫柏林,二者在13世纪上半叶进入繁盛时期,成为德意志商人同东方斯拉夫人地区贸易的重要中转站,14世纪初结合成为双子城,也是勃兰登堡边区最富裕的城市。今天柏林的中世纪老城区还保留着两座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和圣母教堂(Marienkirche),均为13世纪所建。而仿中世纪的街区则是东德政府在1987年建造的,为了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

柏林中世纪老城最古老的教堂——尼古拉教堂,右边隔着道路的是柏林市政厅。

柏林市政厅

在之后的一百年里,勃兰登堡边区进入混乱时期,外患频仍,但也获得了两个机遇。其一,卢森堡家族的皇帝查理四世想要获得这块富裕地区,于1356年的《金玺诏书》中将勃兰登堡边区升格为勃兰登堡选侯国,藩侯兼任选候,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其二,卢森堡家族将勃兰登堡赠给了自己的重要支持者——霍亨索伦家族,从1415年起,这个来自德意志南部的家族便与勃兰登堡形影相随500余年。

在霍亨索伦家族统治初期,一方面镇压边区的小领主和骑士,巩固了领地,另一方面加强对城市的控制。最富裕的城市柏林首当其冲成为目标。绰号“铁牙”的勃兰登堡藩侯弗里德里希二世改变了柏林的命运,将这个商业市镇变成了统治中心。他对领地上的城市剥夺自治权,柏林也不例外。他为了控制城市,在柏林双城之间的地方建造城堡,用于监视和控制两座城市。这也是柏林最早的宫殿,即今城市宫。1448年,他宣告取缔城市居民的特权时,柏林市民终于爆发了,掀起暴动,将建造中的城堡破坏掉。但是在藩侯的残酷镇压下,市民们被迫屈服了。藩侯命人杀害柏林市长,迫使柏林退出汉萨同盟,并且建造了历史上的第一道柏林墙,将科隆和柏林两座市镇隔开,限制其交流。从此,霍亨索伦家族便以柏林作为首府城市,原来的中心勃兰登堡逐渐衰落。

最早的柏林地图,北向位于左侧。由西边的科隆城和东边的柏林城组成的双子城,13、14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几十年后,这个萨克森公国的边疆藩侯区,已然成为德意志东部的一个重要邦国。大致同时期,奥地利也脱离了巴伐利亚。这两个地处最东部边疆的藩属领地逐渐成为德意志的两个新领袖,并最终相互厮杀以获得德意志的最高领袖地位。当然,这是后话。

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都城

勃兰登堡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起来,与17世纪初同普鲁士的结合有很大关系,这一步棋将其势力范围大大向东扩展。从12世纪末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大力东扩,其战场在比勃兰登堡更东边的波兰土地上。由于征服了当地的普鲁士人,故而借用了“普鲁士”这个名字。几个世纪中,骑士团一直拓展到波罗的海东岸,独立于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之外建立起骑士团国家,对帝国和教廷双重效忠。到宗教改革时期,骑士团也顺应潮流,进行了新教改革,改为普鲁士公国,骑士团团长成为公爵。到1618年,最后一位普鲁士公爵去世,他把公国传给了他的女婿——勃兰登堡选侯。从此,这两个不相连的邦国被绑到了一起,命运休戚与共。

霍亨索伦家族的联姻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7世纪就是这个共主联邦的大发展时期。

在三十年战争的废墟上,站立起一个强大的君主——大选侯。20岁的腓特烈·威廉(1640-1688在位)早年一直住在普鲁士公国的首府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这里与勃兰登堡选侯国的差异较大:在普鲁士占统治地位的是容克地主,这里四面强敌的环境使得大量武装地主力量成为必需,而勃兰登堡则是城市贵族力量占据主导地位。腓特烈·威廉主要靠驻在柏林的总督管理西边的勃兰登堡领地。东边容克地主的叛服无常牵扯了他的精力,但是西边深陷三十年战争也让他心神不定。于是,几年后,他便搬到了柏林,住在“铁牙”弗里德里希二世建造的宫殿里,打算以这里为基地建造一个强大的国家。

腓特烈·威廉首先进行军队改革,建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他还重视和鼓励工商业发展,奉行柯尔柏主义,尽量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他还根据早年在荷兰时所学进行邦国改革,并与荷兰联姻。他的重要成就就是从当时的大国瑞典和波兰战争的夹缝中为普鲁士争取了主权,并且战胜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瑞典军队,荣膺“大选侯”的称号。

大选侯在柏林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出于军事目的,他在柏林周围建造了十几个棱堡,相互之间用墙和壕沟连接起来,作为抵御外敌的防御工事。在城市内部,他建造了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宽阔笔直的大道将成为城市的东西向中轴线。也正是从他开始,营造柏林西南边的波茨坦,作为选侯行宫。巴洛克风格的城市改造与“大选侯”的雄心壮志正相匹配。

1688年大选侯去世,31岁的儿子腓特烈继位。邻国萨克森选侯于1697年当选波兰国王,这激发了腓特烈的嫉妒,为了与其并驾齐驱,腓特烈贿赂皇帝,也想成为国王。作为德意志国王的皇帝不允许在德意志境内再出现一个王国,于是,腓特烈决定将王国建在德意志境外的普鲁士。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在柯尼斯堡加冕为王,称腓特烈一世(1701-1713年在位)。从此,普鲁士公国改为普鲁士王国,选侯成了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两个领地统一,勃兰登堡-普鲁士联邦演变为普鲁士王国(一直到1870年成为普鲁士帝国,至1918年终结)。

1701年腓特烈的加冕。这一年起,普鲁士升格为王国。

作为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要创建许多与其王国匹配的设施。他建立了哈勒大学,使这里成为德意志地区的教育中心,为王国政界输送人才。他还建立了柏林艺术学院和柏林科学院,聘莱布尼茨为首任院长。这些举措背后有一位女性的推动,这就是腓特烈的王后索菲亚·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来自德意志西部的她将清新的现代气息带入普鲁士的王宫,帮助陈腐落后的邦国文化迅速提升。

腓特烈一世为其爱妻在柏林的西郊建造了一座精美的巴洛克风格宫殿,也是一座消夏别墅,后称作夏洛腾堡宫。宫殿仿照凡尔赛宫而建,结构对称的宫殿后面是一大片花园,宫殿中有举办宫廷活动的橡木厅和能够俯瞰花园的圆厅。王后夏洛特就在这座宫殿中经常举办沙龙,接待文化界的哲学家、神学家,莱布尼茨是她的座上宾。

既然成了国王,那么建造王宫成为腓特烈一世的重点项目。这座宫殿自从15世纪中叶起就是霍亨索伦家族在柏林的宅邸,后来也被称作“柏林城市宫”(Berliner Stadtschloss),二战之后被毁。东德时期成为民主德国的国会大楼,2006年又被毁,目前正在仿照巴洛克风格重建中,建成以后将作为民族学与亚洲艺术博物馆,与博物馆岛(即中世纪的柏林双子城之一科隆城,因后来建有五大博物馆而有此名)上的众多博物馆和柏林大教堂一道再现当时的王宫建筑群的盛况。

2008年11月28日,“洪堡论坛”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外展示。这就是正在维修中的王宫和“城市宫”,计划2019年完工,将与大教堂、老博物馆构成一组王宫建筑群。

维修中的柏林城市宫。宫殿桥连结的就是菩提树下大街。

在腓特烈一世的时候,柏林如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群还不存在,只有科隆城的这座宫殿,面朝东边的柏林城,体现了王权对老城的控制。宫殿前面的广场与跨越施普雷河的大桥相连,一直延伸到柏林老城的主要街道——国王大街,沿街及附近有中世纪的市政厅、最古老的两座教堂和街区。构成东西向中轴线的大街由王宫统摄,王宫前的桥上还立有大选侯的雕像,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1702年Jean Baptiste Broebes所绘,从东侧看城市宫和宫前广场,大桥上立有大选侯的雕像。

但是,腓特烈一世打算使柏林朝向柏林宫的西边发展。宫殿的北边有一个大型广场(即今卢斯特花园),广场的东侧是大教堂,西侧正对着一条很长的宽阔大街。这是腓特烈国王精心打造的主干道——菩提树下大街,一直延伸到最西边的勃兰登堡门,即城墙处,长约1.5公里。从此,城市重心沿着这条大道转向了西边的广阔区域,迅速开发出了一个新城区(Neustadt)。大量宫殿等重要建筑都位于这里。其中有一座大型的军械库(Zeughaus),采用的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19世纪被改造成柏林的国家博物馆。在新城区的南边是面积更大的新区——腓特烈城(Friedrichstadt),这座新城以今天的弗里德里希大街作为南北中轴线。在普鲁士国王的改造下,这座城市从一个中世纪的商业城市变成了一座普鲁士的都城。

1792年Daniel Friedrich Sotzmann绘制。中世纪城市开始朝巴洛克的规则布局发展。

腓特烈一世在文化建设中极尽奢侈之风,遭到了王太子的反对,当这位王太子成为新任国王——“士兵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时,就将其父亲雇用的大量艺术家都遣散了,他将柏林改造成了一座坚守清规戒律的兵营城市。

柏林的飞跃——帝王之都

拿破仑战胜普鲁士后,骑着马穿过勃兰登堡门,意气风发地进入柏林。当他来到一个君主的陵前,脱帽驻足,沉思良久,对周围的人感慨道,若是这个人还在的话,我们根本进入不了柏林。

这个人就是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在位,亦称腓特烈二世)。他是“士兵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儿子,自幼在父亲的高压教育下成长起来。但是,他又有很强的叛逆性,总是反对父亲的士兵训练法,对思想和艺术充满好感。也有人说,他年轻时喜好女色,之后男宠如云,私下里会身着绣花睡衣头发散乱哀怨地吹奏笛子。然而,他后来又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成为德意志人心目中的偶像,被尊称为“腓特烈大帝”。

菩提树下大街上的腓特烈大帝骑像

他年轻的时候,萨克森公爵“强力王”奥古斯特对这个花花公子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对他父亲“士兵王”也很鄙视,认为普鲁士是个没有文化的落后边疆地区。然而,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间,普鲁士从一个偏僻落后的邦国追赶上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和“强力王”的萨克森。在三场争夺奥地利富饶的西里西亚地区的战争中,腓特烈大帝纵横捭阖,屡屡击败萨克森,甚至占领其首府德累斯顿。腓特烈最为窘困的是在最后一场战争,法、奥、俄的联合将他逼入绝境,然而,就在他四面楚歌准备认输时,他的粉丝、彼得三世成为新任俄皇,将所有胜利果实都拱手相让,翻转了欧陆的局势。这样,普鲁士势头更猛,与盟友俄罗斯一道,从西里西亚扫荡到波兰,伙同奥地利三分波兰,将这个普鲁士曾经的宗主国的北方大片领土收入囊中,建立东、西普鲁士省,使霍亨索伦家族分散在各处的领地(尤其是勃兰登堡与普鲁士)首次连结了起来。普鲁士一跃而起,成为大国。腓特烈的时代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弗里茨时代”,成为普鲁士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扩张

柏林城中,腓特烈大帝在祖父的首都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建设。腓特烈大帝需要一个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首都。他重启了被“士兵王”父亲关闭的许多学院,推动柏林成为文化和思想中心。腓特烈模仿罗马的波波洛广场建造了御林广场(或称宪兵广场),作为其训练骑兵的演兵场。广场正中为音乐厅,两侧分别为法国大教堂和德国大教堂,使整座广场因对称而显得雄伟。

19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老博物馆,如今博物馆岛上的最早的博物馆。前面空旷的广场今为卢斯特花园,在腓特烈大帝时期是演兵场。

背靠施普雷河,坐东朝西的柏林大教堂,其南边就是柏林城市宫。

在菩提树下大街两旁,腓特烈建造了大量辉煌壮观的建筑,这些都有赖于建筑师克诺伯斯托夫的大力协助。在以其名字命名的广场——腓特烈广场(即今倍倍尔广场)上,建成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国家级大剧院、模仿罗马万神殿的圣海德维希大教堂、皇家图书馆。这座广场就在御林广场的北边和菩提树下大街的路南,在正对面的路北,是为王弟修建的宫殿,后来成为洪堡大学的主建筑。这些建设使王宫西边以中轴线放射的区域成为彰显王权的重要空间,体现了腓特烈大帝的文治武功。他对柏林城的建设是无人能比肩的,当然,这也是他权力达到巅峰的反映。

腓特烈大帝修建的柏林国家歌剧院

1867年Wihelm Liebenow绘制的柏林地图,体现了17世纪起的城市扩建。

除了柏林城的建设,腓特烈还想模仿路易十四那样建造一座耀眼的离宫。于是,他决定把波茨坦建成第二个凡尔赛。无忧宫是腓特烈大帝的作品,也是德意志最杰出的洛可可艺术。腓特烈大帝亲自设计,在哈弗尔河畔这个地表不平坦的区域采用了规则的轴线道路,宫殿采用圆顶建筑,整体布局亦步亦趋地模仿凡尔赛宫。他晚年时也使这里成为皇家驻地和统治中心,模仿路易十四,平时生活和办公都在这里,而不再去柏林城里。腓特烈大帝希望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过着帝王的闲暇日子,故而给这座宫殿起了一个法语名字——sans souci(意为无忧)。在这里,腓特烈还建造了美术馆和图书馆,收集了大量艺术品和图书。他还频繁地举办音乐会和沙龙,请巴赫创作赋格曲,邀伏尔泰秉烛夜谈,一派开明君主的气象。

无忧宫

腓特烈大帝时期,模仿的对象是当时欧陆的强权法国,他使普鲁士也得以进入列强的行列。经过霍亨索伦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普鲁士将邻国萨克森甩在了身后。而柏林这座源自萨克森边疆的小城,至此也成长为一座真正的王者之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