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年,守住三峡那片绿

2017-11-03 09: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因三峡生态建设而生。2017年,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同时更名为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研究所”),负责三峡集团水电开发流域特有珍稀植物抢救保护、坝库区陆生生态建设和植物研究工作。

十年里,在三峡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同心协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步成长为一支有理想、有作为、有技能的科研攻关队伍。

十年春秋更替,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拼搏进取精神,在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上取得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

这十年,我们携手走过

2007年

经过缜密的调研和规划,植物研究所开工建设

2008年

植物研究所投入运行

2010年

植物研究所成立青年组培技术攻关组

2012年

植物研究所通过五年的潜心研究与攻关,引种保育国家级珍稀植物突破2万余株,成为华中地区有区域影响力的珍稀植物培育基地

2013年

植物研究所取得首个国家发明专利

2014年

成立“黄桂云创新工作室”

2015年

三峡工程建设环评预验收工作时,植物研究所取得了验收专家一致肯定,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的备加赞赏

2016年

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收集多年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经验,汇编成册出版发行第一本图书《三峡基地引种植物图鉴》

2017年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由原来的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演变而来

这十年,我们砥砺前行

十年来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从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行,始终不忘三峡集团赋予的使命,以满腔热血,投身其中。更是将制度建设作为植物所建设的基础。通过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完善了一套适应科研机构的管理方法,制定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移栽技术》《植物组培实验室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和规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助力三峡生态建设工作。

 

十年来

植物研究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认真开展特有珍稀植物保护研究工作。根据水电开发要求,对三峡库区及金沙江流域即将被淹没的物种进行就地与迁地保护,完善种质资源库建设。近年来,科研团队在“三峡最美人”黄桂云同志的带领下,走遍整个三峡库区,抢救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植物356种,共计1.7万余株,其中,珍稀植物8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成活率均在90%以上,居业界领先水平。

 

十年来

植物研究所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做好物种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珍稀植物组培研究,通过“植物克隆”的方式,将珍贵而优良的物种保存起来。截止目前,科研人员对珙桐、红豆杉等二十多个珍贵的物种开展了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另有8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公示,这些专利技术也逐步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为珍稀植物回归自然提供技术支撑。

 

十年来

植物研究所始终围绕集团公司“改善一片环境”的水电开发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于科学研究的始终。对二十多个珍稀植物品种开展传统繁育研究,共计育苗2万余株,确保植物资源的自有特殊属性,并将其应用于迹地恢复和坝区生态建设当中,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

 

十年奋进路,植物研究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坝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三峡集团的正确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倾情支持和帮助,也体现了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有担当、有作为的工作态度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履行了保护好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诺言。

这十年,我们共同见证

十年前,规划中的植物研究所还是一片荒草之地,连路都没有,整个山坡都只有砾石、沙土、茅草......

而今,走进植物研究所,你就像进入了一个天然氧吧,草木繁茂,鸟语花香。

嘉木生坝区,芳菲满天下。植物研究所的工作得到了三峡集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建成三峡特有珍稀植物培育基地,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确保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永续利用。”这是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到植物所现场考察后,在三峡工程环评预验收会上对植物研究所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后,沈国舫院士又多次考察植物研究所,对其繁育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创新技术给予高度肯定。
十年的引种驯化、培育,植物研究所已成为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科普基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植物研究所在保护特有珍稀植物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中科院、林科院的专家以及三峡集团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对植物研究所的工作给予肯定、鼓励和关怀。

这十年,业界专家、媒体、公司各级领导等都共同见证了植物研究所在生态建设中的一个历程。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认真践行集团公司“四个一”水电开发理念,始终将生态建设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逐步将三峡坝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和谐之城,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也逐步成为展示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张“绿色名片”。

 

下一个十年,我们再续新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植物研究所以此为契机,走在三峡集团构建的生态环保建设的光明大道上,新时代迎来事业的重大发展,崭新的体制机制正遇新时代大发展的新机遇,科研平台更加广阔。在这个生态建设的大舞台上,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节奏感。不忘初心,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继续履行好长江流域特有珍稀植物抢救保护、植物资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等工作职责。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部署的生态修复、迁地保护、组培与分子遗传研究及资源保存四个方面,统筹规划植物研究所各项工作。

着力推进库区生态修复工作,对长江流域的物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开展长江流域野生植物迁地及就地保护研究;积极组织物种资源保存工作,珍稀植物标本馆投入建设;有序开展珍稀植物回归自然研究,将繁育的珍稀植物种植于坝区,逐步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库区植物资源野外调查工作,开展迁地保护工作,以每年迁地保护80种珍稀植物资源的速度增长,将三峡坝区打造成一个大的珍稀植物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征程中,植物研究所全体员工已整装待发,将牢记使命,充分发挥“黄桂云创新工作室”的科技创新作用,继续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在生态修复与特有珍稀植物抢救保护工作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绿色三峡,共绘美丽中国谱写新的篇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