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南浔部分教师被交流到“弱校”:开始不愿去,后来不想回

尹平平、徐根红、年欣/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2017-11-03 13:17
教育家 >
字号

从南浔“名校”到农村小学,主动参与交流的宋国萍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仅一年就成果颇丰。现在,她已经有点“不想走”了。 (南浔区教育局供图) 

公立学校的教职,一直被人们当作标准的“铁饭碗”。在同一所学校里“教一辈子的书”,是不少老师的人生写照。

章月英也是这么想的。

20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回到了老家的千金小学教语文。在这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上的乡村小学,她已教了23年语文。她本打算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直到有一天,校长沈国良突然让她走……

沈国良也很无奈,他也不愿意损失章月英这员“大将”。可是,为落实南浔区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他实在没有办法。

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作为浙江省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试点区县,南浔区从2014年开始执行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制度——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12年的教师,如无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本校,到其他学校教3年书。

今年9月,南浔区的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第一个3年周期彻底结束,效果却远超想象。

交流工作启动之初,南浔区教育局上下心里也打鼓:老师们不愿离开熟悉安逸的环境;校长们担心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发展;学生和家长也都有意见。这个政策能安稳地推行下去,并实现均衡教育资源的初衷吗?

3年前的9月,章月英“无可奈何”地离开任教23年的千金小学,来到隔壁菱湖镇上的菱湖实验小学“从新开始”。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今年9月,3年交流期满后的她竟不想再回熟悉的“母校”继续过安逸日子,而坚持留在曾被她视为畏途的菱湖实验小学,继续当一名每天都要面对挑战的老师。

“这个交流平台,让我开拓了眼界,有了全新的改变,真的特别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章月英再三向记者说。

3年前“第一批吃螃蟹”的老师们,已重返“母校”或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而发出类似感慨的,并非章月英一个人。

2017年11月菱湖实验小学的章月英老师课后辅导学生。

被动的交流,意外的收获

章月英的交流并非一帆风顺。刚到菱湖实验小学时,她遇到了工作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章月英在千金小学教了23年语文,当了22年班主任。那里的学生多为农家子弟或打工子弟,家长对她都很信服。可是,刚来到菱湖实验小学,家长们却对她很抵触。

原来,菱湖实验小学是菱湖镇的“名校”,也是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生家长的知识层次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视,听说换了个“从乡下来的老师”,家长们反应很大。他们建了个微信群议论章月英,背地里把她调查了一番,最后相约围在学校门口,要求校长把章月英换掉。

“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乱了方寸。”章月英告诉记者,本来她接手的班里,就有4个被老师们私下戏称为“四大天王”的小淘气,已经让她不知所措,家长们又这样严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开始整宿整夜失眠。她去医院看病,被诊断得了抑郁症。

她决定家访,逐一上门和家长们交流:“我是乡下人,到镇上来当老师,你们不接受,我都理解。但是,能不能给我个机会?让我试着跟孩子们接触交流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再说,可以吗?”

看到老师这样恳切,家长也不好再说什么。章月英加倍努力,一学期下来,她接手班级的成绩不但没下降,还明显提升了。曾经反对她最凶的几位家长,也和章月英成了好朋友。

从农村的学校,来到菱湖实验小学这么个“名校”,章月英起初一直有着“跳龙门”的忐忑,生怕新同事们会看不起她。可是,这个“龙门”里的老师校长们,从没把她当外人,他们无私与她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各种评优机会也都想着她。

短短3年间,章月英在菱湖实验小学获评“南浔区区级优秀班主任”,并顺利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

“说实在的,如果一直留在千金小学,可能到我退休,这个职称都难评上。”章月英告诉记者。据南浔区教育局统计,千金小学的教师平均年龄46岁,每年分配到的职称指标很少。要轮到章月英,确实还要等很多年。

将评优和评职称等发展机会向交流教师倾斜,是南浔区教育局伴随教师交流工作的配套保障性措施之一。为激励老师们积极参与交流,南浔区教育局提出了“四个优先”,即职称评审优先、岗位聘任优先、个人评优优先和业务比赛优先等,目的就是想让教师从被动转为主动。

南浔区教师交流流动方向。

主动的交流,来了不想走

来了就不想走的交流教师,不止章月英。

2014年,陈丽从重兆中学主动申请去洪塘中学交流。现在3年期满,她已铁了心留在洪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起初申请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洪塘中学离家更近,方便照顾孩子。可是来这里后,她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丽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对口教的学科是信息课。原先在重兆中学,学校一直安排她教英语和数学,偶尔带一带信息课,可学校里的电脑一半都是坏的,大半节课时间都浪费在修电脑上。陈丽觉得自己年轻,教教其他科目、锻炼一下是好事,但如果长期如此,她担心自己的专业就废了。

来到洪塘中学以后,她很快就得到了教信息课的机会。别看洪塘中学位于南浔区最边缘,是一所仅有141人的小学校,但是电脑和电教设备却很齐全。

除了教课,陈丽还在学校组建了名为“PC Dream”的社团,给有兴趣的中学生开设计算机拓展课程。她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因此得到了维持和发展,这让她颇有成就感。

宋国萍也是主动申请参与交流的教师。

起初,她目的很明确,就是为评职称。现在南浔区的教师评高级职称,都必须有跨校交流的经历。

宋国萍是整个南浔区数一数二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是南浔实验小学这所南浔区里最有名小学的语文名师之一。“评职称的其他条件我都符合了,就差个交流经历,所以就报名了。”宋国萍毫不犹豫。

她专门挑了一所农村学校——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作为自己的交流目的地。虽然这所农村学校距离她家有36公里,但她坚持一定要来这里,因为20年前的夏天,她就在这所学校的前身开启了自己的求学路。

“我小时候是个非常怕生的乡下女孩,在学校动不动就哭。但那时我的老师特别好,给了我温暖。如果没有当时的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都想回来,把老师那时带给我的东西,再传递给这些孩子。”宋国萍说这也算一种圆梦。

圆梦之路并不平坦。宋国萍来时接手的5年级2班,是全校最棘手的一个班。无论是校长,还是前任的班主任,都嘱咐她“要小心!”

宋国萍在开学前,挨家挨户地去家访,摸清他们的情况,心里有了底——孩子们并不差嘛!传闻是不是错啦?可是等到开学一上课,宋国萍还是傻了眼。“看到他们上课举手的人这么少,作文写成那个样子,个别同学几乎天天都跟人打架,我很郁闷,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孩子怎么这样的啦,怎么这么差的啦!”

可是,想起小时在这里念书,老师从没大声斥责过那个怯生生的自己,宋国萍又耐下性子来,针对这里孩子们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虽然他们已经上5年级了,但是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她还是为孩子们选择了《花婆婆》等知名绘本作为阅读素材。孩子们从没见过这样精致的图画书,被吸引着读了一遍又一遍。看着孩子们逐渐开始有了亲近书的欲望,宋国萍特别欣慰。

她也逐渐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好书,便趁热打铁地为孩子们建了“阅读银行”——每读一本书可以积10分,攒到一定积分,可以换奖品,奖品是更精美有趣的书。一个学期下来,全班每个同学都至少精心读了四五本书,不少人的作文水平明显进步。

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宋国萍给家长建了QQ群,几乎每天都在群里分享一些和家庭教育及阅读相关的内容。久而久之,家长们也被宋老师的良苦用心打动。尤其看到孩子身上的变化之后,家长们对孩子教育上倾注的精力增加了。

宋国萍给5年级2班当了一年班主任后,这个全校闻名的棘手班级评上了“全校最美班级”。

和南浔实验小学这所名校相比,宋国萍觉得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这所乡村学校学生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家长。而她从2015年到这里来交流的这两年中,她最有成就感的也是改变了这里的家长。

除了改变家长,宋国萍还肩负着指导年轻老师的责任。她把自己从南浔实验小学教了15年语文积累的备课笔记,包括她参加省里培训得到的资料等,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在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梳理清楚分享给老师们的过程中,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两年的交流很快就过去,剩下一年时间。宋国萍说她本来只想来刷个经历,可现在都有点不太想走了。

“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最主要的都是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这里我成就感更高。”

老师在成长,学校在发展

现在,宋国萍的语文阅读课已不再限于她所执教的班级,而是推广至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的“悦读”课。

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校长张香明告诉记者,来他们学校交流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对他们这所农村学校的发展影响都很大。“因为他们来了之后,不光带来了原来学校里好的教育方法,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还影响了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

这两年,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这所9年一贯制的学校,中考成绩明显提高,口碑也越来越好,一些南浔区城里或者湖州市市区的家长,慕名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就读。这所学校也吸引了更多优秀的老师来交流。他们已经不再是来“支教”,而是来“取经”。

顾坤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南浔镇上的浔溪中学执教时,申请了好几次来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交流,却直到去年才排到他。“别看它是一所农村学校,但这两年各方面的实力越来越强,所以我想过来学一下它的方法和技巧,等交流结束后带回浔溪中学。”顾坤对记者说。

2017年9月,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顾坤老师课后辅导学生。

位于南浔区双林镇的罗开富小学也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农家子弟和打工子弟占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校长严永强告诉记者,由于地理位置和师资力量等原因,前些年学校的英语教学一直比较薄弱,上到6年级无法完整读出课文的学生仍有不少,这种情况在从庆同小学来交流的教师周卫国到来之后,得到了改善。

庆同小学是双林镇的知名小学,周卫国是那里的英语名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2014年决定第一批参与交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出来看看的机会。”虽然那时交流政策刚开始启动,还不是很明朗,但“吃苦,肯定不怕的。”周卫国抱着磨砺自己的心情来到罗开富小学。

那时的罗开富小学,就是人们想象中乡村小学的样子,硬件设施相对简陋,毕业班同学的英语水平远逊于同龄人。

在庆同小学带惯了好学生的周卫国,迅速调整教学策略,加班加点给落后的同学“吃小灶”。经过一段时间,他带的班上大部分同学英语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成绩都能达到90分以上。不仅如此,他的到来还激发了其他英语老师的上进心,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英语学科建设。

随着南浔区“美丽校园”等项目的推进,罗开富小学这一两年的硬件设施大幅改善。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泳池都配备齐全,操场上铺设了七彩跑道,走进之后让人难以相信这竟然是一所乡村小学。

周卫国来这里以后,不仅承担了英语课的教研任务,还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分管后勤、基建、宣传等工作。无论是罗开富小学的校长、老师,还是他自己,都没把他当外人。

罗开富小学的改建,恨不得每个细节他都参与其中:校门口家长接送等候区的黄线是他和保安一起用油漆画的;乒乓球台子是他和老师们一起搭起来的;图书馆的书是他和老师们一起上架的……

今年春天,南浔区第一批交流教师开始陆续准备返回“母校”时,周卫国毫不犹豫地决定留在罗开富小学。“这里虽然小,但是老师们相互之间特别团结,有热情,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都想拼一拼,让学校冲上去!”

周卫国已经不再把在这里教书,当成一个磨练自己意志的苦差,而是彻底融入了这个学校的团队,参与她的建设。“因为罗开富小学的教学楼是我看着盖起来的,我自己的相机里,记录的全是学校建设各阶段的照片。”

均衡教育资源的大胆试验

根据南浔区教师交流工作的相关规定,每个学校派出交流教师中的骨干教师要占到20%以上。有些学校为了尽量展示自己的优势一面,对交流教师的选拔更是优中选优。

可是,校长们也担心:好老师都出去交流了,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怎么办?成绩还能提高吗?

曾在多校任教任职的陈晓峰,现任罗开富小学的副校长,他向记者坦陈:“骨干教师的外出交流,可能会导致校内教师的断代,而新教师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交流工作对每所学校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跨校交流,校长们逐渐打消了这个顾虑。“交流出去的是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交流进来我们学校的也是人家学校的骨干教师啊!”罗开富小学校长严永强说。而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之后,其原来所在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得到了发展空间。

菱湖实验小学的骨干英语老师沈春莉,一直都带6年级毕业班的英语课,并且有机会参与各种区、市甚至省级的评优比赛,为学校夺得荣誉。

在她去千金小学参与交流后,6年级毕业班的英语课由费战洪老师来带,费战洪因此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一年下来,费战洪带出的毕业班成绩并不比沈春莉差多少。一些公开课比赛等活动,此前都是沈春莉代表学校出征,现在费战洪也有了参与机会,也没少斩获荣誉。而当他获得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之后,学校也将他提升为中层,让他担任大队辅导员。“这几年来,我的成长也比较快。”费战洪说。接下来,他也准备申请跨校交流,以便更全面地发展。

南浔区教育局局长陈勤泳告诉记者:“教师交流制度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们全面成长,以及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

南浔区的行政区域是东西长、南北短。虽然行政中心在东北角,但整个南浔的经济文化并不是由行政中心往外辐射的,而是以下辖各镇为中心组团式辐射。此外,由于南浔区西部紧邻湖州市主城区,有不少生源被吸引到了湖州市区,导致西部生源人数下降,学校教师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生源人数增长,教师资源却紧张的状况。

上述原因造成整个南浔区的教育除了城乡差异,还有东西部差异。如果没有教师交流制度,势必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南浔区教育局正是希望通过教师交流制度,让骨干教师们由城镇往乡村走,由西部往东部走,以均衡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对那些长期扎根乡村的教师们,也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到规模更大的学校锻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年前,政策推行之初,老师、校长、学生家长各方都心存疑虑,南浔区教育局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局长姚明星和组织人事科科长沈春芳等人都如履薄冰。他们跑遍每所学校,试图摸清每位校长的顾虑和老师们的态度。大家几乎都是“硬着头皮”试水这一项全新的人事工作。但推行3年过后,无论老师本人还是各个校长,都发自内心地表示,确实受益匪浅。而教育资源的均衡,更是提升了整个区域内义务教育水平。3年来,累计已有443名教师参与交流,占南浔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18.6%。

几乎每个第一批参与交流的老师,在走出自己任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校,来到一个陌生学校当“新人”时,都会惴惴不安,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都能像从旧馆小学到庆同小学去交流的杨小元发出的感慨一样,认同这样的理念:

“教师交流,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正悄悄吹进每所学校。对教师自身而言,交流的经历也将赋予我们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交流,就好像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让我们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许最好的自己永远在路上。世界那么大,或许你可以换个学校去看看!”

(原题为《被交流到偏远“弱校”,这些老师为何开始不愿去,最后却不想回?》)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