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1件刘海粟作品在京展出,看“艺术叛徒”如何泼墨泼彩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7-11-04 13:3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1月3日上午,“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展出101件刘海粟书画作品。第一篇为“欲腾云上天都”,展出刘海粟28幅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包括17幅泼墨泼彩与11幅油画。第二篇为“今日荷花别样红”,展出刘海粟34幅中国画与2幅书法,其中国画题材主要为花鸟、山水,运用的艺术手法有水墨、浅绛、泼墨、泼彩等。第三篇为“神州尽在彩雾中”,展出刘海粟37幅油画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中国各地风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刘海粟,原名檗,字季芳,号海粟,别署海翁、静远老人,江苏常州人。他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青年时代两次渡日,两次旅欧,中国画以山水、花鸟、走兽最为拿手,书法擅行草。早年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率先使用人体模特,被当时社会斥之为“艺术叛徒”。

刘海粟早期以石涛、沈周画风心摹手追,晚年学徐文长的狂放,书法初得康有为苍古沉雄之气,后取张旭草书劲捷。刘海粟和张大千一样,都进行过泼彩创作,刘海粟的泼彩画,画境跃动粗旷,情调炽烈,重在力度。画风能以“大胆狂热”概之,刘海粟将墨色与石青、石绿,再加朱砂、锌白,展现五彩缤纷,呈现雄伟壮丽之美。

刘海粟《满庭芳(泼墨黄山)》,68cm×137cm,国画,1980年

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

刘海粟一直倡导旅行写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创造精神也与各地自然风貌相契合,他将西方现代美术的相关精华融注于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探求之中。

黄山,天下奇绝,是刘海粟的最爱。七十年间,他十上黄山,从写形悟神到以苍雄之笔墨写黄山之魂。

“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这是刘海粟六上黄山之后所写诗句,如果说,刘海粟六上黄山之前的作品主要在于“道法自然”,之后其作品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境由心生”的艺术理想。到1988年第十次上黄山时,已是93岁高龄,此时,黄山之于刘海粟,相看不厌。

“28幅黄山作品,以17幅泼墨泼彩与11幅油画,展现了其艺术与思想的跃进。他将其眼中黄山、笔下黄山以及胸中黄山融为一体,呈现出气象浑穆、玉宇澄清的宏大气派,与历史上渐江、梅清、黄宾虹等所画之黄山相比,凸显其独特的表现张力与美学风范,别开生面。”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道。

刘海粟《黄山云海》,62cm×75cm,油画,1954年

黄山云海是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置身其中犹入蓬莱仙境。《黄山云海》是刘海粟六上黄山所作油画,他通过强化大面积的横向云、霞,以及因日光普照而生出的天空与云海交错之感,云气的流动与山石形成的团块相辅相成。

刘海粟《黄山光明顶》,105cm×137cm,国画,1982年

1982年,87岁高龄的刘海粟九上黄山,创作了《黄山光明顶》这是幅对景挥毫的泼彩之作。其泼彩以石青为主,色墨交融,墨块与色块的互融渗透与纵横交错,体现了浩瀚高峨的意象。刘海粟为此画题写了自作诗云:“黄山卓绝光明顶,叱咤千峰奴万岭。斜阳散映青山红,珊瑚粉插琉璃中。安得高烛传天都,寒烟叠叠蒙云雾。万古此山此风雨,来看老夫浑脱舞。壬戌中秋前五日,登光明顶,霞绮飞流,如天女散花,泼彩成此,颇得天趣。刘海粟,年方八七。”

刘海粟《奇峰白云》,93.5cm×172cm,国画,1988年

这幅泼彩山水画是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作品,题款云:“何年开混沌,造化夺神工。排闼青冥入,群峰相角雄。戊辰秋刘海粟十上黄山写,九十三岁。” 该作品构图丰满,一块幽云从山谷中涌出,以流动奔放的泼彩,使大面积的石青、白粉相互弥散,与黑沉沉的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单纯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今日荷花别样红

以遒劲雄深、苍浑滋润的墨彩呈现出不凡的气度是刘海粟晚年潜心于泼墨、泼彩之法所致。他大力探索泼彩画,他的泼彩山水、泼彩荷花等以泼墨为基础,结合中国画传统青绿画法,糅合西方绘画的光色表现。

刘海粟早年书法学康有为,自得法度。晚年沉雄拙厚,取古藤连绵之势,兼具钟鼎、碑石之意,且以此融入绘画用笔中。

刘海粟《毕竟西郊八月中》,书法,1979年

1979年8月,刘海粟题诗曰:“毕竟西郊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今日荷花别样红。”此幅书与画浑穆苍劲,中锋直取。诗句乃刘海粟有感于时代巨变而真情流露的即兴创作,并有别于南宋杨万里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将其中的“西湖”改为“西郊”,“六月”改为“八月”,“映日”改为“今日”。这正合当时社会文化情境下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的精神面貌。

刘海粟《芭蕉》,137cm×68cm,国画,1982年

中国画《芭蕉》以没骨法画成,芭蕉枝叶全用书法用笔的方式写出,线条繁而不乱,画面彩墨淋漓。

刘海粟《白菡萏开初过雨》,72cm×44cm,国画

刘海粟喜以泼墨、泼彩之法画荷花,在大片泼墨、泼彩形成荷叶之后,再补以花瓣、荷茎、浮萍等,构成色块与线条的互动。《白菡萏开初过雨》是刘海粟泼墨大写意荷花的代表之作。题款云:“白菡萏开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刘海粟画。”此作以泼墨、积墨等手法,营造出水墨变幻之境,浓、淡、干、湿,自然渗化。

刘海粟《双色牡丹》

刘海粟《金笺牡丹图》

神州尽在彩雾中

在早年研习油画的过程中,刘海粟对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莫奈,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梵高、高更,乃至野兽派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画家的艺术情有独钟。两次欧游期间,他全面观摩、领略西方艺术,进一步接受西方新兴画派的启发,摆脱了学院主义的保守性束缚。在论及后印象派时,刘海粟说:“后期印象派之画,为表现而非再现也,为综合而非分析者也。”这种思想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的观念不谋而合。

“刘海粟钻研中西绘画在色彩上的差异,长期致力于中国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他的油画创作甚至大胆借鉴中国画中的勾勒法、留白法、皴染法以及泼墨、泼彩法的表现特点。即使在描绘物象轮廓时他也十分讲究中锋用笔,追求线条质量,宁拙勿巧,故而他的线与其他油画家的线迥然不同。他喜用普蓝、赭石等重色直勾对象,粗放拙朴,看似粗头乱服,实得艺术三昧,并在单纯中展现出庄重坚实之美。他还善于将红与绿,棕与蓝,橙与紫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进行并置。”吴为山谈到,“刘海粟曾说:'大红大绿,亦绮亦庄。神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勃,接烟树之微芒。僧繇笑倒,杨昇心降,是之谓海粟之狂。’宣示了一种古今交融、自信满满的艺术观,我们在欣赏其油画的时候,尤能感到作者创作时的澎湃之情。”

刘海粟曾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自作诗:“一支画笔舞东风,点染梅花彻底红。更有新诗记今日,神州都在彩雾中。”刘海粟一直倡导旅行写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创造精神也与各地自然风貌相契合,并成功地把西方现代美术的精华融注于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探求之中。

刘海粟《东风吹开朵朵红》,94cm×62cm,油画,1960年

《东风吹开朵朵红》这幅油画写生之作是刘海粟油画艺术创作旺盛期的代表作,呈现出中国油画东方情韵的典型样式。此作既具有静物的写生性,又有中国花鸟画构图的特点,强调骨法用笔与疏密虚实。画面并不受自然光色的色相限制,而是注重主观色彩的意象发挥。画面笔触不仅趋向于金石用笔,而且色彩的堆塑、涂写也具有写意的动势与神韵。

刘海粟《汉柏》,150cm×165cm,国画,1983年

刘海粟一生重视书法,以书入画是其重要的创作理念。其水墨画《汉柏》,作者题款云:“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杜陵句,辄移此帧。癸亥秋刘海粟写岱庙汉柏,年方八八。” 刘海粟以纵横奇肆的用笔,呈现出苍劲雄浑的风格。

刘海粟《曙光顶看始信峰》,60cm×80cm,1982年,油画

《曙光顶看始信峰》能将主客观融为一体,赋予作品浓郁的民族审美精神,把山景色彩简化为群青和靛蓝两大色系,间以少许表现树木的墨绿,通过笔痕之间产生的飞白形成云雾蒸腾的效果。

刘海粟《外滩风景》,97cm×163cm,1964年,油画

油画《外滩风景》描绘的是著名的上海外滩,刘海粟以自如的笔触挥写出恢宏壮观的外滩建筑群,红日照耀的天空和浩荡的黄浦江。画面结构紧凑、用笔厚实,具有整体的色调。他用线增强画面的力度感,用笔挟裹黏稠的油彩直接在画面上描绘黄浦江奔流的气势,与建筑群的稳健形成了强烈对比。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将展至11月26日。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