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拉斯维加斯到得州,美国枪击案频发是社会分裂还是枪支泛滥

澎湃新闻记者 朱郑勇
2017-11-06 17:0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民众参加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每年一次的大会。视觉中国 资料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萨瑟兰斯普林斯镇一所教堂发生枪击案,目前造成26人死亡,多人受伤,成为该州历史上最血腥的枪击案。被害者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2岁。枪手是一名26岁的白人男子德文·帕特里克·凯利(Devin Patrick Kelley),曾在美国空军服役,于2014年5月受军事法庭审判,并被开除军籍。

去年奥兰多酒吧枪击案或许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而上月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的惨重伤亡依然令人触目惊心,几天前纽约又发生了卡车袭击行人事件,今天又传来得州惨剧的消息。美国社会到底怎么了?伤亡惨重的悲剧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上演?澎湃新闻“外交学人”邀请各方专家来解答上述问题。

专家简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名):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马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副教授;

王传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余东晖:中评社驻美国首席记者,长期观察美国

惨剧频发,是社会分裂还是枪支泛滥?

马钊:目前警方仍然在调查这次枪击事件的原因和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等,在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之前,还不能把这次枪击事件与政治因素联系起来。总的说来,美国是一个持枪合法的社会,普通大众的持枪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这也导致了涉枪犯罪事件比较多。这其中普通刑事案件占据绝大多数,由政治或宗教信仰引发的持枪仇杀事件是极少数的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种族矛盾和政治分裂不会引发持枪犯罪上升的势头,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民权调查机构已经发现,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到特朗普当选10个月以来,美国政治极端组织数量快速增长,这都是潜在的政治与安全问题。

刁大明:金融危机以来造成4人死亡以上的枪击事件从比例上看越来越多。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枪支顽疾在美国社会是个隐忧和旧伤。金融危机之后因为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美国各族裔的矛盾凸显,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很多,美国无论是白人还是少数族裔都有各种不满,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易发期。任何对社会的报复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而枪支恰恰是那些凶手宣泄情绪的方式。这是美国的新伤旧疾的连环发作,于是枪支暴力这种典型的、危险的对社会不满的极端报复行为愈演愈烈。

余东晖: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频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枪支泛滥,枪手要作案很容易。反建制、反移民、社会分裂这些因素有,但除了这些因素,任何社会矛盾或个人对于社会的仇恨,或者由于个人遭遇而导致的反社会、反人类情绪,都可能引发这样的事件,枪支给那些袭击者提供了方便之门。

防范难点:预谋隐蔽,工具易得

马钊:无论是死伤众多的枪击事件、还是恐怖袭击事件,目前都呈现出集中于“软目标”(soft target),也就是人群密集、安全防范难的地方,例如商场、车站、大型演艺活动现场等。同时,从上一次拉斯维加斯的枪击事件到上周纽约发生的恐怖主义袭击,还呈现出袭击成本低、低科技犯罪的倾向。这类袭击活动不需要太多的多人员协调、高科技武器等,这也就使得警方难以提早发现,犯罪预防难度大。

余东晖:这样的大规模的枪击案实在是防不胜防,难点在于火力强大的枪支太容易获得。这给有心作案者大开杀戒提供了便利。一次枪击案发生后,只能等待下一次不知道会在哪里爆发的枪击案。

王联合:这类“独狼式”的袭击由于事先无法预知袭击者的预谋,因而也难以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政治设计是主张开放多元的。如果为了防范危害公共安全的袭击事件而加强社会控制,又会涉及到法律、宪政等问题。

控枪:美国解不开的死结

王联合:控枪的问题很复杂,在美国枪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得州的事件会对控枪有一个正面作用。如此频繁的枪击事件使得拥枪派越难越难为自己的主张辩护。美国政府在此之后有控枪的动作也在预料之中,比如加强购枪者的背景调查,或者限制购买枪械的种类等等。

马钊:我个人预计这次枪击事件不会引发控枪方面的改革。这里有美国历史上对持枪的宽容态度,党派斗争也容易将持枪或控枪的问题政治化,而且宪法第二修正案中对持枪的解释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法律问题。上次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之后,美国的主流媒体就悲观的预测,虽然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死伤最多的枪击事件,但是就目前美国的政治气候,控枪的议题难以在议会通过。结果果然如此。更有甚者,拉斯维加斯事件之后,媒体自动降低控枪的预期值,把全面控枪转为严控半自动步枪的连发装置,这个提议甚至得到了美国步枪协会的支持,但是目前看来,这样一个非常局限的控枪提议,都被束之高阁。

刁大明:除了美国枪支文化的根深蒂固,和宪法第二修正案一定程度上对民众拥枪权力的刚性的约束,美国两党对枪支管控也存在分歧:到底是人还是枪的问题。共和党认为开枪的是人不是枪,问题在人身上;民主党认为人不是没有问题,但枪更成问题。从拉斯维加斯枪击和这次枪击事件来看,凶手的目的并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去管控人。而且对人的管控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环境,才能有效疏解社会矛盾。在这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中,还是要同步在枪的问题上做文章,第二修正案的原意是武器本身用于自我防卫(如保卫个人自由、个人财产等)。追根溯源,枪支是用来自我防卫,而不是用来大规模杀戮的。然而在美国目前的大环境下不可能禁枪,只能设法把枪控制在自我防卫的空间里,这样至少不会因为拥枪而造成重大伤亡。当然这也只是理想化的想法。

余东晖: 这类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枪击案对禁枪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是一时热闹,马上就烟消云散。一个多月前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还有谁在讨论,更不用说几年前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的桑迪胡克小学的枪击案,20多个小学生无辜丧命,现在谁还能记起?恐怕只有受害者的父母。但是只有自己的家人受害后,人们才会参与到要求控枪、禁枪的呼吁中去。比如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后,遇难小学生的母亲们组成了一个要求控枪的组织,多年来一直都在呼吁加强枪支的管理和控制。

但现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谈论禁枪的问题,只是谈论控枪,即便是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因为拥枪利益集团的力量太强大,所以基本上这种声音在大规模枪击案之后会高涨一段时间,但过几天马上又归于平静了。而且每次枪击案发生后,美国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是枪支销售量会猛涨。因为大家在控枪无望的情况下,只能在别人有枪的情况下让自己手里也有枪,以此起一个自我安慰的作用。控枪问题是美国社会一个难以打开的死结。

王传兴:这次事件对美国枪支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从得州层面看,我认为对禁枪讨论只会是负面的。尤其是从这一个案中凶犯有可能是被当地居民击毙(至少是当地居民可以拿起武器自卫)的结果来看,情形更是如此。从全国层面来看,情形也不容乐观。毕竟,这只是今年迄今为止的总共307起群体性枪击案中的1起而已。归根结底,美国的枪支文化除了历史上的宪政根源外,如今还与特定的利益(集团)捆绑在一起。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