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目标:2019年将库内分子种类扩大到万亿量级

成都高新
2017-11-06 15: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前沿新故事

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总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神秘,让人想去探寻。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生物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着力推动的发展热点。

作为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成都2016年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50亿元。除聚集生物医药企业的22万平方米的天府生命科技园外,成都还正全力打造天府国际生物城,到2025年将形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在成都的发展如火如荼。沿着创业路一路向南,大约10分钟的车程,“天府生命科技园”就出现在道路右边,中国首家规模化应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就坐落于此。其创立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巨型“新药种子库”,并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以更充足的能量冲刺“万亿量级”的新目标。

成都吸引力 海归在蓉创立“新药种子库”

DNA编码化合物库是什么?如何利用DNA编码化合物库来发现新药?它在发现新药的过程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人体内部存在某些导致疾病的生物靶点,对症治疗的药物就是找到特定的分子来调控上述靶点的功能。”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告诉记者,在确定和疾病相关的靶点后,研发新药的第一步就是筛选先导化合物。“DNA编码化合物库就相当于‘药物种子库’,这个库内的分子种类越多样化,发现新药的空间就越大。”

成都先导这个李进一手创立起来的公司,拥有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DNA Encoded Libraries,简称DEL),能够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据介绍,目前全球大型制药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化合物库和先导化合物筛选平台,但采用DEL技术进行规模化研发的公司全球只有四家。目前,成都先导创立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巨型“新药种子库”。

在创立起这个公司之前,李进是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高管。因为公司业务而常常回国的他,越来越感受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迅速发展。特别是一次在成都参加生物医药行业会议时,他听到业内人士的专业演讲,看到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成都有生物医药发展的人才、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对创业公司也有很多的政策支持。”终于在2012年6月,李进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职务,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来到成都创办了先导药物。

创新促进力 200人团队冲刺“万亿量级”

在成都先导位于天府生命科技园的办公楼里,记者在实验室见到了其DNA编码化合物库。与想象完全不同,这个包含近千亿种化合物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就放置在4个冰箱里,仅仅占据了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而这也是这个库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万亿级样品仅用数个低温冰箱就可以存放。“使用传统的方式建立一个拥有500万个化合物的库,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耗资达数亿美元;而利用我们的DEL技术平台,建立一个拥有数十亿种化合物的库,只需用时1至2年,投资1千万美元,且不需要昂贵复杂的样品储存和管理设备,大幅提高筛选效率,缩减筛选成本……”李进介绍,截至2017年10月,公司已完成容量超过960亿个DNA编码小分子库化合物的合成,并计划在2019年将库内分子种类扩大到万亿量级。

“公司成立后,我们的重心基本在技术研发上。”李进告诉记者,生物医药行业对研发的要求非常高。最初回到成都创业时,他的团队只有3个人,面临的困难也是他所没有想过的。“团队、人才、资金等都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我始终坚持要把技术做好,而且我相信这个技术是行业所需要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高新区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和四川人才计划的实施,为李进的创业增添了力量。截至目前,李进的公司已经拥有一支200余人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其中博士占比近20%。

行业推动力 扎根成都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李进还带领团队在现有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基础上,针对高潜力、高价值的靶点进行新药发现与开发,不断建立饱满的自主研发药物管线。“其中抗癌药物HDAC抑制剂预计今年将完成临床申报,基于新型机制的靶向青光眼药等多个项目也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李进说,希望经过一段时间成都先导能为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新药,同时扎根成都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016年起,成都先导陆续与辉瑞、强生、默沙东、武田等国际大型制药公司,英国癌症研究中心、Scripps等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天士力、扬子江等国内药企达成合作。今年,公司签订的合同金额已超过21亿元人民币。“我们目前在谈的合作项目有上百个,平均每周都有来自各国的合作伙伴拜访洽谈合作,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团队不断扩张,我们又新增了一层实验室,并且计划明后年将公司搬至正在打造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李进说,自己的工作也因为业务激增而繁忙起来,经常出差至各地商谈合作。公司当前共有超过50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其中75%以上为标准实验室,还于2016年在美国休斯敦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故事背后

挫折档案:“不失败,无创新。具体哪一次,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都已经记不清了,因为遭遇的挫折太多了。”李进告诉记者,做研发、做创新,尤其是药物研发和创新,遭遇失败的时候太多了,这可以说是常事。

两点建议:“创业阶段会遇到很多难题,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资金困难。”李进对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颇有感触,他建议,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总想着自己一个人扛,要和团队成员、股东、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透明通畅的沟通机制。“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大家一起共同来解决问题。”此外,他还建议创新创业者们遇到挫折时要静下来仔细梳理思考,“只要坚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方向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定、要始终相信自己。”李进说。

减压方式: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多和团队成员沟通。

(来源:《成都日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