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纪念《几何原本》,是要借鉴和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7-11-07 08:1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607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这是首部译成中文的西方数学名著,书中全新的演绎思维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革新。“几何之学”作为新知识、新学科、新思想,对明清以降的中国传统数学乃至中国近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波及日本、朝鲜。

今年适逢《几何原本》翻译410周年,11月4日-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共同主办的“会通·超胜——纪念《几何原本》翻译4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上海数学史会议”在徐汇区举行。来自中、日、韩、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东亚数学思想的变迁”“东亚数学史研究的新进展”等主题,共同探讨徐光启跨时代的科学精神,推进《几何原本》的深入研究,促进与加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外数学文化交流。

“《几何原本》引进是构建中国当代科技文明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明的基石之一,意义重大。” 在会议开幕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直属支部书记关增建表示,将《几何原本》翻译引入中国,开端是利玛窦和徐光启,如今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徐汇举办这样一次会议,本身就有纪念意义。如今徐光启墓就位于上海徐汇区,“徐家汇”这一地名更是得名于这位沟通中西文化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在会议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兼执行主任石云里探讨了17世纪欧洲与中国自然研究者对几何学的运用的区别。他认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自然研究者们一方面更加广泛地将欧氏几何学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推进其实用化发展;另一方面则试图扩展几何学在自然哲学中的应用,推进了所谓的自然的数学化方法,创造了一种具备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自然哲学。而徐光启和利玛窦将《几何原本》译介进入中国,则更多地强调了欧式几何学在实用方面的作用,也试图将更加实用化的几何学知识译介到中国。这些知识资源被很好地应用到天文学改革之类的领域之中,但对同时代中国的自然哲学研究影响很小。中国学者对于自然的数学性理解仍然停留在思辨性的传统象数学范畴之内。

四日市大学关孝和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小川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几何学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则是受诸如天文、制历、灌溉、音乐等实用的推动。几何学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它的实用。例如,徐光启将明代数学没有充分发展的原因归咎为轻视实用。

利玛窦和徐光启

汉译《几何原本》也曾介绍到日本,但在日本的几何学研究历史上并未产生大的影响。日本对于几何学的研究最先是受了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所撰《算学启蒙》的鼓舞,但在17世纪初《尘劫记》的出版后就逐渐不再接受外来影响。

小川束认为,与中国不同,日本没有对几何学给予过高的实用上的期待,仅出于学问本身的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偏重数学技巧,并就此持续发展了250多年。其结果是,很多极为困难的平面和立体几何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认,日本数学也丧失了自己的方向感,进入了一个无目的的状态。中日对于《几何原本》的不同态度,和两国社会和数学背景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虽然《几何原本》在日本影响有限,但徐光启和利玛窦带来的这一译本,还是传播辐射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家之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郭世荣介绍了《几何原本》在朝鲜传播的情况,他提到,从18世纪中期始,朝鲜有不少人对《几何原本》感兴趣,数学、儒学、实学、宗教等各领域都有学者研究或学习过《原本》。其中,以朝鲜最高统治阶层“两班”高级官员徐浩修为中心,还形成了一个研究《几何原本》的学术圈,圈中人士从官员到学者都有,社会地位悬殊,但都对《几何原本》兴趣浓厚。

“我们纪念《几何原本》,是要借鉴和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徐汇区文化局党委副书记欧晓川表示,在《几何原本》被译介进入中国410周年之际,纪念这一数学巨著,不仅是要纪念《几何原本》对于中国数学、科学发展的贡献,也是要以此为鉴,“‘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