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华社: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不能沦为“拼爹妈”的秀场

廖君、赵婉微、潘旭、吴振东/新华网
2017-11-06 19:51
教育家 >
字号

新华网武汉11月6日消息,近日,为了能竞选进入家委会,上海浦东某外国语小学一年级某班的几位家长,纷纷晒出“神履历”“神学历”的微信截图在朋友圈霸屏。有网友称看后被吓到,这样的竞选堪比竞选CEO,甚至称还是先不当家长了。竞选家委会缘何变成一场“名利秀”?变味的家委会,到底为谁代言?
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
“我是XX小朋友的妈妈,目前在知名外企作HRD”“我和孩子妈妈硕士,我博士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我工作于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数据,如果谁欺负我家孩子,孩子他爸会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包括茅台”……
翻看这些简历,家长们都在使尽浑身解数秀着自己的职业、学历、教育经验等,意在进入家委会的家长们,大都表示自己平时时间弹性,甚至可以随叫随到,乐意为班级做事。
连日来,记者一直尝试各种方式联系涉事学校负责人均无回应。5日,记者从学校所在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拿到一份学校的书面回应。
校方称,事件起因是一年级班级选举家委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家长自荐和他荐,集体酝酿表决选举的方式产生。校方表示采用选举的方式,是充分尊重家长意见,让家长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校方在书面回应中写道,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在自荐时努力展示自己,公布了个人信息,该班级其他家长看到信息进行截屏,发在了自己和朋友组建的群里进行讨论,经过散播产生现在这个状况。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竞选很民主,大家亮资历亮简历,拼热情表决心,由家长报名选举。但家委会不一定要高学历、社会精英,更多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心和热情。如此竞选或多或少沦为“拼爹拼妈”的秀场,是家长之间资源、关系、实力的比拼。
“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关照”
事实上,家委会竞选成为“名利秀”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有些学校的家委会甚至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说,老师遇到一些学生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有的甚至名额都在家委会里“消化”了。
此外,有些学校的家委会成了学校本职工作在家长群里的延伸,家委会成员成了“第二任课老师”“助教”或“实习老师”,甚至是义工。此前某地一学校的家委会成员就被曝出在教室里看护晚自习。
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当前学校的家委会大致可分为四类:“摆设家委会”“工具家委会”“变相联谊会”,以及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家委会,“但目前中小学家委会,前三者占了大多数。”
武汉一所高中家委会成员刘女士坦言,自己是积极争取进入家委会的,班级QQ群、微信群都是自己组建的,后来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家委会会长。“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关照,我何苦加入家委会。”刘女士说,进入家委会不难,但要想把工作做好也不容易,为了孩子,很多家长比工作还卖命。
崔先生是北京一所小学家委会会长。在他看来,现在家委会不少都成了为学校、为老师服务的组织,根本起不到监督学校、老师的作用,最多是对食堂提提意见,学校也不欢迎家长对课程、教材方面提意见。
异化的家委会该如何回归本位
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教育界人士认为,家委会的异化,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而这类不正常源于两个极端,一个是家校之间缺乏互动,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生活漠不关心,另一个则是家长过度关心。
“异化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认为,家长们拼命挤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高看一眼,多些关照,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孩子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家长层次和家庭条件的比拼。
北京史家小学德育主任李娟说,家委会应该是家长教师协会,家委会的组织要注意规范性,学校也要引导其发挥作用,而不应该成为帮老师做事、打扫卫生、收班费的“打杂会”。
他们建议,家委会的组成比较适合代表制度,切忌成为学校的附庸和畸形延伸。

新华时评:莫让学校家委会变了味儿

几张家长竞选学校家委会的截图连日来刷爆朋友圈。常青藤名校、知名企业“白骨精”、过亿资金的雄厚财力……一个个笼罩在“竞选者”头上的光环让旁观者自叹弗如。现象背后是部分学校家委会功能出现异化,变了味儿,走了样。
建立学校家委会的初衷是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家委会的基本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其第二条指出,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
然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在设立家委会时,过分强调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希望加以利用为学校谋实惠,而忽略了家委会的全面功能;同时,家长们也希望借家委会为自家孩子挣“印象分”,把家委会片面地当成学校和老师的“传声筒”“钻石临时工”,最终让家委会功能走了样。
家长委员会竞选出现的“名利秀”一幕表明,“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往往公私难分,经常会牵扯公职和公权力,这就很可能导致家委会以公谋私的风险。有些学校对此没有警醒,反而沉默鼓励。
要还变味儿的学校家委会本来面目,就要保证家委会成员由全体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热心学校公益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
家庭教育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而学校教育系统传播知识,塑造其人格。只有学校和家长都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份利“公”心,在教育互动中各自扮演好角色,学校家委会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让校园风气更纯净。
(原题为《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 “变味”的家委会能发挥啥作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