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十一丨互联网条件下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以江苏东风村为例

刘亚军/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2017-11-10 17:5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是全国首批“淘宝村”。图为2014年10月13日,物流快递工作人员在东风村网点整理外运的家具快件。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包容性增长”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理念之一。包容性增长强调以公平为基础,提倡消除因环境和背景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赋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底层民众更多的公平机会,鼓励其参与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来,并能享受到更多的由进步带来的福利。

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包容性发展模式不同的是,在当今中国的农村,包括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叫“淘宝村”的现象:整个村的大部分村民都从事某种商品的网络销售及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以网络销售带动大生产和产业化,最终走上整体致富之路,自动、自发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这是一种自底向上、自发的包容性增长现象,对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淘宝村”是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阿里研究院对“淘宝村”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三条原则:(1)交易场所: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2)交易规模: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3)网商规模: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原注]

一、包容性增长及其实现

根据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的理论,穷人之所以穷是由于他们遭受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机会不平等是其遭受这些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包容性增长是一种不平等减少的增长,也意味着在社会机会上是一种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公平的、共享的、可持续的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当社会机会向低收入者倾斜时,包容性增长便随之产生了。这种增长能够使得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参与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来,而排除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的影响,也就是说,个人的成就只跟自身的努力程度和能力有关,而与其出身和环境无关。可见,通过营造更加公平的环境,让穷人通过自食其力获得更多的相应的回报,是包容性增长的现实目标。

那么,如何来实现包容性增长呢?目前大部分文献集中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它们主要是从外生视角,站在政府或第三方立场来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促进有效、持续的经济增长,如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确保公平竞争机会的政策,如增加穷人受雇佣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投资于物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维持宏观稳定以及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第三是增强能力,如投资于教育、健康以及卫生。第四是提供社会安全系统,通过保险、转移支付等社会保障系统来缓冲外部突发事件对穷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较少关注如何促进穷人的自食其力,尽管也有学者提出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减贫新思路,但穷人如何通过自食其力而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一个重要而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来在管理学领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创造价值的视角出发,聚焦于包容性增长的主体: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简称BOP)群体,也就是穷人。一些学者认为BOP群体不但可以作为消费者,而且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将穷人纳入到与商业企业共创价值的系统中来。不仅如此,BOP群体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包容性创业,实现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劣势和挑战: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管理能力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缺乏,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腐败、基础设施不完善、利润率低、市场需求小等方面的制约,因而成功率很低。

为此,一些学者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提出了对策,包括提升创业者能力,增加先前创业经验,由大型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及培训支持等。但是,这些研究都停留在单个个体创业的层面,而单个个体的创业成功并不必然意味着BOP群体或区域创业的成功,更不一定发展为包容性增长。

二、互联网技术与包容性增长

21世纪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世纪,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下称ICT)尤其是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ICT不仅实现了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信息化,也通过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但是,从外生视角看,ICT的应用对BOP群体而言可能是“双刃剑”,直到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之争。

总结起来,正面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第一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确实提升了企业的绩效,尤其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第二是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印度农村,在政府推动的电力、饮用水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ICT起到重要作用,并推动了农村的减贫。第三是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互联网条件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如淘宝)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共享经济(如网约车)让拥有闲置资源的普通百姓能够更方便地从事自由职业。第四是促进了收入增长,如印度农村电商平台eKutir的应用,提升了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收入增长。

ICT对BOP群体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数字鸿沟”的扩大:BOP群体对ICT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能力低下会加重其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导致他们在新经济条件下逐渐被边缘化和隔离化,或者直接因ICT的应用引发低技术岗位的淘汰,进而导致底层穷人更多地面临结构性失业等。

如何调和“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的矛盾?如何消除ICT对BOP群体的负面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内因,即BOP群体自身对ICT及其所带来的机会的利用能力。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BOP群体的赋能(empowerment)作用。学者们认为,ICT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底层民众进行赋能:参与到信息社会中,与外界有效沟通,理解新社会,建立社会连接,构建可识别的文化身份。有学者通过对中国两个偏远山村案例的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可以为边缘群体赋能,促进其电商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可实现自我发展。

然而,赋能并不意味着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其中间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互联网条件下ICT究竟是如何促进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其过程和机理尚不明确,黑箱有待打开。

三、本研究之意图、设计及研究方法

为回应上述研究之不足,并基于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以市场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进行电商创业而自发实现的经济社会进步现象,本文提出“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即通过穷人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来实现自发的包容性增长的模式。

本研究基于一个典型“淘宝村”即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的案例事实和包容性增长的理论框架,从微观主体创业、中观产业发展和宏观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来解读其自发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过程和机理。具体而言,我们根据案例村产业发展的两个标志性事件:2007年开出第一个家具淘宝店和2013年被认定为“淘宝村”,以此为依据将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从其成功原因、过程机理和结果效益三个方面来探究该“淘宝村”成功背后的逻辑,并进行理论提炼。

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包容性增长模式的过程与机理。本研究选择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具体有如下两个理由:首先,“淘宝村”现象属中国特有的新事物,并且具有代表性和可推广复制性,适合做案例研究;第二,现有理论难以解释这种新型包容性增长模式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其内在机理和影响机制的把握,从而进行理论的建立和拓展,并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本研究选定发展较早的“淘宝村”典型代表——江苏省睢宁县的东风村作为案例,理由是:首先,“淘宝村”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产物,都来自农村甚至落后地区,是典型的包容性增长现象,非常适合本文研究的主题。其次,“淘宝村”虽然是中国所特有,但具有普适性,对于欠发达国家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的调研渠道包括深度访谈、现场观察和档案文件、二手资料的查询等,二手资料来源于书籍、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及报刊杂志。多元化的数据来源保证了数据的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以提高案例的效度。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包括东风村的五类主体:创业带头人、农民网商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网商协会负责人等,如表1所示。

四、东风村的包容性增长

东风村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与其家具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时间为轴,大致经历了两个关键的历史性节点,一是2007年开出第一个淘宝店,二是2013年获得“淘宝村”认定,以此进行划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萌芽阶段(2007 年以前)。2000之后,中国国内经历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大发展的时期。2007年,东风村已实现电信宽带入村,少数农户家中开始接入宽带。并且,在此之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已入村,其中固定电话覆盖率均已达80%以上。基础设施的准备就绪为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创业的种子开始萌芽。终于,2007年,东风村的第一个家具淘宝店由孙寒(现任沙集镇网商协会会长)等人开设出来,开始了东风村简易拼装家具产业的“星火燎原”之路。

第二阶段:模式扩散阶段(2017 年至2013 年)。孙寒的创业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周边村民的电商创业热情,大家纷纷效仿,商业模式开始裂变。东风村2013年底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淘宝村”,其成功模式还蔓延到周边村镇。到2014年底,其所在沙集镇的农民网商已发展到3000余人,网店达4000多家,形成了创业和产业集聚的势态。

第三阶段:蜕变增能阶段(2013 年以后)。第三阶段开始的标志事件是2013年东风村被认定为中国第一批“淘宝村”,自此,东风村基本完成了产业塑形,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不得不开始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来实现产业升级,从而继续引领市场。

从这三个阶段的关系来看,是逐步递进的条件关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升华。前两个阶段是量变,第三个阶段是质变,只有到达第三个阶段,脱贫和包容性增长才算真正实现。

五、一个淘宝村的成长历程

(一)第一阶段:创业萌芽

这一阶段最关键的事件是种子商业模式及创业带头人的出现

东风村电商家具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大量农户为单位的小微创业。那么,是什么使得大量小微企业进入同一个行业,做同样的生意?是什么因素能够支撑大量同质的小微企业在同一个地方生长并获得利润?农户的争相效仿,仿的是什么?那就是种子商业模式。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成为种子商业模式,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从商业模式来看,孙寒的家具电商模式具备如下四个特征:利润丰厚、容易模仿、天花板高、具有优势

首先,它能够创造比以往的商业模式多得多的利润,对后来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东风村的孙寒在开网店之后开上了宝马车,让同村的村民们羡慕不已,进而萌发了开网店的年头。

其次,能让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创业者进行模仿学习,容易复制。比如:“村里有个70多岁的老人也想开网店,孙寒帮他开好,从自己店里拿货,教老人买来手写板,在店里当起了客服。”

再次,这种模式及行业的天花板足够高,即使在同质竞争者不断进入的条件下仍然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东风村的简易拼装家具,从供给侧来看,对资源和技术的要求低,又能实行机械化大生产;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有大量的城市单身白领和打工青年,为这种品类的家具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因而该行业具有较强的上升空间。

最后,这种模式在市场上有优势,在资源、要素禀赋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在产业基础、核心技术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东风村的简易拼装家具虽然没有产业基础,但是相比城市家具厂和品牌家具而言价格更低,更符合打工一族的需求,拼装家具相比传统家具更适合网络销售。

来自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创新两股力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种子商业模式的形成(如图1所示)。需求侧的因素来自于广大网民的网购习惯逐步形成以及大型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出现,供给侧的因素主要是农村创业带头人的出现和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发现。从需求侧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正是在2006年开始,淘宝、京东等平台成长起来,网民的网购习惯培养起来以后才出现井喷的。巨大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大量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利用网络这一新的渠道销售产品,并重新整合供应链,打造去中介化的新模式。

从供给侧来看,一个创新性的商业模式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一位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而这种模式还要传授给其他人,就需要这个人具有分享精神和共同创富的精神,因此这种人往往都是当地的创业带头人。除了人的主体因素,产品定位,即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一客体因素同样不可或缺。

(二)第二阶段:模式扩散

经过带头人的成功探索,东风村形成了以农户为单位的“简易拼装家具的生产+互联网销售+第三方配送”的种子商业模式。种子商业模式的魅力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复制性):种子商业模式经过创业带头人的试点成功后,会起到很强的示范效应

带头人创业成功的示范引发当地村民的效仿。“碍于面子”,被请教者也不大好意思拒绝。所以,创业经验和商业模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开来,逐渐形成创业集聚。

在商业模式被复制扩散并形成创业集聚的过程中,农村独特的地理聚居和熟人社会,是城市创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而互联网时代相比非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和学习条件也是前所未有的,农村创业者能够采用基于互联网环境的线上学习与基于熟人社会的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快速的创业学习。

在线上,他们通过经常关注向竞争对手(网店)学习网店装修、产品外观设计等经验,通过社交聊天工具向同行亲戚朋友学习请教网络操作和开店技能等知识;在线下,他们直接通过私人关系向亲戚朋友请教商业模式、经营技巧和技术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社会背景下,商业模式的模仿学习非常有特色,并形成了自身的学习优势。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不仅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而且能够让农户直接搜集到行业最顶尖、最前沿的竞争对手的情报,进行快速反应。而基于农村熟人社会的线下学习相比城市的陌生人社会的学习则能够更有效地传播商业模式、诀窍等类型的相对复杂的隐性知识(如表2所示)。

(三)第三阶段:蜕变增能

蜕变增能阶段是以同质化竞争推动的东风村电商生态体系的快速演化,从整体上实现其区域竞争能力发生跃迁的阶段。

这一阶段之所以称之为蜕变,表现为:在创新的层次上从简单的模仿转变为主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上从横向同质化扩张转向纵深精细化分工延伸,在企业发展方式上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注重品牌、知识产权和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农民网商们要不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逐步培养起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升级其竞争优势,其结果就是农民创业者所带动的整个群体能力的提升,农民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成为整个社会商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能力上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

首先,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东风村的产业演化过程中,网商不仅要面对来自同村的竞争,随着大量模仿者的进入,更要面对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质网商竞争。在不断的竞争合作过程中,通过创业集聚发展起来的本地网商群体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态势,其竞争力从单个企业演变为区域整体的竞争力,逐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品牌的建立、诚信意识增强、技术创新升级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方面。在品牌的建立方面,东风村打造了以“美怡家”为代表的家具品牌,年产值达5000万。其次,网商的诚信意识越来越强。再次是技术创新的升级。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网商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计、研发,自主创新意识越来越强。东风村孙寒的网店从最初的只有一两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个品类、上百款产品,从最初的模仿宜家及韩剧中的家具式样,到自主设计研发,还高薪聘请了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最后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个叫徐松的年轻人为900多件家具申请了专利,其中获批的有200多件,激发了创新者的专利申请积极性,也对恶意抄袭者提出了警告。

其次,产业集群发展。行业分工和竞争演化的发展,使得产业及其相关配套服务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式发展,商业生态系统逐步成型。具体表现,首先是产业链日趋完整。东风村的简易家具产业链从最初的简易加工作坊和淘宝店演变成板材加工、五金加工、家具生产、包装、印刷、快递、摄影、美工、网店装修等细分行业。再就是行业组织的建立。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也打压了网商们的利润空间,散乱的组织形式也使得行业竞争无序,行业标准、规则亟待建立。为此,就需要行业组织的介入。东风村较早就成立了网商协会,并与沙集镇网商协会紧密合作。最后是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野蛮生长的网商企业越来越需要人才培训、资金、土地等相关配套的公共服务支持。当地政府看到网商经济蓬勃发展后,也主动开始制度创新,对电商发展加以引导和配合,镇政府开始规划建立电商产业园,为网商们提供越来越完善的配套服务。

第三,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民在原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中心村和小城镇,就地就近实现非农就业化和市民化的城镇化模式。就地城镇化让农民劳动力离乡不离土,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异地城镇化所导致的“大城市病”及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被认为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东风村以网络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民本地化就业和返乡创业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就地城镇化。“淘宝村”通过一些学者指出的“跃迁的就业非农化、全面的生活现代化、集约的空间城镇化”,为中国城镇化的“下半程”提供了新的可能。2010年,东风村还是一个比较孤立的小村里,到了2014年,已经跟沙集镇连成一片,中间的空地发展出两大功能区:居民住宅区和物流园区。

六、东风村为什么成功

东风村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是从第一个人触网“吃螃蟹”,到扩散成长为区域性的家具电商产业集群,由点及线再到面的过程。其成功背后的原因,除了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就绪之外,还可以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中找到答案。

(一)成功要素

在三个阶段的成功演化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创业带头人、种子商业模式的出现及适合商业模式扩散的土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种子商业模式的出现便是星星之火,这种商业模式必须具备利润丰厚、容易模仿、天花板高、具有优势等四个特征,才能具有生命力并容易扩散。但这种商业模式由谁来创造呢?必须是创业带头人,他不仅创造出种子商业模式,而且具有分享精神,愿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他人分享,并希望带领周围的人一起致富。第三就是,当地必须有适合种子商业模式传播的土壤。包括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一定的人口密度。

(二)成功优势

从种子商业模式产生和扩散过程来看,东风村售卖简易拼装家具的电子商务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首先,在种子商业模式产生过程中,东风村虽然没有产业基础,但是这个产业面向新兴的城市打工一族的巨大需求,且把加工地点放在成本低廉的农村,再通过网络直销,绕开中间商的差价,从而找到了市场中的一个绝佳空隙,迅速发展。其次,在商业模式扩散和创业集聚过程中,农村独特的地理聚居和熟人社会有利于创业知识的线下传播,而互联网则削平了农民接触市场信息的鸿沟,有利于其进行线上学习。

如果说东风村在第一阶段的种子商业模式的产生是其比较优势,那么后续阶段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则需要竞争优势的支撑。“淘宝村”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包括创业带头人、农民网商、供应商、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以及政府等主体在内的良性生态系统。根据美国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副教授玛丽安·切托(Marian R. Chertow)的理论,产业生态主体在地理上的临近使得产业共生成为可能。共生度较强的企业竞争力也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企业。集群内通过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然后由当地的其他企业跟进而形成区域创新的“雁行模式”。

比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东风村的孙寒认为最好的出路就是不断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等。而且还要从聘请专门的设计师,从工艺、款式、包装上,推出自主设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孙寒等7名股东甚至成立了沙集网商中第一家股份制公司,7家网商根据各自在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实现了联合做大做强。

七、东风村的增长效果

家具电商创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带动了东风村的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城乡融合,令东风村在发展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借助电子商务,东风村实现了自发的包容性增长。

(一)城乡融合

农村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定位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和支援城市发展的角色,其自身的经济地位是长期弱势的,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导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之一。

但东风村的农民通过创业,向城市消费者提供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也从这种城乡经济互动中找回了自身的价值和定位。通过电子商务带动,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军当中,一些原来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开始返回乡村,并成为创业的主力军。一方面,返乡创业人员通过“文化反哺”、“信息反哺”和“技术反哺”为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另一方面,创业的集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并促进农村社会与城市的经济融合、地理融合与文化融合。

经济融合方面,通过电商创业,农民在经济体系中的角色由原来的单纯的被雇佣者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成为生产者、劳动者、雇主和企业家;其职业角色也变得更加多样,有的集快递员、美工、技工、客服、采购、会计等角色于一身。农民身份和角色的多元化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定位的创新和经济发展。东风村的发展,带动其所在的沙集镇以及周边的村镇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小城镇的规模。

地理融合方面,东风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东风村自身与周边城镇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东风村自身也逐步向小城镇迈进。到2014年底,沙集镇电子商务年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仅物流快递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吸引了近四十家快递公司进驻,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东风村的周边发展起新的物流园区,进一步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相向发展,这样,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文化融合方面。东风村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城乡互动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乡土社会,村民们在情感上,在生活上都逐渐与周边的城镇实现融合,村里人逐渐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也带来了文化的悄然变迁。

(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

东风村的农民通过创业就业,提升了自身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能力,使自身成为包容性增长的主体和动力,并共享增长的成果,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东风村的发展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如表3所示)。

八、东风村发展模式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认为,东风村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即通过农民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来实现自发的包容性增长。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就是以ICT基础设施为基本条件,通过农民在电子商务创业过程中的模仿学习和创新应用,发展为区域产业集群并快速演化,最终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特征与性质

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区别于传统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性与优势。

其特征是:市场主导、自发产生。传统的包容性增长的模式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地通过政策和扶持措施来实现,BOP群体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东风村代表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则是以市场主导,以农民内心的致富欲望为驱动力,通过农民自发的创业和生产活动,主动地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创业和生产活动,加速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源流动,包括信息流动、资金流动、物资流动和人员流动,让乡村与城市不再是隔离的二元主体,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发展。

其本质是:BOP 群体价值创造能力的发展。依据阿马蒂亚·森的看法,能力贫困是BOP群体贫困的主因。但森提出的能力是可行能力,是一种满足基本需求的能力,本文所指的能力是创造价值的能力。在自发式包容性增长模式下,农民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创业活动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和配置资源,进行创业学习和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经济和社会价值,其劳动技能、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组织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等也得到提升。

其优势首先在于具有可持续性。BOP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价值创造能力,为其摆脱贫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从而使得这种包容性增长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东风村这种在市场机制和竞争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模式,尽管相对“野蛮”,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容易因外力而夭折。正如东风村网商所表现的:当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他们采取低价或差异化策略;当天猫的门槛和收费越来越高时,他们转战京东和1号店;当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他们瞄准了跨境电商……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低谷和高潮的历练,越来越能适应环境并抗击风险。

其次,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传统上包容性增长的理论与实践都侧重于公平,而不关注效率,甚至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究其原因,乃是把BOP群体看作仅仅是被动的需要救济、扶持的对象,没有发挥BOP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把BOP群体的价值潜力挖掘出来。东风村的包容性增长实践,让农民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他们的电子商务创业活动,不仅让自身走上致富的道路,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价值,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结合。

(二)互联网促进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包容性增长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优于以往任何时候。互联网促进东风村包容性增长的方式可以总结为“机会均等”和“数字赋能”。

在机会均等方面,互联网对于BOP群体的意义不仅是缩小了信息鸿沟,缓解了市场失灵,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重构了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使他们能够通过创业成为市场价值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从而获得更多公平参与市场的机会和分享收益的机会。东风村的村民通过电子商务创业,不仅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中,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本地人安居乐业,甚至吸引了外地人来就业。从东风村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其作用和表现如表3。

在数字赋能(Digital Empowerment)方面,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促进了BOP群体的能力增长,为BOP群体赋能。农村电子商务通过重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让农民在经济系统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并有大量的农户通过创业成为价值链的焦点,同时也成为知识流动的关键节点。农村电子商务不仅加速了价值链当中知识流动,而且促进了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进行快速的学习,从而促进了能力的提升(如表4所示)。

进一步,能力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而机会的增长反过来也促进了能力的增长,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东风村的网络销售订单达到一定规模,便会带动相关物流企业进驻,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比如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甚至带动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反过来,当农户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类客户,获得更加丰富的市场信息,则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和创新活动中,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动力

首先,企业家精神是内生驱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决定的,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也必须来自农民自己内生的驱动力。种子商业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创业带头人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的意识。正如东风村的孙寒,从一开始在网上买卖电话卡获得成功,到后来在逛街过程中发现简易拼装家具的商机,机会总是青睐这些有商业头脑和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进一步,在商业模式创新扩散和复制以及区域产业蜕变增能过程中,当地人原始的致富渴望,虚心学习、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引领东风村的家具电商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升级演化的根本动力。

其次,网购需求是外生拉动力。以网购需求的强劲增长为突破口,形成了一种链式反应,面向农村的海量网购订单,不仅直接促进了产品生产制造的规模化,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配套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集群,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一般来说,模仿带来的同质化竞争有可能使得一个集群生态系统出现资源枯竭和系统退化,但这是在假定资源不变的条件下。得益于中国网购需求的强劲增长,东风村尽管出现了大量的同质化竞争,仍然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并演化升级。

第三,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是必要推动力。以能力提升为目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依托市场机制,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提升BOP创业者和从业者的价值创造和竞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基因。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淘宝村”低门槛的商业模式导致了大量的同质化模仿,迫使创业者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寻求竞争优势,也推动了产业的分工演化和竞争能力升级。

(四)互联网背景下自发式包容性增长的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的包容性增长,主要是以电子商务创业为基本途径,在BOP主体能力、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个层面实现了提升。

首先,对BOP群体来讲,他们实现了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应用的能力成长。以电子商务创业为基础的包容性增长的最终实现,以BOP群体的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内核。农民通过最初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模仿,实现创业起步。在后来的市场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培育起核心能力,进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竞争优势。

其次,对产业发展来讲,当地实现了由点到面再到集群的产业发展之路。作为一个落后地区,东风村包容性增长起源于个别的“点”,即个别创业带头人所探索出的种子商业模式,而后通过本地的亲戚朋友的同质化模仿而形成“面”,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整个东风村及周边村镇的集群生态。

第三,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东风村走出的是一条从城乡断裂到城乡融合的就地城镇化之路。网络销售带动的生产制造和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本地化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出打工人口的回归。昔日凋敝的农村变得繁荣起来,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老人孩子都能顾得上。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实现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带动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完善,城乡之间越来越融合,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开始出现农村小城镇的雏形(如图2所示)。

九、结语:东风村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模式是否可复制?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凡具备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就有机会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而促进经济发展,东风村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模式对落后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东风村是全国首批“淘宝村”,之后,“淘宝村”数量从2013年的20个发展到2016年的1311个,从东部发达省份蔓延到四川、宁夏、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目前已经覆盖18个省及直辖市,一些地方从“淘宝村”逐渐壮大为“淘宝镇”,全国目前已经发现135个“淘宝镇”,这正是农村电子商务催生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模式可复制性的表现。

尽管一些“淘宝村”是依托其独特的资源或传统产业发展起来,似乎具有不可复制性,但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各地只要找到自身独特优势,将其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就有机会将其独特产业发展起来。甚至可以像东风村一样,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依赖传统优势,从无到有地发展出一个新的产业。

可见,以电子商务创业为基础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多数是具有可复制性的,不仅可以实现本地的复制(比如从“淘宝村”发展为“淘宝镇”),还可实现跨区域复制(比如家具“淘宝村”出现在全国多个省份),乃至跨国界复制。正如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后《印度时报》评论所说,中国的“淘宝村”证明电子商务可以改变印度农村,“数字印度”将促进印度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淘宝村”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模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日趋激烈的淘宝店铺的竞争是否是农村电商创业机会的终结?答案是否定的。从还在继续不断涌现的淘宝村,再到2016年安徽砀山县一批“微商村”的出现,我们可以推断,即使淘宝平台竞争过于激烈,新进入的网商也可以找到差异化的缝隙市场,更何况还会有其他的平台不断涌现,互联网会不断提供新的创业机会,微商平台就是新的例子。只要互联网和规模化的网购群体存在,农村电商创业就会有机会。

(本文原刊于《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原题:“互联网条件下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基于一个‘淘宝村’的纵向案例研究”。略去注释和部分表格,正文经重新编辑并有一定简化,篇章架构略加调整。由作者审定,并经授权刊用。)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