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治理烧秸秆,不能讳疾忌医

2017-11-07 18:34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最近,演员孙艺洲惹上了小麻烦。他在微博吐槽:哈尔滨市空气质量差,并将矛头直指秸秆焚烧。结果被当地一些网友怒怼:“不喜欢待在哈尔滨你就滚,没人请你”。甚至有人就直接替烧秸秆的污染行为“洗地”:“中国的农业水平还没有做到统一回收作物秸秆的程度,不焚烧秸秆,留着给你家烧火吗?”

好在事件没有滑入“地域炮”和口水仗。哈尔滨市环保局在微博对孙艺洲表示感谢,呼吁当地市民“别掉链子”,一起驱散雾霾。

治理雾霾本应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之一,然而在一些人嘴里却是“霾是故乡淳”,自家的污染说不得,爱家乡,就要连雾霾、烧秸秆一起爱。这不是什么爱土爱乡,这是讳疾忌医。

现在,哈尔滨环保部门的回复把问题重新带到了解决模式中。原本在一年内慢慢消耗的秸秆,却集中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烧掉,当然会成为雾霾的元凶之一。

环保部门也希望当地市民“别掉链子”,这不能成为泛泛之谈,而是应该有解决方案。如果不给秸秆一个好的归宿,秸秆焚烧就会继续存在,空气也无法改善。秸秆焚烧不止是哈尔滨的现象,也是全国各地的现象。公众每年都在抱怨,有关部门也在年年回应,但具体的措施和相关政策还是缺乏力度。

从科学的层面看,秸秆饲料、生物燃料的可行性最大。例如,利用秸秆制成“秸秆煤炭”,可以取代薪柴、煤、天然气等,并广泛用于生活炉灶、工业锅炉,是今天求之不得的新型环保、清洁、可再生燃料。

但是,现实的层面是,秸秆回收难、包装难和找不到适宜的销售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在这个问题上,可借鉴国外、中国很多城市对于地沟油的回收处理模式,由环保部门出面,以优惠政策招商,让一些企业专门收集饭店和机构的地沟油和泔水,再由这些企业加工成工业用油脂和其他产品。秸秆产地的良性运作,也需要政府的有力扶持。

吐槽雾霾,是在正视污染问题,不应讳疾忌医,沦为地域攻击。对于烧秸秆的顽疾,需要政府部门严刑峻法,但也需要利用公共政策施惠于民,让秸秆化废为宝,让农民得实惠,让市民享受洁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