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时报评论员:铸就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报评论员 辛鸣/学习时报
2017-11-08 06:51
舆论场 >
字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并列起来,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对于铸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意义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逻辑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断发展创新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余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为我们走向全面现代化铸就了“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国社会最好的营养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压舱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的奇迹、治国理政的辉煌让文化精神更勃发,文化力量更强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成就让我们有底气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旋律更加响亮,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正能量更加强劲,中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获得感正转化为奋起前行的强大动力。文化自信更彰显,现在汉语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必修课”,“一带一路”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兴奋点”,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推动全球治理公平正义,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所有这一切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更加自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文化建设目标,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下出精品出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更加自觉坚定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原题为《铸就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