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故宫“千里江山特展”火爆,专家:和人们时下的需求一拍即合

王珏 马骏/人民日报
2017-11-10 08:16
文化课 >
字号

9月15日,故宫博物院推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特展甫一推出,便再现“故宫跑”。10月30日,虽然特展更换部分展品,包括《千里江山图》在内的几件书画被替换,但人们参观的热情却依旧不减。

《千里江山图》。视觉中国 资料图

传统文物如何与现代观众找到契合点?博物馆如何打造展览爆款,又如何让观众得到更好的观展体验?特展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中旭,有了更多的思考。

让更多人有机会且高质量地欣赏到原作

《千里江山图》火了!不少人一大早就在故宫博物院入口排队。为此,故宫博物院在9月下旬就实行了分时段发号参观。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千里江山图》的热情,据统计,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特展日均接待1.5万—2万名观众。

特展的火爆也带火了策展人。王中旭,这位80后的年轻策展人,在展览推出后忙碌且兴奋着——开讲座、做讲解,给大家解读“千里江山”,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身为中央美院的艺术史博士,王中旭跟《千里江山图》的缘分是从教材开始的。“《千里江山图》是艺术史教材中的经典范例,我曾无数次在画册上接触过。但画册上颜色偏暗,并没有真实地将画作亮丽的颜色展现出来。”王中旭说。

《千里江山图》之所以被认为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很大的原因正是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给“青绿山水”上色,又用泥金勾勒出“金碧山水”的颜色。整幅画作色彩绚丽,惊为天工,王中旭一直期待着能够见到原作。2009年他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幸运地赶上那次《千里江山图》的展出。尽管对画作已十分熟悉,但到了现场,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撼。

“之前知道这幅画颜色鲜亮,但真没想到穿越近千年,它的颜色还能如此亮丽。零星颜料剥落的斑斑痕迹,向观众展示着画作和历史的厚重。”王中旭回忆起初见原作的情形,心情仍有些激动。“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此次展出,让更多的人,无论是出于研究还是审美的目的,都能够有机会且高质量地欣赏到原作。”

事实上,本次特展明确地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从展柜设计、摆放位置到展览策划都精心设计,简洁大气,主题鲜明,又十分人性化。在细节上,特展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主题展板,吸引观众。正如展览引言所说,让后人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青山绿水。

10月底,《千里江山图》因为换展被撤下,不少人感慨不知何日可再见。不过在王中旭看来,国宝展现形式正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国宝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保护利用文物、继承传统文化,正在形成合力。画作被撤不久后,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将展示并讲述《千里江山图》的前世今生,让没有机会看到真品的观众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

人们对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千里江山图》就曾在故宫展出,但受当时条件所限,也为了保护画作,《千里江山图》在短暂的展出后就被封存,直到2009年才再度展出。2013年,《千里江山图》作为武英殿“故宫藏历代书画展”作品中的一幅展出,但并没有今年这样轰动。

“人们对于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对国宝的热情一直高涨。加之故宫博物院接连推出一系列展览,尤其是两年前《清明上河图》的展出,既丰富和满足了民众的观展需求,同时又为更多的国宝展出积累了人气。这次的展览更是故宫精心打磨,可以说和人们时下的需求一拍即合!”王中旭对《千里江山图》的火爆人气并不感到意外。“人们有需求,我们有国宝,而且《千里江山图》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展览受到追捧是很自然的事。”王中旭说。

两年前,《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观众跑步看展,从而催生了一个新词汇——“故宫跑”。今年,为了一睹《千里江山图》,接连不断的观众又一次在故宫大排长龙,王中旭觉得,这也是托了《清明上河图》的福。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有吸引大量普通观众参观的艺术基础。它展示的是北宋汴京城内外人们的生活和劳动场景,里面有很多细节,比如一些人物的形态、动作,甚至一些小店的名称都可以看到,画面非常丰富。每一个来看展的人,无论懂不懂绘画,都能在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热闹场景。同是北宋宫廷画派巅峰之作的《千里江山图》,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画作场景恢弘、色彩绚丽,人们也是喜欢的。”王中旭说,经过上一次展览的培养,人们对于书画展览的热情,尤其是对像《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这样的明星展品的关注度,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王中旭认为,近年来国宝的火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清明上河图》还是《千里江山图》,都是一个出口,是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反映。”

观看艺术作品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各取所需

尽管展览的火爆让王中旭兴奋不已,但是作为一个书画研究者,他还有更多的思考:“《千里江山图》展柜前的队伍能够短一些,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观展状态。”

王中旭觉得,对艺术品的评价见仁见智,正如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也不会有两个审美情趣和艺术偏好都完全相同的人。对于观看艺术作品来说,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各取所需。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品位和喜好参观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这是策展人最希望达到的境界。

“像《千里江山图》这样蕴含着深刻的古典仕人和文人情感的画作更深沉。跟《清明上河图》那样的风俗画不同,《千里江山图》以描绘青绿山水为主,人物很少,或者说人物只是风景的点缀。从画面上说,《千里江山图》没有那么热闹。我认为欣赏这样的作品,还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如果有过多人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看,恐怕会降低观展体验,失去慢读细品这幅作品的机会。”王中旭说。

关于今后的策展工作,王中旭的想法是:要既发挥明星展品的吸引力,同时又能有效地引导人流,让每个人能够各取所好,看到最适合自己的展品。“其实随《千里江山图》展出的,还有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传宋代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现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千里江山图》,其他作品受到冷落。这可能是我们在今后的策展工作中需要调整和努力的地方。” 

(原题为《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特展”成爆款,国宝级画作让观众——看见岁月留痕 记得青山绿水(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