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试点、优秀城市!

2022-06-15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被评为“优秀城市”,率先全省探索开展老年助餐、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医生签约融合服务、成功实现多个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让五保老人住在“宾馆”里舒心养老……这一项项改革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我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担当与探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一张全域覆盖、全域联动、全域共享的养老“幸福网”正在越织越密。

▲市养老服务大数据中心(资料图)

01

创办“社区食堂”

让老人吃上“暖心餐”

“开饭啰!”临近中午饭点,花山区中岗社区食堂(老年助餐中心)里香气四溢。一到饭点,社区的老人们不约而同地到社区食堂就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丰盛菜肴,总是赢得老人们的称赞。“一天两顿不用愁、饭点一到食堂走”已成为我市社区老人幸福生活的新景象。

▲老人们正在社区食堂就餐(资料图)

“我们老两口身体不太好,儿女又不在身边,每天最头疼的就是做饭、吃饭问题。现在好了,家门口的老年食堂环境好、服务好,饭菜很合胃口,价格还不贵,我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了。”6月10日中午,正在该食堂就餐的汪秀喜老人高兴地说,社区食堂的创办,是政府帮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

2019年3月,我市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康泰佳苑老年人助餐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了社区养老助餐“从无到有”的新突破。近几年,我市探索实施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工程,逐步形成“中心厨房+社区配送+个性订餐+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家门口”服务新模式,主城区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社区助餐服务设施80个,服务老年人50万人次。老年人助餐服务工程有效解决了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失能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及其亲属的普遍欢迎。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助餐服务工程”今年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暖民心行动计划,下一步将加快推进老年助餐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点布局,完善配套政策,提升助餐服务质量,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餐”。至年底,全市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180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85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15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

02

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

新“家”像宾馆一样

年过八旬的谢元根老人是花山区霍里街道五保户,在霍里敬老院生活了20多年。2017年12月份,南京一家品牌养老企业接管了霍里敬老院,并进行了装修改造。改造后的敬老院,环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园式的建筑中,可供老人休息的亭阁和各种运动器材立于户外,池塘边的柳树倒映水中。老人居住的房间,电视机、热水器,洗澡间等一应俱全,一天三餐,服务人员周到服务。谢元根老人由衷地赞叹,“想不到,我们五保老人能住在‘宾馆’里舒心养老,这是托党和政府的福啊!”

▲社区助餐服务中心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志愿服务(资料图)

霍里敬老院是我市第一家公办敬老院成功改制的案例,花山区政府将霍里敬老院委托给江苏丰盛集团运营,丰盛集团投资60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敬老院,性质和服务宗旨不变,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服务水平也明显提升,服务人员全部实行标准化培训后上岗。通过运营改造,不仅让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同时,空余的56个床位也获得有效利用,通过向社会开放,满足了社会老人的养老需求。

不仅花山区一处,从2019年起,博望区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制,经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先后将丹阳、新市、博望三镇的敬老院委托给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升级,实行社会化运营。改造后的敬老院,达到省级敬老院三星级标准,近百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里安享幸福晚年。

我市现有36家公办敬老院,集中供养着3000多名五保老人。近几年,我市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公办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通过政策扶持、分类改革,推动敬老院转型升级,切实改善农村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升级3家县级和18个乡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其中11家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品牌化运行。

03

适老化智能化改造

让老年人尽享“智慧养老”

可折叠的浴室扶手、夜晚智能小夜灯、燃气泄漏报警装置、隔水防滑垫、智能手环一键报警装置……这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适老化装置,近年来,已出现在我市许多老年市民家中。

为推广智能应用,提升服务层级,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居家养老适老化智能改造,针对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组织实施了18个“适老智能化”改造工程,按照“一户一设计”模式,因地制宜为老年人家庭安装适老化、智能化设备,惠及2387户老年人家庭。

“张奶奶您好,请问您现在身体好点了吗?前两天护理员陪您看病,您还满意吗?”近日,安康通马鞍山12349热线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对家住西湖花园小区的张奶奶进行电话回访。

老年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SOS按钮,1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老人年纪大了,外出不小心迷路或走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陪护老人的手机,5分钟内便能确定详细位置……这是我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我市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重要成果之一,去年1月份,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年运营服务总投入600万元,项目建成后,覆盖全市46万老年人,其中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员1700余人,7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视频探视人员3.2万人。

▲打造“马上送福”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为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资料图)

2019年以来,我市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智能养老服务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智慧养老生态链。截至目前,全市首批20家智慧养老社区试点已经运营,开展适老智能化改造2387户,为4.2万名老年人发放了移动式服务终端。市、区两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已录入10.6万名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各平台集结200余家加盟服务商,覆盖老年服务群体约46万人,日处理服务求助电话千余人次。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马上送福”服务团队已累计提供上门探视、紧急救助和生活咨询等各类服务213697人次。

04

探索“医养结合”

让养老更有“温度”

2021年12月17日,由央企中交集团旗下的中交医养公司创立的中交仁逸康养中心在马鞍山正式开业,该康养中心是中交医养在马鞍山着力打造、在安徽省首个落地的医养结合城市综合体标杆项目和认知症照护的示范品牌。该康养中心集“医养融合”“认知症照护”“整合照护”“养教结合”等四大特色于一体,内设医务室,配备了全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科室,同时以上海航道医院为医疗支撑,联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保证老年人日常诊疗、康复等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并能为认知障碍症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医疗康复和照护服务。

▲市民政局“孺子牛”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为困难老年人开展送餐志愿服务(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示范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医康养融合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为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利、精准的健康服务。马鞍山江东颐养中心入选全省首批健康养老基地,向阳护理院“助人自助的护理手段和细心入微的贴身照料”特色服务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截至目前,全市现已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机构23家,拥有护理型床位6620张,占比54.5%;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85家,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创建了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示范社区,给老年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康复照护、精神关爱等多元化服务,多家养老机构还聘请老年病相关医护专家与院内养护专家联合查房,通过医疗与养老的相互融合、无缝衔接,为老年人提供综合、便捷的健康服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养”,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记者 廖岚钧 通讯员 戴碧玲

原标题:《全国试点、优秀城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