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放军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周立存/解放军报
2017-11-11 06:57
舆论场 >
字号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 新华社 图

党的十九大着眼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和强国强军新要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新的战略筹划和全面布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等一系列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军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要求上来,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奋斗。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总要求,既体现了强军兴军的内在规律,又蕴含着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强烈担当,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

高擎新时代伟大旗帜。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我们清醒地看到,之所以能够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根本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正确引领,也彰显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巨大伟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样就提起了“纲”、抓住了“魂”,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不胜。

认清新时代基本特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对我军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对我军力量支撑提出更高要求;军队由大向强发展,对改革的深度广度提出更高要求;安全环境错综复杂,对我军打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系列时代特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奋力建成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强大军队。

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这一使命任务,要求我军始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必须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凝聚强大意志,汇聚磅礴力量,为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华民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紧密相连、高度契合,用两个十五年的时间分期,既为我们规划了2020年之后未来30年军队的发展蓝图,又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时间节点。

信息化建设是基石。实现军队现代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必由之路,又是发展基石。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强化信息主导、信息制胜理念,将信息化渗透到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力量体系、人才建设、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等各方面各领域,做到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设计筹划和准备战争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真正使思想观念完全浸润在信息化之中,使信息力在战斗力生成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使信息化在现代化中发挥奠基作用。

“四个现代化”是关键。习主席提出要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践路径。军事理论现代化是先导,只有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组织形态现代化是保证,只有构建形成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和力量结构体系,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体制支撑。军事人员现代化是核心,只有拥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特别是联合作战人才队伍,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武器装备现代化是重点,只有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才能为实现军队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战略能力是根本。国家越是发展强大,安全环境越是复杂多变,越要加快提高军队战略能力。提升战略能力,一个是软能力,主要指战略指导、战略运筹、战略塑造、战略布局能力;一个是硬实力,主要指战略威慑、战略打击、战略防御、战略投送能力。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突出现实可用性、对抗博弈性和长远预见性,使战略能力发展始终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需求同步,满足实现强国目标需要。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抓手

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统摄全局的战略指针。习主席明确提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和“五个更加注重”,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了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指导。

铸就永远不变的军魂。坚持政治建军是我军最大的政治特色和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要求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我们要把铸牢军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推进军事制度深度变革。在习主席的亲自决策推动下,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变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新体制的巨大功能作用和强大威力正逐步释放出来,同时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特别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大政策制度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必须坚持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大力推进军事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习主席提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这一重要论断,反映出我们党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信息化战争作战指导的把握更加科学。落实这一思想,就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创新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对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军,首要的是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关键是从严治官、从严治权,真正做到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彻底实现从单纯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

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强化大局意识,打破利益藩篱,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深刻把握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鲜明导向

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是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军人生来为战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带头在重大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演训活动中磨砺自己。自觉摒弃旧观念,真正把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作为神圣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备战打仗当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工作,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推动备战落实。

坚决贯彻战斗力标准。始终坚持用打赢的标准搞建设,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检验和衡量一切工作,从根本指导上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要深刻把握战斗力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要素,牢固树立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理念,真正运用信息化思维、信息时代的行为方式来搞建设,用打仗的要求、打赢的标准来抓准备。

着力加强打赢能力建设。习主席指出,要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把握的关键和要害。在工作指导上,正确处理各战略方向与各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在建设重点上,高度关注新型领域安全挑战,把新质战斗力建设突出出来;在能力导向上,着眼国家安全发展需要,聚焦生成和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为以战领建、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提供牵引。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