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葡萄、大蒜……这些你习以为常的食物,都是丝绸之路的馈赠

邓文宽
2017-11-26 18:01
私家历史 >
字号

自从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之后,中古时代,由中国经由中亚通向欧洲的这条东西交通路线,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以致后世让天下人耳熟能详。应该说,这个名称十分简洁,也很形象,容易记忆,用得不错。但是,任何概念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描述大事物时使用的概念更是如此,“丝绸之路”亦难例外。如果循名责实,这个概念的直接意义只是“买卖丝绸的道路”,而实际上,丝绸仅是中国流向中亚和欧洲的一种名贵织物或衣料。那么,在同一条文化和商业大道上,中亚和欧洲以及北非还有哪些物资流向了中国和东亚地区呢?“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便不能直接显现。就其实,在这条东西通道上,不仅是丝绸,而且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技术、作为近代化学先导的炼丹术也传了过去;从中亚和欧洲传到中国的,不仅有乐器、多种金属、香料、金银器的打制技术如捶叠技法等,更有甚者,大量植物物种也传到了中国,为国人此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本文仅在食物方面做些摭拾,为丝绸之路的研究助兴添彩耳。

菠菜 视觉中国 资料图

1.菠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云:“波斯草,赤根菜。菠蓤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自?)颇陵国之中。”另有一说,认为是从尼泊尔间接传至中国的,时间在唐代,未知所据。

2.胡萝卜。《本草纲目》云:“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说:“原产阿富汗及邻近国家”,“地中海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已栽培胡萝卜,在中国和西北欧不迟于13世纪。”可知,胡萝卜传入我国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

3.茄子。《本草纲目》云:“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陈藏器《本草》云:茄,一名落苏。” 由其名“昆仑瓜”,知其原本出自西域。《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说:“原产于东南亚,自远古就有栽培。”《辞海》干脆说:“原产印度,我国普遍栽培。”茄子原产于印度或者无误而可信。

4.芫荽。《本草纲目》云:“香荽,胡菜。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天北京人叫香菜,山西、四川人依旧称作“芫荽”。这种菜称作“香菜”至少在千年以上了。去年我从敦煌文献中看到它被称作“香菜”,手懒了一下,没记下来,现在一时想不起出处,十分遗憾。

大蒜 视觉中国 资料图

5.大蒜。《本草纲目》云:“大蒜,荤菜……按,孙懂《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小蒜乃中土旧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原产亚洲,在意大利和法国也广泛种植”,“在美国,蒜的广泛使用是受欧洲移民影响的结果。”

6.黄瓜。《本草纲目》以“胡瓜”立目,云:“黄瓜。北人避石勒讳,改呼黄瓜,至今用之。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可能起源于印度北部,现广泛栽培食用其果。”

7.胡葱。《本草纲目》云:“蒜葱。按,孙真人(即孙思邈)‘食忌’作胡葱,因其根似胡蒜故也。俗称蒜葱,正合此义。”此葱个小,不同于中国自产大葱,现在市场亦有售卖的。

8.莴苣。《本草纲目》云:“莴菜,千金菜。按,彭乘《墨客挥犀》云:莴菜自呙国来,故名。”这呙国今在何处,请知者有以教之。

9.胡椒。《本草纲目·果部》云:“眛履之,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实非椒也。”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木篇”曰:“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眛履之。”说明李时珍在编写这个条目时,或许参考过《酉阳杂俎》,亦未可知。

10.苜蓿。《本草纲目》云:“木粟,光风草。苜蓿,郭璞作牧蓿,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牧牛马也。”现如今,苜蓿种植已经不多,而且主要是用于牲口的饲草。当然,如果它仅仅能作饲草,那就只能归入牲口食槽而非国人的餐桌了。其实,它也可用于做菜,将其嫩芽焯一下凉拌即可食用。李时珍将之归入“菜部”,体现的正是其原始用途,无疑是正确的认识。《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11.豌豆。《本草纲目·谷部》云:“胡豆、戎菽、回鹘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胡豆,豌豆也……种出胡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说:“豌豆的起源尚未确定,但知豌豆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瑞士的湖村中曾发现豌豆化石,中世纪的不列颠尚有野豌豆。”从中国人称其为“胡豆”、“戎菽”、“回鹘豆”或“回回豆”,知其亦是西来物种也。

12.豇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曰:“豆科一年生植物……有的国家称之为中国豆或黑眼豆。据信原产于印度和中东,但很早就栽培于中国。”

13.蚕豆。《本草纲目》云:“胡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未列目,却有“蚕豆病”一目:认为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地区,有人从蚕豆田中走过,便发生过敏。可知,此物原产地当在中海一带。

葡萄 视觉中国 资料图

14.葡萄。《本草纲目·果部》云:“蒲桃,草龙珠。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然而醉,故有是名。”上引《史记·大宛列传》又云:“[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年不败。”由是可知,不仅葡萄,而且葡萄酒也由西域传来。此前,国人所饮酒水均为米酒(粮食自然发酵而成),汉代以后,国人餐桌上才多了葡萄酒,否则,“葡萄美酒夜光杯”所据为何?

15.石榴。《本草纲目》以“安石榴”立目,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国为昭武九姓之一,唐叛将安禄山即其国人,知石榴出自安国也。今新疆喀什(古疏勒)盛产石榴,出“石榴汁”饮料。陕西临潼亦为内地一重要石榴产地。有人说张骞所带回的石榴种起初就种在临潼,不知果真如此,还是商业炒作?无论如何,石榴出自西域当无疑问。

西瓜 视觉中国 资料图

16.西瓜。《本草纲目》云:“寒瓜。……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原产热带非洲,各大陆均有栽培。”若此,回纥仅是原产非洲的西瓜传往中国的中转站了。但无论如何,这也是非洲人民给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的一项贡献。

17.蓖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云:“大戟科植物,栽培用以提取医药及工业用油,用作风景树……可能原产非洲,已在全世界热带归化,印度是主要种植国。”由上可知,西方人是不用蓖麻油作食用的。中国却不然,民间用蓖麻油或照明(用煤油前),或炒菜。但这种油“有小毒”,不宜多用,儿时我曾吃用过。

18.胡麻(芝麻、香油)。《本草纲目》云:“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以别中国大麻也。”又云:“胡麻油即香油。”如果它味道不香,民国后的满清没落贵族那五在吃早饭时,为何还要求在咸菜上滴几滴香油呢?今日仍是食材之一。

19.胡桃(核桃)。《本草纲目》云:“羌桃、核桃。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这就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干果核桃。餐厅里也有“核桃香椿苗”上桌,知其亦用于食材也。

以上我胪列了十九种原产于西域、欧洲或非洲地区的植物物种,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它们陆陆续续地通过丝绸之路这条交通大动脉,传到了我国,并且登上了国人的餐桌。其中,茄子、菠菜、胡萝卜、芫荽、黄瓜、大蒜、苜蓿、豌豆、蚕豆、豇豆、莴苣、胡葱是食材,胡椒是调料,西瓜、葡萄、石榴、核桃是水果,蓖麻、芝麻是油料。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食材内容更为增多,由美洲传来的植物物种也不在少数,计有:玉米、甘薯(原产地有争议)、土豆、辣椒、西红柿、西葫芦、花生、南瓜、草莓、菠萝、木瓜、向日葵和烟叶等十三种(是否还有我不知道而未包含进去的?)。近世以来,又有荷兰豆、葱头(洋葱)、苦瓜(出自印尼)、丝瓜、洋姜(鬼子姜)、圆白菜(卷心菜)等植物传到中国,同样上了国人的餐桌。虽然这些东西并非全经丝绸之路传来,但均是外来物种,则无可讳言。如果不是它们传到我国,我们今天餐桌上会有那么丰富吗?

或许有人会问:由世界其它地区传入我国的物种那么多,我们有什么传出去的呢?当然有。单就食物来说,据考古学家孙机先生研究,从我国传出去的就有桃、杏、梨、枇杷、荔枝。当然,这些全是水果了。但不要忘记,水稻原产地就在中国(河姆渡遗址已有 7000 年前的水稻碳化物遗存),茶叶也出自中国;更有甚者,丝绸及养蚕缫丝技术不也是中国人的贡献吗?如果它不重要,那条中古时代的东西大通道为何被称作“丝绸之路”呢?

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丝绸为衣,水稻为食,茶叶为饮,瓷器为用,仅此四项,中国人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就已经不小,何况我们还有那个闻名遐迩的“四大发明”呢。我们感谢世界各民族在食物方面的贡献,但没有理由妄自菲薄。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不同民族的贡献体现在不同的侧面。正是有了全世界各地人民不同贡献的荟萃,才有今天地球村的丰富生活,也才有让我们大快朵颐的餐桌。不是吗?

本文原标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国人的餐桌》,现标题为编者所拟,摘录自刘进宝、张涌泉主编的《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一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