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领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谷好好:趁好时代出人出戏养“昆虫”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2017-11-23 08:4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十九大归来的谷好好表示,会继续为昆曲出人出戏出影响力。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02:12)
 “昆虫”不一定是虫子,也可能是昆剧爱好者的昵称。

在北京参加十九大的10天,基层代表、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就将上海代表团的代表们成功培养成“昆虫”。

十九大报告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这句话,谷好好激动得第一个鼓掌。

入行31年,谷好好看着昆曲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份自信,不但要带给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更要通过他们的演绎,点燃全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现在是昆剧的好时代。要趁着股振奋的精神,争取出人出戏出影响力,培养更多‘昆虫’。”谷好好说。

71次掌声,有一次忍不住第一个鼓掌

“十九大报告现场那么多次鼓掌,是事先安排好的吗?”

从十九大会场回来,即便不是宣讲,谷好好也会被问到各种与十九大有关的问题。谷好好噗嗤一声笑出来:“没有,真的没有。在现场,即便用‘震撼’来描述聆听总书记报告时的感受,也一点不夸张。”

有媒体统计,十九大总书记做报告的三个半小时,现场掌声响起71次。“全部都是代表发自内心的。没有编排,没有提示。因为报告很务实,说到了代表们心坎里。” 谷好好补充道。

谷好好说,作为十九大代表,她的一席之位,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并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我能感受到,这一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

所以,当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谷好好尤其振奋,激动得第一个带头鼓掌。

“当时就觉得,我代表所有文化工作者对我的嘱托,要对党和国家给予文化的支持,用掌声表示感谢。与此同时,掌声也是一种表态,我们一定要在新时代里取得作为。”

邀请上海市委书记看戏

十九大闭幕回沪后,谷好好马不停蹄外出宣讲十九大精神。

10月29日,谷好好接到临时通知:第二天有重要调研,请做好汇报准备。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一天,中共中央决定,李强同志兼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兼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次日下午,谷好好怎么也没想到,走进指定地点一看,主席台上,放着的正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席卡。

《解放日报》报道,10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那个座谈会,谷好好第一个发言。而入席前,书记和代表还有短暂互动。李强书记跟谷好好细数剧团和传习所,聊到兴之所至,谷好好邀请李强书记来看上海戏曲中心所有传统文化的好戏。

见李强书记欣然答应,“那种期待由此就开始了”。谷好好说。

31年沉淀的文化自信

31年前,谷好好从温州来到上海昆剧团,每天除了练功,就是演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昆曲观众寥寥。每当被问及职业,剧团的人往往遮遮掩掩说:“演员”。如果回答“昆曲演员”,迎来的,往往是冷漠的眼神和尴尬的气氛。

那时候,剧团演员白天上班,晚上去饭店端盘子,一晚上能赚四五十元,比团里的工资还高。更让人心酸的是,一出戏,只有寥寥三五个观众,还是为了去剧场孵空调。

那些年,谷好好将所有情绪都化为练功的动力,练功房的地毯,成了她最好的朋友。至今,谷好好仍怀念那个练功练到尿血,伤筋动骨像伤风感冒一样习以为常的自己。当然,累极的时候,她也会恨不得剧团的地毯全都消失,恨不得向老师请假自己可以不练功。

过了自己这一关后,2007年,谷好好凭借《一片桃花红》和《扈家庄》,摘下戏曲届最高奖项“梅花奖”。这是上海昆剧团老艺术家30年隔代后,青年第一人获得,从而实现零的突破。

这5年,谷好好渐渐发现,进剧场的人多了。以上海昆剧团为例,2016年,剧团全年完成演出272场,较2015年增长20%,演出收入同比增长117%。2017年,四本《长生殿》乘势而上,连加座全部售罄,在上海大剧院创造了票房收入150万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更让谷好好欣慰的是,在上海昆剧团的全国巡演中,青年观众占80%。

“文化是和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谷好好认为,600年的昆曲能迎来新的活力,说到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人们对人文精神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回归,意识到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现在是昆曲的好时代”

如今,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谷好好都乐意穿着她招牌式的中式服装,戴着绣花帽。十九大的时候,她甚至将上海团的代表们基本培养成了“昆虫”。

2009年开始,谷好好渐渐转向管理岗位。从一轮众星捧着的明月,成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执掌上海昆剧团后,谷好好排新戏,捧新的梅花奖名角,以"学馆制",推动老艺术家的传承,为新生代演员找机会登台。

只是,当观众从她身边擦肩跑过,追着演员签名,不知谷好好是谁的时候,那种“酸”,大概只有自己清楚。

“可能,昆曲发展、团队成长,比起个人的感受要有意义得多。”多年管理工作做下来,谷好好越来越关注走进剧场观众的数量、文化层次和年龄。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昆曲艺术能走多远。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原本每年排着30余场宣讲,十九大之后,谷好好更是几乎每天讲。每一场,谷好好都认真做功课,往往,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台下听得兴致盎然,甚至有观众临场唱上一段昆曲。

“现在是昆曲的好时代。尤其十九大对文化自信的拔高,让所有文化工作者为之振奋。我们更要趁着这股劲,多出人出戏出影响力,多培养‘昆虫’。”

说话间,谷好好走上练功房的地毯,那里,她的学生正排着她的代表作《昭君出塞》。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