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领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罗开峰:保持工匠初心发扬传帮带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2017-11-14 12:4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罗开峰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十九大归来的他表示今后要为国家伟大的复兴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视频拍摄:朱伟辉 编辑:曾怡文(01:42)
47岁的罗开峰原本只是中国两亿多农民工的普通一员。

1990年,他从四川成都老家来到上海,进入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五公司),成为一名焊接工人。

罗开峰。人民网 图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罗开峰练就一身过硬本领。27年来,他曾先后获得“核工业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并于2008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2017年10月,对罗开峰来说,是一段珍贵且难忘的经历。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人生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

回到上海,罗开峰开始了密集的宣讲活动。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尽管十九大已经闭幕,学习却不能停止。接下来,他打算好好发展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保持工匠初心继续钻研,同时发扬“传帮带”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

最感动:报告从头到尾贯穿“人民”二字

“新时代,新会风。这次去北京,市领导和我们一起乘坐大巴,没有鲜花、没有地毯、也没有横幅……”

11月7日下午,上海市金山区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中核五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核岛主系统安装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兼焊接班长罗开峰正在向与会人员分享他的十九大体会。

半个多月前,他曾作为十九大代表在北京参会履职。回到上海后,和其他党代表一样,罗开峰也开始了密集的十九大精神宣贯活动。

这次出席十九大,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罗开峰给出两个关键词,兴奋和自豪。

他告诉澎湃新闻,10月18日大会开幕那天,也是自己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总书记作报告长达3个半小时,坐在会场里面却一点不觉得时间漫长。

特别是有那么几次,当总书记谈到住房、反腐以及国家主权,全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让身在现场的罗开峰深受感染。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罗开峰最感动的,是十九大报告从头到尾贯穿“人民”二字。

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最后一句,也落脚于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后来有媒体统计,“人民”两个字,在十九大报告中大约出现203次,这让罗开峰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重视。

作为一名工人出身的技能专家,罗开峰也很留意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当总书记说,“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他不由感慨,这句话讲到了技能工人的心坎上。

“我平时也一直在思考,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愿意更长久地扎根在岗位上,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罗开峰说,十九大报告的这句表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技能工人的高度认可,也让技能工人看到希望,认识到自身价值。

他也由此受到启发,认为在产业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工匠不能只靠手艺吃饭,还要有知识、有理想。企业在重视工人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理论培训。

最期待:培养更多焊接人才

尽管十九大已经闭幕,罗开峰一直没有停止学习。

他告诉澎湃新闻,只要有空,每天都会再翻一翻十九大报告,一是为了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另外也希望对报告涉及的方方面面有更多了解。

如果时间倒退几个月,罗开峰还不敢想象,自己会对十九大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他20岁就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父亲早早叮嘱,上了班认真干活,尊重师傅,少说话多做事。这些年来,即使成长为“大师级”焊工,捧回“中华技能大奖”,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罗开峰依然保持谦虚低调的性格。

这次去北京前,他担心自己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性格内向,用词不够华丽,表述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履职。

事实证明,顾虑是多余的。在北京参会的前后十天,罗开峰接触了很多同在上海市代表团的十九大代表,发现无论领导还是工人,不管讲的怎么样,大家都是平等的。

大会期间,有一次小组讨论,他还围绕十九大报告作了发言,其中提到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没想到,这一话题引起在场许多代表的关注。

就这样,罗开峰的信心一点点树立起来。

他向澎湃新闻表示,作为十九大代表,这次回来,首先要把大会精神传达给身边每一个人。同时保持工匠初心,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就在前不久,罗开峰还参加了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十九大精神畅谈活动。在与其他工匠交流时,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高级经理徐小平提到,要把技能专家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能专家。

这句话给了罗开峰很大的触动。“在我们一线工人中间,党员还是太少了。”他告诉澎湃新闻,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而这也提醒了罗开峰,身边有不少表现突出的工友,值得发展为党员。

完成一系列十九大精神宣讲后,今年12月,罗开峰将再次前往巴基斯坦,参与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的主管道焊接任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罗开峰常年在外。特别是早些年,他被派往巴基斯坦工作,走的时候,妻子怀孕3个月,等到他回国,孩子已经两岁多了。

罗开峰说,年底这次出去,时间不长,大约3-5个月即可返回。接下来,他打算好好发展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继续钻研,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发扬“传帮带”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

关于个人,罗开峰还有一个小小心愿。他坦言,这些年工作出了成绩,对家里却是亏欠的。等到儿子大学毕业,打算带着家人,特别是4个老人出去旅游一圈。

“如果他们愿意,先去首都北京走一趟。”讲到这里,罗开峰露出腼腆的笑容。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