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耶鲁毕业生放弃高薪下乡扶贫,帮农民卖柑橘养山鸡

杨力/封面新闻
2017-11-14 11:58
中国政库 >
字号
耶鲁毕业生放弃高薪回国帮老乡卖橘养鸡。 来源:封面新闻(02:41)
封面新闻11月13日报道,11月11日上午,成都春熙路上人来人往,一如既往的热闹。在一处公益售卖的展位前,23岁的辜家齐正忙着向游客推销手中的柑橘。

很难想象,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推销员,几个月前刚从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原本,他可以如其他同学一样,在硅谷、华尔街等地找一份高薪工作,但却在一次公益下乡活动后,毅然选择去四川农村“为老乡们做点事儿!”

之后,他还拉上多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在读或毕业生,组建起一支高学历“下乡”公益团队,远赴四川达州赵家镇当农村“CEO”:给农产品塑品牌、找销路,还给老乡卖柑橘、养跑山鸡……短短3个月,他们给村里办了新的合作社,发展了两个经济产业,更重要的是给村民带去脱贫信心。

拐点

一次公益体验让耶鲁IT男放弃高薪机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打小在成都都市里长大的辜家齐,对农业农村的认识此前仅停留在书本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他本没有任何交集。

辜家齐于2012年高中毕业,在国内大学学了两年数学,然后进入美国大学继续读完本科,2016年进入耶鲁大学计算机系读硕士。

“不少都问我过今后的规划。”辜家齐说,同校的毕业生都很抢手,不少校友在硅谷、华尔街等地上班,拿着年薪百万元人民币的高薪,生活在繁华都市当中……“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那时候很想回国做点事儿,但一开始还是比较迷茫。”

直到今年夏天,他报名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在湘西一处小县城里,与一帮来自各地学校的青年聚在一起设计民宿,帮村子搞脱贫,“这次公益让我感触很深,也让志同道合的青年有了一个共同目标——建一个公益组织,帮助更多贫困村脱贫致富。”

转变

从校园到田间 新办合作社种下“果冻橙”

11日上午10点过,头戴一顶棒球帽的辜家齐,将一块橙子用小刀切开,递向围观的游客,“来尝一哈,很甜,口感像果冻呢。”由于同伴们的叫卖给力,加上橘子包装抢眼,这个摊位前很快挤满了游客。

“别看大伙儿做推销有模有样,之前其实都基本没做过销售。”辜家齐说,这帮伙伴是被一同“拉下水”的,他们有来自清华、北大,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名校的在读或毕业生,都拒绝了高薪工作的诱惑,离开计算机、精密仪器和实验室,来到达州的赵家镇林山村。

“来到村里后,都干上了种柑橘、养跑山鸡的活。”在这个有名的贫困村里,这帮年轻人先是走访调查,然后新办了合作社,并根据林山村实际开展柑橘规模化种植,“赵家镇向来以柑橘出名,林山村虽然也在跟风种,但几乎都是散户,质量自然不可控,价格也被压的很低。我们还为柑橘专门设计品牌、包装,而且还有朗朗上口的别称‘果冻橙’,销量很不错。”

出路

帮老乡们养鸡 名校学生与跑山鸡“同眠”

“有时间我们就到村里到处转。”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的张家齐说,他与辜家齐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他们来到林山村后,“转村”成了他们的日常,也是在这个四川转悠中,这帮年轻人找到了新的商机。

“这个村子多丘陵,很适合养跑山鸡。”说干就干,他们在一处山坡上找到了一个没人住的楼房,在附近引进了第一批500只黑鸡,“反正这里最不缺山林,我们就让这些黑鸡漫山跑,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跑山鸡。”

而一到晚上,为了照看鸡,他们就挤在这个楼上住,或者和村民一起住。“我们和村民都不怎么会养跑山鸡,就只能边学边养了。”为此,他们看了很多养鸡方面的书籍,还跑到其它村找养鸡能手取经,“回来就穿着筒靴,像照顾孩子一般看着这些黑鸡长大。”

“预计在今年春节前,这批跑山鸡将给村集体增加3-5万元的净收入。”张家齐说,看到他们养的跑山鸡利润这么大,有不少村民也赶来找他们要鸡苗,学养鸡经验。

挫折

不被家人理解 一开始还遭遇村民“质疑”

“一开始家里人都不理解。”辜家齐说,这是他们这帮伙伴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好工作为什么不去?”“到农村能干什么?”“对得起这些年的投入?”

当天上午,看着停在他们摊位前,购买产品,或者扫码关注的市民,辜家齐觉得这几个月也挺值得,“越来越多的人、企业、媒体关注这个村子,也关注到我们这个团队。”

除了家人、朋友的压力外,这个新生的公益团队还面临更多的困难。起初,就有不少村民在私下议论,“这帮青钩子娃娃些,连田都不会种,能脱个啥子贫?”

这个400多户人的村子,虽然经过了多方动员,但是也仅有20户村民拿出200亩地加入到他们新成立的合作社里,大部分的村民还是抱着观望心态,“担心整亏本了,没有人来赔。”

之后,这200余亩土地成了这帮年轻人的重点事业。跑田地,找专家,看种植书籍、寻销路……他们经常从每天早上8点,一忙活就到了夜里11点。

甜头

柑橘收益翻番,村民主动加入

“这帮年轻人给村里带来很大的希望。”11日上午,林山村村委书记张富伟也来到现场,为村里的柑橘站台代言,“第一次把柑橘搬到了繁华的春熙路,以前想都不敢想。”

“林山村有400多户人,贫困户占了100多户。”他说,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又多丘陵,大规模种养很难,村民虽然种了不少柑橘,“但质量差异太大,村里市场又小,以前每斤卖个3元就不错了。”

直到今年9月,这帮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通过前期的重塑设计柑橘产业,细致到如何规模化种植,如何打造知名品牌,再到如何拓展销售渠道等,被村委会一致通过。

张富伟说,现在村里的柑橘价格翻了近3倍,可卖到10元/斤左右,而且还有些供不应求了,“这就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吸引了更多村民主动找来,现在都又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放心交给这帮年轻人来做。”

“更难得的是,家人也从反对的态度转变支持了。”他说,家人不会觉得是逞一时之快,“是看到我们真的做出了东西和成绩。”

品牌

“不消耗公益情怀,为村里建真正支柱”

“我们虽然是公益组织,但并不要求大伙儿为公益买单。”辜家齐说,他考察了其它公益扶贫,“有的就是打着贫困村品牌,让有钱人、企业为公益买单,这样的行为只是在消耗公益情怀。”

他说,一次两次可以,但情怀却提供不了长久的市场链条,“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让村子建立自己的品牌,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为此,在对村子进行先期规划后,他们开始从市场着眼,设计好看新颖的包装,塑立有竞争力、味道巴适的农产品。“比如说,赵镇的柑橘是在全川都有知名度的,村里的柑橘也选的是赵镇爱媛38号,品牌包装上就直接点出了赵镇。”他说,就是让大伙儿一见到这个柑橘,就知道这是产自赵镇,“第一眼就能提升好感度。”

由于自己的学历,辜家齐等人还成了不少企业的座上宾。“每次都会跟这些企业,推介我们生态种植的理念。”大家一品尝,觉得这柑橘味道还不错,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再互相一在业内一推荐,这名气也涨了不少,随之而来的销路也逐渐拓宽。

蓝图

着眼休闲农业,希望更多大学生加入

“柑橘现在热卖了,再等过年卖了跑山鸡,村集体也就收益高了,明年村里种养规模还得扩大。”辜家齐说,名气出去后,下一步村里可以试点得发展下留得住人的产业——休闲农业,“种了柑橘可以搞采摘,有跑山鸡可以搞农家活动。”

刚刚起步的黍苗公益未来又如何发展?辜家齐说,林山村的是个普通贫困村,这里成功的经验是具有可复制性的,“接下来还会寻找其它的村子,继续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一个村子想脱贫,关键还是在人才。”对此,他们在引进人才入村时,也在通过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培养这个村子自己的人才,“让他们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大学生下乡,培养出一种不同的观念,“希望相关部门鼓励人才下乡锻炼,让这样的锻炼能为今后的人生规划加分,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前往农村,在带动村子脱贫致富中,丰富自己的阅历。”

(原题《耶鲁高材生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当乡村“CEO” 帮老乡卖柑橘、养跑山鸡》)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