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出台文件严管广场舞:不得影响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

代睿/封面新闻
2017-11-14 19:31
直击现场 >
字号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对在城乡中老年群体中广泛盛行的广场舞活动进行严格规范。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两年之前的2015年9月,文化部等四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此次体育总局单独发布通知,提到“广场舞健身活动存在场地不足、噪音扰民、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健身群众抢占活动场地的冲突,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新通知严格规范广场舞活动 不得影响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

记者注意到,2015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内容主要以引导、鼓励广场舞为主,包括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广泛开展免费教学等推广活动等。

新的通知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引导广场舞发展的部分,增加的内容包括对广场舞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例如,明确规定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庄严场所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不得通过广场舞健身活动非法敛财、传播封建迷信思想,不得因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不得因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卫生和公共场地设施,扰乱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等公共秩序。

正如通知中提到的,近年来,由于广场舞所引发的纠纷屡屡为社会所关注,这其中,广场舞噪音扰民和占用健身场地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洛阳广场舞群体占篮球场事件引关注 通知要求增加广场舞活动场地供给

去年,河南洛阳发生的打篮球少年和广场舞群体抢占篮球场事件曾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上发生暴力事件,起因是篮球场上打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冲突,进而大打出手。该事件不仅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也招致警方介入。

对于这起事件,有专家评论认为,背后折射出的是群众身边健身场地不足导致的各种矛盾。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体育总局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增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供给”,包括将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鼓励适合广场舞健身的体育场地分时段办法向广场舞健身爱好者开放,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以及“金角银边”等城市空置场所,为广场舞健身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等方式。

广场舞噪音扰民受诟病 四川、北京曾发生“广场舞大妈”袭警事件

场地冲突之外,噪声污染也是广场舞受人诟病的因素之一。据媒体报道,今年高考期间,四川自贡一女子因不满社区民警要求其广场舞团队停跳广场舞,先后采取推搡、扭掐等方式,致民警身体多处受伤。次日,该女子被当地警方依法传唤并接受调查,因涉嫌妨害公务被警方依法刑拘。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也记载了一起发生在北京的“广场舞大妈”袭警案。这份由西城区法院作出的判决书显示,2015年,居民孟某在北京市西城区景儿胡同住所门前播放广场舞音乐,邻居因其扰民随即报警,新街口派出所民警到现场解决问题过程中,孟某不听民警劝阻,拒不配合民警工作,并将民警抓伤,致其左前臂、右前臂、右手背多处擦伤、划伤。

西城区法院审理认为,孟某以暴力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扰乱了社会治安,已构成妨害公务罪,依法应予以惩处。鉴于被告人案发后自行到案,当庭能认罪悔罪,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判处被告人孟某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治安处罚法对噪音扰民有明确规定 警告后不改正的将被罚款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体育总局此次发布的通知中规定不得因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但并未明确对于噪声扰民如何进行处罚以及谁来进行监督和管理。

目前,针对噪音的具体管理办法主要来自于各城市制定的地方法规。例如,《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及其他音响器材的,应当控制音量,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对于违反此规定的,由公安部门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据了解,办法中对噪音扰民进行罚款依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条款,该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2013年出台的《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对于公共场所的噪音防治则规定得更为具体,提出“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在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在规定时段外的其他时间,“在上述场所开展健身、娱乐等活动的,不得使用带有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上海市出台的办法还进一步提出,对于健身、娱乐等活动噪声矛盾突出的公园,公园管理者可以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区(县)环保、公安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健身、娱乐等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受影响者制定公园噪声控制规约;通过合理划分活动区域、错开活动时段、限定噪声排放值等方式,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必要时,公园管理者可以依法调整园内布局,设置声屏障、噪声监测仪等设施。

办法中还明确地指出,“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原标题:抢占篮球场、打架、袭警……乱象频出的广场舞被要求严格规范)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