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洲留学生载歌载舞来中企求职:希望找到一份在家乡的好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2017-11-17 13: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1月15日,近400名非洲在华留学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友·工作-非洲在华留学生就业交流会”。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编辑 许嘉宁(01:25)
“您好,请问您这里需要什么样的员工?”29岁的非洲青年菲尔莫操着一口不那么流利的汉语,在和中方企业的工作人员交流着,一边还用手机扫描着工作人员给他提供的微信二维码,添加着相关的公众号。

11月15日,菲尔莫同其他近400名非洲在华留学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友·工作-非洲在华留学生就业交流会”,希望借此能够找到一个工作机会。据统计,共有50余个非洲国家的约1000名留华学生在网上提交了简历。而在现场,共有66家国有、地方及民营中资企业提供了近500个就业岗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提供的岗位工作地点大都位于非洲,也就是这些留学生们的故乡。

非洲学生在现场载歌载舞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而在中国学习生活的非洲留学生有6万人之多。学生毕业自然要找工作,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属地化经营也要找非洲员工。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便是搭建桥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这已经是我来中国的第六个年头了,我喜欢这里的生活,但我现在面临毕业,所以需要去考虑更多未来的事情了。”谈到在中国的生活细节,菲尔莫如数家珍。“我至今还能记得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不认识路,被问路的人非常详细向我讲解的画面。”

来自非洲西部国家利比里亚的菲尔莫除了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之外,同时也还是利比里亚在华学生交流会的主席。在活动现场,穿梭于各个展位与中方企业招聘人员交流的同时,他还得不停地协调安排着很多同胞学生求职的事宜,这意味着他得随时在中文、英文和母语之间切换。

在这交流会现场,非洲人民特有的对生活的热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通常被中国毕业生视为“竞争”的场合下,现场的非洲学生却会伴着背景音乐载歌载舞。有留学生说,这是为了抒发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位来自加纳的记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的确,在非洲能够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如此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毕业生往往要靠碰运气,所以他们才可能在现场表现出这样的心情吧。”

语言很重要,文化更重要

的确,语言是一道关,这也是在现场的中国企业最看重的技能。原中国驻摩洛哥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孙树忠先生此前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在非投资的企业中有70%的企业投资并购未达到预期,而其中70%又源于与当地文化融合不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属地化经营的重要性,而招聘懂得中文的非洲留学生便是解决此类问题一种方式。

在菲尔莫所交流的企业中,几乎每家都会先尝试用中文和他沟通,并会重点咨询他的中文水平。记者在现场也发现,中文说得非常流利的留学生特别受到企业欢迎,但这样的学生并不算多。一位来自中铁四局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除了要求来应聘的学生用中文交流之外,还要求他们用中文填写我们固定的表格,这也是在综合考量他们的中文能力。”不过,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非洲留学生仍然使用英语在填写表格。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企业的忠诚是首要。但熟练掌握中文,也是我们看重的,因为这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相通。他不仅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更应该了解中国的文化。”

而语言技能稍显不足的菲尔莫也准备将这点突出,“我用来证明我比别人更优秀的方式便是我比他们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六年中我了解了你们的风俗习惯,甚至一些新潮的东西,比如刚刚过去的‘双11’。”

澎湃新闻发现,除了肤色不同之外,常人很容易在菲尔莫身上发现浓浓的中国元素,通过网购买来的衣服、通过外卖点来的餐食、出行也是骑着时下流行的共享单车。他说这正是他希望展现的,也是除了中国以外别的地方没有的,其中包含的创新元素与精神也是他希望能够在未来工作时带回自己国家的。

目前,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覆盖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而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也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非洲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

林怡表示,“希望这些留学生除了发挥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外,也能把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传统朴实的友好情谊带回去。让他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有更多的了解。”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